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并非多多益善

泠风思语

<h3></h3><h3><font color="#b04fbb">文图原创:高英(美篇号27824435)</font></h3><h3><br></h3><h3>一</h3><h3><br></h3>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交功能被不断加以强化,所以交际能力日益被人推崇,人生在世要广交朋友成为主流见解。朋友多了好,真的是这样吗?<h3><br></h3><h3>相信许多人会说当然是这样,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假如一个人拥有各行各业的朋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到什么事儿都有人帮自己。</h3><h3><br></h3><h3>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多半出于生活的实用主义去交结朋友——所谓朋友,就是相互帮忙,甚至相互利用的人。不然,谁还会那么热衷于交朋友?</h3><h3><br></h3><h3>的确如此。假如不是因为朋友“有用”,就不会有人热衷交友。</h3><h3><br></h3><h3>在“朋友”一词被滥用的今天,没有多少人会去想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那些为实际利益而结交的“朋友”,常常只是熟人罢了。</h3><h3><br></h3><h3>人们会振振有词地说,你看成功的人,不都是有很多朋友吗?这就说明朋友多了才会成功。我却认为,这样想是逻辑颠倒了。</h3><h3><br></h3><h3>我们先排除掉富二代、官二代不论——这些人一出生就衔着金钥匙,具有先天优势,从来不乏主动逢迎示好的人在表情意,属于特例。除了这些人之外,即使是成功的人士,在他们没有获得世人眼中的“成功”之前,也并没有很多朋友。</h3><h3><br></h3><h3>当他们默默无闻甚至落魄的时候,大众并不关注他们,所以不知道他们也有朋友少的时候;当他们在某一领域获得显著成绩,尤其是成为富豪的时候,大众一味追捧之际,才发现他们身边的朋友数不胜数。</h3><h3><br></h3><h3>于是,大家就误以为朋友多了才能成功,而忽略了现实情况是一个人成功后朋友才会增多,就像连锁反应,有许多朋友不请自来。毕竟,古今中外,都是“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这是人间真理。</h3><h3><br></h3><h3>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朋友多了才成功,是个伪命题。</h3> <h3>二</h3><h3></h3><h3><br></h3><h3>我父亲在中年前,尽管家境清贫,却很喜欢结交朋友,常和人一起喝酒。有一次,他休病假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错过了一位同事家儿子的喜酒,没有随礼。 </h3><h3><br></h3><h3>等我父亲病好后回单位上班,遇见这位曾经数度在一起喝酒并称兄道弟的同事时,对方异常冷淡,令我父亲感到特别奇怪,后来才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消息。他恍然大悟,专门去找那位同事致歉时,对方却根本不搭理。</h3><h3><br></h3><h3>于是,我父亲的心立即凉了,不但没了补一份礼的心情,而且仿佛被当头棒喝一般:看,这就是所谓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兄弟!从此,父亲主动屏蔽酒场应酬,并一再告诫我们兄妹:"乱场酒(即随便就去和人喝酒)”不能喝,酒肉朋友不可交。</h3><h3><br></h3><h3>我父亲的这位同事,的确过于功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话没有普及,更没有电脑和手机,不像今天,随手发个朋友圈就可以通知亲友们:家有喜事,赶紧来随礼。要是某人没空去吃酒席,或让人把钱捎过去,或发个微信红包,绝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h3><h3><br></h3><h3>也幸亏遇上这样一位表现极端的同事,让我父亲如梦初醒。