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h3><h3> </h3><h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成为清明节最应节的诗篇。有关专家考证,清明文化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其核心内容是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吟咏……饱含着中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对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h3><h3><br></h3> <h3>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明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除了对祖先至亲的祭奠外,更有对那些过早离开我们的“同学加兄弟”沉甸甸的思念。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朋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h3> <h3> 吴伟成同学,听到他遭遇不幸的消息是大约2004年,我那段时间经常出差云南,是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我当时心里额外沉重。伟成同学与我是穿开挡裤就在一起玩耍的朋友,也是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八十年代初期,伟成同学顺应当时的出国潮流到委内瑞拉谋生,他出国前我们还在一起饮过茶,我问他到委国后有亲戚接应吗?他告诉我到达后只有远房亲戚接应一下,以后就要靠自己了,前程难卜……。我们再次见面已是十年后的1992年了,白手起家的伟成同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大老板了,也是我们七五同学中最早发家的一个,也许是他认为可以光宗耀祖了,那时的他做人很高调(起码在同学的面前),他向我讲述了他在委国详细、曲折、艰苦甚至离奇的经历,也向我炫耀他的财富。但不管怎么样,这么短的时间,身残志不残的伟成同学的成功,与他的聪明能干分不开的,也成就了一段他自己的人生传奇,是我们七五同学的骄傲。1995年的二十年同学聚会,他又回来参加了。他告诉我他已经移民到美国迈阿密,并告诉我通讯地址,以后的日子,虽然我们之间有书信、电话来往,但从此以后再没有见过面了。与吴伟成同学交往这么多年,得出的结论是,伟成同学太聪明了,太会算计了,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会算计的人也会被别人算计,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生意如日中天,便在异国他乡死于非命,呜呼哀哉!太可惜了。</h3> <h3> 吴国恩(大毛),同学加兄弟,1978年至1985年期间,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大毛同学外貌看似粗鲁,其实内心细腻,为人重义气、讲感情,朋友有事时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他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操作水平实在高,我的烹饪技巧,驾驶技术都是大毛同学教的。他85年后也顺应潮流出国谋生。最后一次见他是在2007年,那一年,他的病情已经开始恶化了,在广州、江门等地做过化疗,因为签证等原因他要回去了,我劝他别走,国内的治疗水平并不比外国差,但他还是执意要走,我明白,因为他的家在那边,我也知道,我们要永别了!半年后,大毛同学病逝于哥斯达黎加,客死异乡。说来大毛同学也值了,因为,当年我们知青下乡时,大毛同学因病回城,大约是1976至77年期间就被广州某大医院判了是绝症,回到家里养病,依靠民间的偏方,大毛同学凭着自己坚强的生存意志、顽强的生命力,硬是从阎王爷手中多要了30年的命,也算是奇迹了。大毛同学走了,失去了好朋友,我的心也痛了好长的时间,大毛同学真兄弟也!</h3> <h3> 林国伟,又一位同学加兄弟,而且是曾经结拜过的兄弟。记得大概是1977年,知青下乡期间,我与同学伍坚栋、冯健山、还有林国伟,在我们知青屋前的院子,模仿三国演义时的桃园结义,以茶代酒,以香烟代香火,结为异姓兄弟,伍坚栋为老大、冯健山为老二、我是老三、林国伟是老四。后来大家回城参加工作了,大家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为柴米油盐奔波,偶尔也聚聚。但这么多年我与国伟关系是比较密切的,经常在一起饮茶、打麻将、娱乐,我们之间没有戒心,可以无所不谈,国伟为人直爽、没有城府、也肯帮人,我们也算得上是知己朋友。林国伟同学“走”的那天,我终生难忘,当时的情形就像电影蒙太奇一样,时常显现我的脑海,记忆犹新。那是2008年(广东雪灾那年)刚过元旦,2号晚上11点多钟,那天晚上下着冻雨,很冷、很冷,我俩公婆在家中看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突然,老二冯健山来了个电话,“伟汉,有个不幸的消息,国伟没了”。“啊?什么意思?我不明白。”“国伟刚刚死了,我们现在已离开医院往他的家途中,你直接到他家去吧。”放下电话后,我惊呆了、真的不知所措,你们可以想像出我当时的表情,太突然了,元旦那天,我们还在一起庆祝新年呢,怎么回事?老婆见我的表情不对,忙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告诉她,国伟死了,你关门睡吧,今晚我不回来了,穿上大衣拿着雨伞到国伟家去了。到达国伟家后,黄峭峰、冯健山、关沛林等几位同学已在场。情况清楚了,林国伟同学突发心肌梗塞,当晚11时,死于恩平人民医院的ICU房间,“七五”村长黄峭峰、老二冯健山等人目送他离世。我对林国伟同学的评价是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谓不幸,就是太短命了,未够五十岁;所谓不争,是指国伟同学太大意,没有同病魔抗争。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骂国伟贤弟几句了:国伟,你其实不该这么早死的,现代的医疗条件已很成熟了,心脏病已不算绝症。因为,三个月前你因胆囊炎住院,过检察线,医生已经告诉你的心脏有问题,建议你到省城大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上支架或搭桥,你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听你的同事说,出事前半个月,你出差在广州期间也曾发作过严重的心绞痛,但你硬是忍住了没去医院,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把工作、事业、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你不怕死,视死如归。国伟,你知道吗?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谓之人生三大不幸。现在你是毫无痛苦地走了,但你的家呢?一天之内,这三大不幸就降临到你家,你年迈的双亲白头人送黑头人;你的骄妻谁来保护?你年仅6岁的儿子从此失去了父爱,惨!惨!惨!国伟,你做人的责任心那里去了?关公是大意失了荆州,但仍能流芳千古;而你呢?大意失了性命!只能遗憾终生了,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回魂丹,也没有后悔药卖,相信你在九泉之下也会后悔莫及,这是你轻视生命的结果,教训啊!这个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林国伟同学用生命向我们活着的人敲向了警钟!</h3> <h3> 林国伟同学的离世,也使我对生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哦!生命其实没有我们想像那么顽强;生命其实很脆弱。</h3><div> 2016年10月12日,林国伟同学的故事又重演了,这次悲剧的主角是孙岳斌同学,又一个要钱不要命“视死如归”的好汉!孙岳斌同学其实是累死的,他的死再次证明了生命的脆弱。我们身边还有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同学吗?有!而且不少。孙岳斌同学“走”时我也曾在七五同学群撰文“警钟响了”,向同学们发过忠告,我也希望这部分同学能从中吸取教训。其实相同的故事还有很多,类似的同学还有不少……,不提了,不提了,再说下去我真的要欲断魂了。</div> <h3> 每到清明时节,纷纷的细雨总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淡淡悲凉和丝丝思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这飘洒着的细雨,更能引起我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h3><div> 逝去的同学值得我们思念,活着的同学更值得我们珍惜。</div><div> </div><div> 细D随笔</div><div> 戊戌年、清明时节于恩城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