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军后代海南临高祭英灵

天河流沙

<h3>  在海南岛建省30周年,解放海南岛战役68周年之际,部分40军后代来到海南临高角,瞻仰血染的丰碑,追忆战争史实,祭奠先辈英烈。</h3> <h3>  桅杆林立,千帆竞渡。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我解放大军横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战役总攻开始!</h3> <h3>  我第四野战军40军1万8千7百名将士组成的西路军,浩浩荡荡兵发海南岛临高角。同时,43军近7千名将士组成的东路军也直奔澄迈县海岸。2万多大军分乘350多只木帆船和32艘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启渡。</h3> <h3>  40军船队刚离岸8海里,便遭到敌巡逻飞机的拦截。在照明弹的亮光下,敌机对我船队猛烈轰炸、扫射,一时弹雨纷飞,冲天水柱在船队中溅起。渡海勇士们用机枪、步枪向俯冲扫射的飞机还击,由21艘“土炮艇”组成的护航船队也及时出击,对准飞机开炮。</h3> <h3>  17日零时30分,毛泽东亲自到军委作战室指挥渡海战役。消息传到前线,40军渡海官兵士气大为振奋。飞机被打跑,敌舰又来了。“土炮艇”发扬我军敢于近战,敢于刺刀见红的大无畏精神,迂回到敌舰侧后,靠近射击。一艘军舰避开“土炮艇”,向主力船队冲去。护航队指挥船立即迎敌舰而上开炮,敌舰中弹起火,拖着浓烟退出战斗。其他敌舰也在挨了“土炮艇”的一顿机枪和手榴弹后,赶忙逃到远处,胡乱开炮。在“土炮艇”的护卫下,主力船队冲过了海峡中流。</h3> <h3>  经过一夜海战,我军胜利冲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击沉、击伤敌舰3艘。敌第三舰队司令、中将王恩华在激战中受重伤,回到海口后不久即毙命。激战中,我军也有许多勇士献出了生命。</h3><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临高角灯塔建成于1894年,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把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 1950年4月17日,曾为参加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的船舶指引航向,许多曾在临高角抢滩登陆的官兵,至今保留着临高角灯塔的照片。</font></h3> <h3>  激烈的抢滩之战发生在4月17日凌晨3时多。3时30分,40军主力船队开始在临高角抢滩登陆。这时,先锋船离岸还有五六十米:战士们便迫不及待跳下齐胸深的海水,向陆地扑去。40军真不愧是支“旋风部队”,一登陆,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几十里海滩上,冲锋号、枪炮声、呐喊声,震天动地!</h3><div><br></div> <h3>  敌在海岸设置了3层防线:分别为铁丝网、战壕和地堡,岸边长满没膝高的仙人掌。抢占滩头的战斗中,来不及剪断铁丝网,勇士们就趴在上面,让战友踏着自己的后背越过去。岸上的炮火像雨点般密集倾泻而来,头上不时有敌机狂轰乱炸。40军119师355团3营7连连长陈绍庭带领着突击连,在没有任何掩体的情况下,向岸上猛冲。“战斗十分惨烈!”最后清点人数,170多人的突击连,只剩下30多人。指挥船离岸还有五六米时,韩先楚便纵身跳入水中,向岸上冲去。“军长冲上来了!”战士们大受鼓舞,士气高涨,喊杀声四起。<br></h3><div><br></div><div><br></div> <h3>  17日6时许,东西两线部队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先后全部登上海南岛,与接应部队和琼纵胜利会师。</h3><div><br></div><div><br></div> <h3>  拥有10万兵力、50多艘军舰、30多架飞机的国民党海南岛“伯陵防线”在旋风部队的铁拳之下土崩瓦解。强渡琼州海峡,临高角抢滩登陆成功,为解放全海南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  1952年10月在朝鲜战场上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全国闻名。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50年4月解放海南的临高角登陆战中,就涌现出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叫万守业,是40军119师357团5连1排的副排长。</h3> <h3> 在临高角解放公园有当年万守业舍身堵枪眼的地方。这是一个小土堆,上有海南省地名办立的一个小石碑,上书“临高角”。