假如那同事是宽容大度的人,或者是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却心存嫌隙的人,就不会让心直口快的我父亲如此反省自己,说不定会继续在滥交朋友的路上痴迷下去。</h3><h3><br></h3><h3>这件事曾被父亲多次提及,留给我很深的记忆。长大以后,本着“交人交心”的原则,我从不去刻意结交朋友,可奇怪的是我竟然从来没有缺过朋友。人到中年时,友情,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h3> <h3>三</h3><h3></h3><h3><br></h3><h3>我老公因为娶了我这样一个另类的媳妇,多多少少受了些“不良”影响,他一直在老家小镇上生活,因着后来不主动去结交朋友,难免被当地一些人视为死板、狭隘,甚至小气。</h3><h3><br></h3><h3>在小地方,“朋友”的实用性更强,毕竟小地方在许多时候不讲规则,而是要拼关系——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慢慢改善,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偏概全。似乎,在小地方,结交更多的人,找到更多的朋友关系,是一个人在当地立足和发展的基本保证。</h3><h3><br></h3><h3>几年前回老家时,和一位年青的婶子(老家称呼人,按辈分,不按年龄)聊天,恰逢她的老公急匆匆回家拿钱,说要随200块钱的份子(在当时的老家,200块的礼钱可不算轻),一位朋友的儿子结婚。当这位叔叔离开后,婶子就对我倾诉关于这方面的不满意。</h3><h3><br></h3><h3>这位叔叔年长于婶子好几岁,考虑事情比较周全。例如,现在叔叔就想到自己日渐年长,不能陪伴儿子一辈子,所以想给儿子铺好人际大道,喜欢结识方方面面的朋友,显得仗义疏财不说,就连见不了三次面的人都要称兄道弟去随礼。</h3><h3><br></h3><h3>这位婶子觉得没必要,她说:“我认为交往这么多人没有用,孩子大了还不一定在不在本地。也许,我太实际?”</h3><h3><br></h3><h3>这对夫妻都是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是否去多交朋友的问题,如果必选支持某一方,我肯定支持那位婶子:一是孩子大了,若离开了老家,这些人际关系就很难用上;二是假如孩子留在当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职位和身份难免变化;三是“人走茶凉”,若非交心的朋友,有几人会真正做到在你百年之后认真关照你的下一代?反而不如孩子大了自己交的朋友有用。</h3><h3><br></h3><h3>我很同情那位叔叔,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他要去浪费自家的很多钱不说,还要去喝更多的酒,损害着自己的健康,在日常没有闲暇陪伴老婆孩子。</h3> <h3>四</h3><h3></h3><h3><br></h3><h3>一方面,听惯了我父亲的谆谆教诲;另一方面,我是既自恋又疏懒的人。综合起来,使得我在交朋友方面不够积极,尽管在人群里我有热情爽朗的一面,即使对陌生人也怀有善意,经常对他人表现友好的一面。</h3><h3><br></h3><h3>我始终认为,待人友好和与人交友是两回事。</h3><h3><br></h3><h3>友好,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石;友好,是社交中必备的素质;友好,是对人的尊重和起码的礼貌。因此,待人友好,既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常规态度,又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规表现形式。</h3><h3><br></h3><h3>友好,并不代表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是一种人际表象。友好的人,心不一定善良;心好的人,不一定表露在外面。例如,骗子们就很友好。当然,更多情况下,友好的人的确人很好,表里如一。</h3><h3><br></h3><h3>遇到友好的人,我会报之以友好;遇到不友好的人,我会敬而远之,如果侵犯了我的底线,我就会正当还击。正常情况下,我会待人友好;当我不友好的时候,自有不友好的缘由。</h3><h3><br></h3><h3>许多人,对我的友好,报之以友好,仅此而已。不过,还有令人郁闷的情况:有的人,见我友善,误以为软弱可欺;有的人,见我友善,就想利用我的心软;有的人,见我友善,便会错了意,以为我在呼唤对方走进我的生活里。