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3月29日,伴着和煦的春风,春花的清艳,工作室成员们如约而至,齐聚中心附小,参加市级课题《绘本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初探》研讨活动。</h3> <h3> 研讨活动首先由岳洪冰老师展示绘本课《这不是我的帽子》。课堂上,岳洪冰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精读绘本,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读画。其次,通过精读绘本,引发孩子想象,能读懂绘本中的留白。再次,通过交流引发孩子对绘本结局的想象,并能准确、流利地表达。最后,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三种人称,并尝试转换人称,以大鱼、小螃蟹的口吻重编故事。整堂课,学生们的眼睛是亮亮的,思维是活跃的,小手永远是高举的。为听课老师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绘本阅读课。</h3> <h3>岳洪冰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h3> <h3>学生们全神贯注地阅读</h3> <h3>学生们绘声绘色地创编故事</h3> <h3> 接下来岳洪冰老师在研讨环节与老师们分享了她的备课、做课过程。</h3><h3> 她首先讲述了整节课设计思路:先以聊天导入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读画"的绘本阅读方法,然后通过介绍绘本的获奖情况,让学生有了"这个绘本一定特别棒"的阅读期待,进而老师讲故事、学生猜情节等环节的设置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最后进行主角的转换,进行绘本的创编。</h3> <h3>洪冰老师反思到:</h3><h3>1、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想像以及对话练习主要体现在大鱼在向小螃蟹问小鱼的去向以及在那片又大又密的水草中,猜测大鱼是怎样拿回帽子及小鱼最后的结局。为了让孩子们都尽快进入角色,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用自己的"表演"把孩子们拉到情境之中。</h3><h3>2、我的阅读策略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在阅读绘本时认真观察图片,特别是这本绘本有大量的留白,阅读绘本时要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绘本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注意力不仅仅放在文字上,更学会了从绘本的图片中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让文字与图片相互解释。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这本绘本的语言非常具有儿童心理的特点,因此,孩子们在进行想像对话和故事创编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甚至说的眉飞色舞,把"小鱼""大鱼""小螃蟹"三个角色的语言和心理甚至还有动作都描绘的淋漓尽致。</h3> <h3>邵子超老师说:这本绘本色彩并不明亮,第一时间被孩子拿到手里的时候,黑秃秃的样子,让孩子的兴趣并不高。但是岳洪冰老师先介绍绘本作者的获奖情况,让学生有阅读期待,带着疑问,在平淡的文字里,在图片中去寻找答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一起演绎了一部高度浓缩的微电影。让听课的老师们如沐春风,轻松惬意。</h3> <h3>杨小光老师接着说:绘本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来自图画,构成图画的有两大重要元素:色彩,图案。作者要将所要说的话融入其中,是需要很多思考和智慧的。色彩靓丽的能激发读者热情,看起来也更愉悦,而颜色暗淡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黑色沉稳,白色冷静,当这些颜色出现的时候,对绘本内容是有影响的,或许他更希望读者思考。《这不是我的帽子》用色上一定有作者思考的。</h3><h3>此外,最后几幅图没有配文字,也一如中国画技法中的留白,给读者的是想象,也许是羞涩的小鱼尴尬隐藏,也许是知错的小鱼暗暗反省,未知就有无限的可能。</h3> <h3>邸妍祺老师说:洪冰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完整,是很值得我借鉴的,同时我对唱老师提出的是否可以根据三个人物的眼神来作为线索再设计出来一种教学设计很感兴趣。</h3><h3>洪冰老师有一个环节是大屏幕出示小鱼的想法,老师提问"小鱼的想法和图画是否一致?",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当学生提出不一致时,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来不一致的,相信学生就会能够去从人物的眼神变化去发现问题了。</h3> <h3>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就这节课阐述了自己的看法。</h3> <h3><br /></h3><h3>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唱晓旭校长这样点评到:</h3><h3> 首先,教学目标中有关"读画"的教学,岳老师在课堂实施中没有做到有效达成,图画看的不够,建议加入观察封底环节,可以利用"大帽子"为故事创编做铺垫。</h3><h3> 其次,整堂课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得很充分,可是观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把这两种能力糅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h3><h3>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注意"放"和"收"的问题。学生跑偏时,老师们要像一个法官一样,当机立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就避免集体跑偏现象的发生。</h3><h3>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成长,成员们的思维碰撞总是能助推彼此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阔步前行!</h3><h3>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唱晓旭名师工作室也迎来了新的成员加入,她们的到来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主持人唱晓旭校长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会不断成长和收获,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断前行!鲜花在前面,我们在路上! 本期编辑:王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