<h3><b> 2018年,3月天。</b></h3><h3><b> 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去了,戊戌年正月也过去了。九江市中心城区东门囗片区的大规模拆迁,也正式开始了。</b></h3><h3><b> 今天下午,沿前几年已拆迁的原九棉三厂生产区和目前正在拆迁的原厂职工宿舍东区走了一遍。沿途所见,不免令人唏嘘感慨。</b></h3> <h3><b> 自汉朝大将灌婴筑城,至二十世纪中页,两千余年间,九江城区范围似无大变。南门滨湖,西门临河(龙开河),北门襟江。东门一带,是城区的制高点,东门自然成为陆路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素为九江城的咽喉要地。</b></h3> <h3><b> 明嘉靖九江府郡城图</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九江老城区航拍图(二十世纪中后期)</b></h3> <h3><b> 十九世纪,太平天国一度兴起。太平军攻打九江时,初屡攻不克。后来,在东门城墙下挖掘地道,进攻得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民挖掘城市防空洞时,仍见原城墙遗址下的当年攻城地道遗迹。</b></h3><h3><b> 1949年5月17日,赣北重镇九江市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也正是从东门攻入九江城。</b></h3> <h3><b> 九江东门老城墙沿线遗址</b></h3> <h3><b> 二十世纪上半页,这里曾一度为军事要地。当年叶挺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前,屯兵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在东门口一带设立江西省第三监狱,隶属省公安厅。六十年代末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在此成立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个工业团——第二十一团(后改为江西省军区农业建设师棉织印染厂),是九江第三棉织印染厂的前身。</b></h3><h3><b><br></b></h3><h3><b> 位于九棉三厂职工宿舍西区围墙边的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叶挺指挥部)旧址</b></h3> <h3><b> 横跨三厂宿舍区围墙的岗楼</b></h3> <h3><b> 七十~九十年代,随着九江长江大桥的兴建、九江长虹大道的开拓和京九铁路的贯通,大大拉伸了城市框架,这里由东城一隅,一跃成为中心城区的黄金地段。</b></h3> <h3><b> 九江第三棉织印染厂(曾称九江国棉三厂、九江捷成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九江三棉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等,简称九棉三厂或九江三棉),是在原二十一团基础上,并入上海第十九漂染厂和上海国棉三十一厂印花车间等内迁企业扩建而成,原为国家中(一)型纺织印染企业。因职工素质高、经济效益好在业内外远近闻名。有人曾将“印染厂”誉为九江地区的“印钞厂”;八十年代前,九江行署曾将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九棉一厂等大型企业下放给地属九江市管理,仅将三厂保留为地区直管企业。</b></h3><h3><b><br></b></h3><h3><b> 九江三棉组织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4月版)</b></h3> <h3><font color="#010101"><b> 九江三棉人不负各界厚望,不断创造辉煌。六十至九十年代,这里广出人才,广出效益。《人民日报》屡有其影,《江西日报》屡上头条。至九十年代,已发展为国家大(二)型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自主权,是全市八家正县级企业之一。</b></font></h3> <b>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九江三棉走完了其历史路程。二OO四年,九江市政府决定出售其生产经营性资产;数年后,落户在其原址上的“九江维科印染公司”也“退城进园”;又过了几年,郊外新址上的“九江维科”又转售为“九江腾马”。2013年厎,改制后的九江三棉留守机构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如今,九江三棉主生产区原址多年前已夷为平地,只剩下一栋废弃不用的原办公楼,孤独地屹立在风雨中,无言地注视着这片当年的热土……</b> <h3><b> 还有,面对着厂大门口的那组当年曾有人誉之为“浔阳街头新一景”的瓷板壁画群,如今半掩在绿荫下,默默地注视着浔阳东路来来往往的人们。</b></h3> <h3><b> 原生产区主干道。当年,两侧麟次栉比,全是厂房;日夜机声轰鸣,处处繁忙景象。</b></h3> <h3><b> 七十~八十年代的厂职工医院旧址</b></h3> <h3><b> 前方远处的那座高楼,便是位于厂大门一侧的当年厂幼儿园所在地。</b></h3> <h3><b> 九棉三厂职工子弟学校,移交地方后更名为“浔东小学”,是这次拆迁后唯一要增地扩建的原三厂曾经的下属机构。</b></h3> <h3><b> 这条长达数百米的道路,是与生产区主干道平行的三厂宿舍东区的主干道。两侧居住的都是三厂职工及其家属,其中有相当多数量的上海内迁企业职工及家属,以及大量的来自南昌、上海、福建等地的知青——“兵团战士”。</b></h3><h3><b> 企业改制后,道路交由地方管理。前些年,由市区人大代表提议,并经市地名管理机构向社会公示: 拟将其命名为“沪浔路”。</b><b>如今,除两幢职工宿舍楼和浔东小学外,路两侧原有建筑将全部被拆。</b></h3> <h3><b> 即将拆除的东区1#职工宿舍楼</b></h3> <h3><b> 七十年代的原二十一团招待所</b></h3> <h3><b> 即将拆除的职工宿舍楼</b></h3> <h3><b> 六十年代初建的“老三监”干警宿舍楼,原为三层,九十年代初增建了两层。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至今仍坚固如初。</b></h3> <h3><b> 曾经的“厂长楼”,现已人去楼空。</b></h3> <h3><b> 原中共九棉三厂党校(厂电大)一幢教学办公用房,现在临时“客串”为“东门口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办公场所。</b></h3> <h3><b> 东门囗社区居民委员会,原为九棉三厂家属委员会,居民全是原三厂职工和家属。</b></h3><h3><b> 企业改制后,偌大的原三厂工人俱乐部,成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现也面临拆迁。</b></h3> <h3><b> 原江西省第三监狱时期的岗楼,今虽犹存,但不知还能耸立至何时?</b></h3> <h3><b> 这次拆迁后,东区将仅存的两幢职工宿舍楼。</b></h3> <h3><b> 九江东门老城墙沿线一侧,原老鹳塘边,九棉三厂曾有数千平米土地,当年用作煤灰转运场,现已成为市内一座综合运动场的一部分。</b></h3> <h3><b> 已定名待拓宽的沪浔路(原九棉三厂东区主干道)(南口)</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已定名待拓宽的沪浔路(北口)</b></h3> <h3><b> 沪浔路向北延伸至长江边,是以两千多年前首筑九江城大将之名命名的灌婴路。</b></h3> <b> 九棉三厂原生产区及职工宿舍东区航拍图(2013年)(图片来源:九江微刊)</b> <h3><b> 九棉三厂原生产区及职工宿舍东区航拍图(2018年初)(图片来源:九江微刊)</b></h3> <h3><b> 昨天,在九棉三厂数十万平米土地上,有沸腾的生产车间,有安居乐业的产业工人;</b></h3><h3><b> 今天,原生产区十万平米土地夷为旷地已经多年,职工宿舍东区数十幢住房正在全面拆迁;</b></h3><h3><b> 明天,这里将会出现何种景象?规划尚未出台,人们拭目以待……</b></h3> <h3><b> 歌曲:《我们这一辈》</b></h3><h3><b> 词曲 王佑贵</b></h3><h3><b> 演唱 王佑贵</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