</h3><h3><br></h3><h3>而在我心里,友好和交友是两码事。交友方面,我很消极,借口是“随缘”,总以为朋友可遇不可求。我交友的条件极为苛刻,那就是必须交心,双方在精神层面上要有所共鸣。除此,可以不拘穷富,可以性格不同,更不在乎学历和年龄。</h3><h3><br></h3><h3>虽然如此苛刻和谨慎,但是我也有过看错人的时候,也有过交错友的情形。好在,偶尔有之,并不影响人生大局,曾经的伤心,算是成长中的学费,交了之后,并不白费。</h3> <h3>五</h3><h3></h3><h3><br></h3><h3>前几天,我在微信上删除了一个熟人,尽管她一直要和我做朋友,但认识三年多了,我一直觉得我们怎么也到不了朋友的层次,果然。</h3><h3><br></h3><h3>以前,我一直因面皮薄和不善于拒绝人而吃暗亏,人到中年,不想活得很麻烦的我慢慢修炼得脸皮厚些,日常会提醒自己学会拒绝。</h3><h3><br></h3><h3>再说说我和那位熟人的情况。人家对我挺好的,刚认识时就对我诉说衷肠,看准了我是值得信任的人,对我总是赞扬有加,主动与我亲近。相比之下,我就显得小心眼了,因为总是觉得与她碰撞不出心灵的火花,所以就想躲着她。</h3><h3><br></h3><h3>曾经经不住她的恳求,我刻意地去她店里坐过两三次,我的角色俨然是陪聊者,然而免费。她坦诚地说自己很寂寞,希望我多去陪她,却从不考虑我得忙我的事情;她知道我在写东西后,立即亲密无间地要求我写写她为她的小店做宣传。</h3><h3><br></h3><h3>于是,我怕了她,能躲就躲,一年多不曾去主动会她。她也很直爽,后来告诉我,她已删除了我的QQ,我这才毫无愧色地也把她的QQ删了。再后来,今年我开了微信,因为手机通信录上有她的手机号码,所以我一开微信她就看见了,主动来加,我心软的毛病又犯了,竟然加了她,还为她在朋友圈点赞。</h3><h3><br></h3><h3>她显然会错了意,更加主动地来亲近我,既然我不去找她玩,她就要主动找我耍。无论是邀我去爬山,还是要到我家玩,都要凑她方便而非双方都方便的时间。幸好,我没成全她。</h3><h3><br></h3><h3>有一天,她推荐了一个她的朋友加我,说是位写作爱好者。我偏又不好意思拒绝,就加了这个人,结果一看,她这朋友就是多加个微信来朋友圈发广告的,诚然,发广告的人也可以爱好写作。我真的很烦,先把这人删了。我的朋友圈里不乏微商,他们也会发广告,但那是我的亲友啊,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在。我何苦请个陌生人来侵扰我的朋友圈?</h3><h3><br></h3><h3>随后,我终于狠狠心,把那熟人也删除了。有人会说,你干嘛不使用不让对方看朋友圈或者不看对方的朋友圈的功能呢?因为我反思了认识这个熟人的三年时间里,对方过于多情,总是对我的婉转拒绝没有感觉,那就不如来个直接的拒绝表示,长痛不如短痛。</h3> <h3>六</h3><h3></h3><h3><br></h3><h3>我删除那熟人微信的举动在告诉对方:我不想再和你产生联系!你是一个好人,但你一直在干扰我的生活而不自知,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做不了朋友,真正的友情,绝不会包含“滋扰”二字。</h3><h3><br></h3><h3>无论如何,即使是两个好人,也未必能成为朋友。这样的现实例子比比皆是。</h3><h3><br></h3><h3>然而,我还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第二天,她和她的朋友执著地继续加我好友。我更加怕了她们,就吃了秤砣铁了心,选择了置之不理。今后,对方大度的话,我们的关系只是尴尬;对方介意的话,肯定对我有了怨艾之意。</h3><h3><br></h3><h3>我真的后悔一开始的让步。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我不能直接拒绝,拖拉了三年,让对方一再误会我乐于和她做朋友,闹成现在的结局。是我的隐忍,致使她单方面把我们只是点头之交的现实,臆想成了闺密般的亲近关系。</h3><h3><br></h3><h3>这一次经历对我是个很深刻的教训,教育我不能随意对人表示友好,与其因友好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如戴上淡漠的假面来保护自己。人到中年的我,既不会随便走入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再让人随便介入我的生活。