这个不起眼的小土堆当年是敌人的碉堡,一挺重机枪疯狂扫射压制住我登陆部队。</h3><h3> 战斗中万守业脖子、胳膊和大腿三处负伤不停地流着血,疼痛难忍。当他看到一串串信号弹升起在空中,我大部队开始向临高角发起冲锋时!他决定赶快炸掉敌地堡,避免战友们发生更大伤亡!万守业拖着重伤的身子扑上去,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正疯狂吐着子弹的枪眼。一排的勇士们乘机冲上去,仅用四五分钟就摧毁了敌堡,控制了滩头阵地。</h3><div> 战后,40军党委给万守业追记两大功,一排乘坐的木船被命名为“万守业英雄船”。</div><div>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牺牲。1950年4月17日,万守业献出生命。他们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br></div> <h3>  在临高角登陆战烈士陵园里,长眠着40军119师副师长黄长轩,120师358团团长于承光等烈士。临高角一役,渡海大军4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整个海南岛战役中,作为主力的第40军共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主力部队渡海之前,1950年3月5日19时,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一营及配属炮兵共799人,组成一支渡海登陆作战先锋队,由师参谋长苟在松、团长罗绍福率领,在琼崖纵队侦察科长郭壮强协助下,分乘13(14)只木帆船,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的灯楼角起渡。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352团1营于第二天在白马井附近超头海滩成功登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征前韩先楚军长亲自将一面“登陆作战先锋队”红旗授予352团一营,目送营长陈永康,教导员张仲先率船队出发。</font></h3> <h3>  352团1营船队于第二天在白马井附近海岸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敌军四架飞机两艘军舰对我船队狂轰滥炸,围追堵截,距滩头二百米时岸上敌军一个营的兵力严密封锁海面,向船队疯狂射击。战士们奋勇跳入齐胸的海水中向滩头冲击。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352团1营的勇士们在超头海滩成功登陆,与琼崖纵队的接应队伍顺利会师。<br></h3> <h3>  战斗中我军伤亡48人,船只大部被敌炸毁。一营三连副排长傅世俊在战斗中英勇牺牲。</h3> <h3>  3月6日19时,解放海南岛的外围之战打响,第40军119师356团从北海市东南的白虎头起航,向涠洲岛进发。7日2时,该团登陆成功,至10时全歼涠洲岛守敌,缴获大小木船300余艘。为强渡琼州海峡的总攻扫清了外围并提供了重要的运输保障。</h3> <h3>  玉包港 三面环海,岸长2500米,海岸陡壁高达6米。当年40军第二批渡海部队就是从玉包港的这一带登陆,包括这段陡峭的海岸线,此后展开了长达3天之久的激烈血战。</h3> <h3>  由40军118师352团的2个营和353团的1个营组成的加强团,在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的率领下,于1950年3月26日晚7时,分乘81艘帆船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扬帆起航,计划在临高角以东的海岸线登陆。</h3> <h3><font color="#010101">  然而,此番渡海并不顺利。船队受大雾天气影响,3月27日早晨,船队行到玉包港附近海面,此时他们已经偏离预定的登陆点临高角约30海里,刘振华果断做出决定,船队就近在玉包港一线分散登陆。船队陆续在临高角东北宽20多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陆。</font></h3> <h3>  为了减少伤亡达成突袭,在陡崖地段登陆的战士们毫不迟疑地徒手攀岩,扯着崖壁杂草藤蔓攀爬上6米到12米高的陡崖。在海滩登陆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越过怪石嶙峋的乱石滩和仙人掌丛抢占滩头阵地。登陆后部队逐步集中,先后击溃敌10多个营的层层阻击,于29日与接应部队会合。</h3> <h3>  临高角登陆战取得胜利后,40军登陆部队急驰美亭,对敌军主力形成合围态势,旋即与43军和琼崖纵队里应外合取得美亭决战胜利。后连夜奔袭解放海口,又沿文昌、万宁、陵水追击国民党溃军直至榆林港,并于5月1日胜利解放海南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