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亲人

麦子

<h3> </h3><h3> 今年扫墓比往年早了些。</h3><h3> 离清明节还有一个多礼拜,一时念起,就去了南边玉泉寺墓地。</h3><h3>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父母。</h3><h3> 最早去到那里的是母亲。四十八年前的这天,母亲故去,留下年迈的外婆、挂牌子游街的父亲和不甚懂事的我们姐妹。</h3><h3> 那时,每逢清明,父亲便带着我们姐妹俩去扫墓,通常是父亲沉闷的在前面走,我和妹妹悄悄跟着。</h3><h3> 最初,母亲的墓地是一片乱岗,陡峭的斜坡上杂草丛生,总是很难找到母亲那块小小的墓碑,总是这头找到那头,上头找到下头,找得大汗淋漓,但也总是能找到。<br /></h3><h3> 然后点燃香烛、烧些纸钱,我们跪着,父亲站着,然后就下山回家。</h3><h3> 外婆在家等着我们讲述扫墓的情节。</h3><h3> 十年之后,外婆去世了,在舅舅家里摆设灵堂,父亲挥毫泼墨编撰挽联。</h3><h3> 又是一个八年,父亲也走了,这世上的至亲只剩下我们姐妹。</h3><h3> 曾经有过:逝者如斯夫、成败转头空的感觉,但那是以前,现在没有。</h3><h3> 九九年,舅舅帮外婆重新修墓,十分尊严的大理石墓地耸立在高山上,上面镶着外婆充满慈祥笑容的照片,很使人肃然起敬。想到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一辈子艰难曲折,我们也咬牙花大钱,帮父母修墓,修在外婆的一起。</h3><h3> 从此,年年清明扫墓,年年焚香烧纸,日月如流水般逝去。</h3><h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舅舅不能爬坡了,也就不能扫墓了,表弟妹们接替了扫墓的任务。</h3><h3> 去年五月间,舅舅走完了九十年的一生,也驾仙而去。</h3><h3> 一时间,先人云散尽矣!</h3><h3> 阳光依然灿烂!</h3><h3> 墓地被打扫得十分干净。有新规定不能燃放烟火鞭炮,山坡上少了喧哗,多了些肃穆。</h3><h3> 她们镶嵌在墓碑上的照片经久未变:外婆慈祥、父亲英俊、母亲娇柔。</h3><h3> 基督有说法,他们在天堂里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有主的关爱,他们一定快乐。</h3><h3> 由此想到,我的亲人们啊,人生就是一辈子的尘缘。来易来,去也易去,健在就是尘缘,去了就是兄弟姐妹之缘了。</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