</h3><h3><br></h3><h3>作为一个无权无势还差钱的整天阿Q式穷开心的人,我真的毛病多多。有时候,我还会怪我的朋友们惯坏了我。人都说“穷在闹市无人问”,我偏偏“穷在山区有人问”;人都说“朋友不共财,共财两不来”,我偏偏“朋友共了财,交往继续在”;人都说“雪中送碳难”,我偏偏“说冷就有碳”。</h3><h3><br></h3><h3>最严重的是,我经常怠慢我的朋友们,她们却从不把我埋怨,再忙也会牵挂我是否安好,主动把我来温暖。</h3><h3><br></h3><h3>我何德何能修来如此福气?在娘家,从小被父亲宠爱;结婚后,一直被老公包容;这么多年来,从不缺真诚的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拥有一切,有友情暖我心怀足矣。对于人生,我更加知足常乐。</h3><h3><br></h3><h3>在我的心里,“朋友”一词十分神圣。真正的朋友,不会受限于时空,不会拘泥于形式;真正的朋友,不会相互斤斤计较,不会彼此心存算计;真正的朋友,不会寄生虫一样利用对方,不会黏黏胶一样纠缠不已……</h3> <h3>七</h3><h3></h3><h3><br></h3><h3>人,是高级感情动物;人性,是复杂的集合体。人与人做朋友的事,强求不得。除非,你说的朋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h3><h3><br></h3><h3>现在,“朋友”总是挂在口头上或网络上,属于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然而,许多人嘴里的朋友,或是同学、同事、街坊邻居——这些都属于熟人之列,或是客户、用户、被公关者——这些都属于工作对象之列;有了互联网之后,还出现了网友一说。诚然,这其中,确实有人发展成了朋友关系,但很个别。</h3><h3><br></h3><h3>我的偏见是,除非做生意、跑业务,或者从事公关、外交工作,否则,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必要交结更多的人。因为,朋友,并非多多益善。</h3><h3><br></h3><h3>首先,“千古知音最难觅”,真心朋友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能多到哪儿去;其次,刻意结交的朋友往往质量不高,经不住现实考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最后,滥交朋友不仅会浪费金钱、时间、精力,而且可能让你误入歧途,毁了自己的生活——换一个思路想,那就是滥交的朋友越多,带给你的麻烦和负担越多。</h3><h3><br></h3><h3>早就有人说过:与其费尽心思去结交朋友,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h3><h3><br></h3><h3>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歌手林依轮的报道,就是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的那位林依轮。</h3><h3><br></h3><h3>除了唱歌,据说林依轮厨艺精湛,誉满京城,一手好菜吃醉了无数人。天长日久,朋友介绍朋友,许多人都会邀请他做菜,许多人成为了他的新朋友,以至于他的太太刚说出想学钢琴,就有人送了钢琴前来——由此可见朋友的力量足够大!</h3><h3><br></h3><h3>不过,反推一下林依轮朋友多的原因何在?是先朋友多然后唱歌出名的么,是先朋友多然后练出厨艺来的么?当然,事实是反过来的。偏偏有人就认定:朋友多了容易成功,真是让人奇怪。这远不如说机遇对于成功很重要更有说服力。</h3><h3><br></h3><h3>显然,一个人仅仅是朋友多并不值得炫耀(生意人、外交者除外)。假如一个人整天忙着与朋友应酬而忽视了家人,假如一个人整天忙着经营朋友关系而无法静心来提升自己,这朋友多得实在没有意义。</h3><h3><br></h3><h3>朋友,并非多多益善!交友,要有所选择,有所节制。尽管朋友对于人生来说极其重要,可最重要的是你既要做好自己的人,又要做好自己的事。为了交朋友而忽略了自己,这可不是什么美德。</h3><h3><br></h3><h5><font color="#808080">高英写于2017年4月16日</font></h5><h3><br></h3> <h3>本文图系高英原创作品,侵权必究。</h3><h3><br></h3><h3>真实做人,真诚写作,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