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距今也有1300年历史。公元17世纪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和硕特王朝)时期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当今此规模。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堂、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共有1000间房。</h3><h3> 布达拉宫开宫时间是9:30-14:00。每天仅限2300人次入宫,入宫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今早7:30就到入口处排队,前边已有近百人。今年春季林芝桃花节之际,藏区推出门票免费,三星以上宾馆5折的优惠政策,目前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是夏天游客量的几倍。每个旅行团最多11张门票,很多游客进不了宫里。我们庆幸该旅游公司在其它单位多找了一些接待票才可进宫,也就倍加珍惜进宫的点滴时光了。</h3> <h3> 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寺院建筑群。其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就是布达拉宫(是在药王山上拍的此景)。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原来与药王山有一条小山岗相连,远看像一条长龙。修北京路时山岗被挖断,此举被认为断了龙脉而引起藏族人的不满,因此建造三个白塔并用铁索(现在用彩灯)连起来以接续风水。其中一个白塔就建在北京路的中间。</h3><h3> </h3> <h3> 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广场上,高耸着一座白色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该纪念碑选址于此是为地理位置的阴阳平衡。若站在布达拉宫的山坡便一目了然:纪念碑正对着的是不远处山峰至上而下一条留着细细白色雪水的山涧……</h3> <h3> 从外观看,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游客们纷纷站在墙体边,镜头从高处拍下了这池碧玉般的龙王潭、后花园。</h3> <h3> 从整体看,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白宫分散两侧,为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地,红宫居中耸立,供奉历代喇嘛的佛像。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及用藏药侵泡过的干草(被刷成红墙一体色)。白墙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h3> <h3> 从建筑结构上看,布达拉宫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又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h3> <h3> 从构建形体上看,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呈现出藏族古建筑神秘玄妙的宗教艺术特色。</h3> <h3> 为纪念布达拉宫落成而立的无字碑。游客们进入布达拉宫都是从这里开始登山。</h3><h3> 进宫必须手持身份证并经过严格的安检,脱帽、摘下墨镜,不能踩踏门栏及大声喧哗。一个导游带游客进去,一边用耳机听导游讲解,一边目不暇给地观摩映入眼帘的一切历史瑰宝。</h3><h3> 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摄政办公的宫殿,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其夏宫在城区的另一侧,即罗布林卡),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也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等。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面积717平方米,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h3> <h3> 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户外活动的场所。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位于红宫西侧,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000多人。它的外墙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h3> <h3><br></h3><h3> 白宫穿过去就是红宫。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里面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据说有的法体还在长头发,法力,竟然如此神妙!五世达赖的灵塔最大最华丽,塔身纯金包裹,镶珠嵌玉,极尽奢华,据说耗费黄金11.9万两,宝石玛瑙琥珀珍珠18677颗,总重3721公斤。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其中,他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传说原该让其师傅进京觐见顺治皇帝的,师傅有些担惊受怕,便让五世达赖喇嘛去,这才有了之后……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h3> <h3><br></h3><h3> 红宫中的法王殿(曲结哲布)和圣者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法王殿正处在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它的下面就是玛布日山的山尖。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大臣们的塑像。圣者殿供奉松赞干布的主尊佛,一尊由檀香木天然形成的观世音菩萨像。</h3> <h3> 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h3> <h3> 一排排藏有几百年经书的墙柜,均用铜锁锁住柜门。我明知解不开其中暗藏的神秘玄机及法力,也控制不住用手去触摸那一个个铜锁。布达拉宫还大量收藏和保存了近300年来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这里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布达拉宫当前已被列入世界物资文化遗产,价值连城。</h3> <h3> 红宫的屋顶平台上布满各灵塔殿的金顶,全部是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金光灿灿,煞是耀眼。屋顶外围的女墙用一种深紫红色的灌木垒砌而成,外缀各种金饰,墙顶立有巨大的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承载强烈的藏式风格。</h3> <h3> 藏历9月22日(公历11月6日)是西藏的"降神节",传说在这一天之前刷的最干净的房间,这一天会有神仙降临居住。每年布达拉宫都会首先开始粉刷宫殿,才以保持它永久鲜明的色彩。</h3> <h3> 从布达拉宫的西边出口下山时,依依不舍,流连忘返。</h3><h3> 暮色下的布达拉宫会是什么样呢?晚上乘坐公安朋友的警车,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正前方,翘首仰望:浩瀚无垠的夜幕下,半个月亮挂在当空,灯火通明神采熠熠的布达拉宫更透出佛法无边的诡秘和曼妙的神韵,并与对面闪亮的解放纪念碑遥相辉映,美轮美奂,震慑于心!便让镜头拍下了我在布达拉宫前🙏双手膜拜的依稀之影。这一刻,我的虔诚之心便被嵌进布达拉宫温暖如春的胸怀了……</h3> <h3> 布达拉宫这座凝结汉藏文化交流的高原圣殿,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同辉,佛光慈慧,辉耀八方。今天,走进它的胸怀,领略它的沧桑,仰慕它的风骨,聆听它的禅音,不为朝佛,不为参悟,不为今生,不为来世,就为这一刻 :尘心能被洗涤,魂能吸它一丝灵慧之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