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源味中国的留坝蜂蜜<br>转自2018-03-26 陕西农村报记者 姚远<br>"留坝的土蜂蜜上央视了。"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开,并迅速引起反响"色泽金黄,质地如沙,夏季如凝脂,春秋有结晶,颜色金黄或琥珀色,用筷挑起有回圆珠,不易扯丝,入口绵软细腻,芳香悠长浓郁……"这是今年2月27日晚10点,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源味中国》栏目,对留坝土蜂蜜的溢美之词留坝森林覆盖率90.8%,蜜粉充足,自古就有养蜂传统,传承"中华蜂、棒棒桶、百花蜜"特色蜂业。养蜂因不与农业争地、争肥、争水,争能源,故称"空中农业",蕴含巨大市场潜力。看着精美的电视画面,听着像《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味道,让人眼亮嘴馋,就有了欲前往节目拍摄地太子岭的想法。</h5> <h5>央视拍摄留坝蜂蜜<br>3月21日,记者从汉中出发,上汉(中)坪(坎)高速,到武关驿下,再绕旅游环线朝西南方向进发,一路风尘仆仆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陕西省留坝县火烧店镇墩墩石村七组,一个小地名叫太子岭的地方。<br>太子岭,群山环抱,植被丰茂,偶见炊烟袅袅。在一块斜坡地里,300多个蜂箱分行排列,蔚为壮观。在这里,记者巧遇到县煜民公司经理、"土专家"李纪生正在授课,20多名蜂农聚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专家教得好,蜂农学得细。随行的留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毅君介绍说,这些年,留坝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像李纪生这样的"土专家"给蜂农讲课,解决养蜂难题,保障蜂农的收益。</h5> <h5>李纪生(左一)授课<br>"养蜂的收益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棒棒桶主要用于取蜜,第二个就是方箱主要用于分蜂。蜂蜜每斤能卖四五十元,蜂群每箱能卖到七八百元。" 参加培训`彭春华告诉记者,由于前些年不懂技术,养蜂吃过不少亏,自从学到养蜂技术后,自己尝到了甜头,去年卖蜂蜜和蜂群,就收入了六七万元。当地村民任明春,从最开始的一桶、两桶、三五桶,发展到现在60多桶,也算是养蜂大户了。留坝县累计投入养蜂专项扶持资金405万元,推行"公司+协会+扶贫社+蜂农"模式,凝聚20家企业或合作社抱团发展,带动养蜂农户2144户,蜂农年均创收2500至8000元。留坝蜂蜜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成功创建省级留坝蜂蜜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打造"留"字蜂业系列品牌,"留坝蜂蜜"商标已经成功注册;"古法养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今年54岁的姚辉林养蜂30多年,养蜂170桶,收入可观。在《源味中国》节目中,姚辉林、姚祖元父子频频出镜。"真没想到,当了大半辈子农民,还上了回中央电视台!"姚辉林的高兴劲头溢于言表,既然上了电视,被乡亲们称为能人,光自己发财不算能人,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养蜂致富,才算真正的能人。</h5><div><br></div> <h5>引蜂<br>以源说味,以味探源。"在什么时节,到什么地方,吃什么,中国人用味觉开启美学,时间的思考,万物的奥秘,就融合在家常的味道里……多样的自然,塑造出万千生态,寻着农人的匠心指引,遍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始一次源味中国的奇妙旅程。"这是《源味中国》节目开篇之词,留坝蜂蜜占10分钟,画面精美,解说语言简洁明快,引人入胜,对留坝蜂蜜赞誉有加,社会反响良好,迅速刮起留坝蜂蜜文化旋风,已经吸引众多客商洽谈投资。<br>源味中国的留坝蜂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