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短暂的尼泊尔之行,匆匆来去却印象深刻。</h3><h3>尼泊尔的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加德满都谷地是尼泊尔人的主要居住地。</h3><h3>我去过西藏,到过亚东、樟木、吉隆沟,惊叹于从海拔6~7千米降至2千米左右完全不同的地理地貌。也多次想从樟木出境前往尼泊尔。现在,当我从西藏高原的另一面反转过来观看,在纳加阔特的清晨,在博卡拉的晨曦中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如环状在天际展开,看到日照鱼尾峰、布恩山的壮观画面,真的有不一样的感受。</h3><h3>进出尼泊尔,我们乘坐的是国航班机,飞越喜马拉雅,在万仞高空俯瞰7~8千米高的白雪皑皑的地球之巅,如此的近距离,如同触手可及,这样的视觉体验真爽呆了!</h3><h3>尼泊尔和西藏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无处不在的寺庙和宗教活动。由于教派极多,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特别丰富,构成了尼泊尔多节日的特色。</h3><h3>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使得尼泊尔受到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的夹持,发展缓慢,生产力不高,比较贫穷。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朴实诚信,"幸福感”的排名据说位于世界前列。在加德满都,如迷宫段的街巷,穿行着迷你型的小型轿车和摩托车三轮车,速度並不慢,没有红绿灯却井井有条,不见事故,不见吵架。人们的安全感和公共意识都比我们强。当然,懒懒的,不急不忙的,攸闲自在的小摊贩,晒太阳的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妇女老妪会让你觉得异样,甚至过于安于现状,没有紧迫感。同样的景象,在寺庙在泰米尔街在街巷的普通居民、学生、农民、小商贩身上都能看到。。</h3><h3>我庆幸来到尼泊尔,看到一个不同国度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看到地震大灾后缓慢恢复中的加德满都、巴德岗、帕坦杜巴广场,还有猴庙,烧尸庙,皇宫等等那些世界文化遗产;我欣赏奇特旺,纳加阔特不同的自然景色;世界各地来尼泊尔的人,都喜欢博卡拉——一个世界上出名的滑翔和户外徒步的地方,喜欢这里颇有风情而宁静的小镇、老城和美丽、迷人的费瓦湖……。</h3> <h3>飞越世界屋脊</h3> <h3>加德满都的街道上,经常见到这种乱麻般的电线杆,非常"恐怖”</h3> <h3>地震后的危房处处可见</h3> <h3>不少寺庙遗址都用木撑加固</h3> <h3>街头巷尾</h3> <h3>洒红节卖彩色粉的小贩</h3> <h3>行人</h3> <h3>高峰时摩托车</h3> <h3>杜巴广场的鸽子</h3> <h3>文化遗产的守卫者</h3> <h3>可爱的小学生</h3> <h3>农村的妇女孩子</h3> <h3>街巷居民</h3><h3>懒散、朴实、祥和</h3><h3>没有紧迫感,没有压力</h3><h3>生活就是这样,有阳光,有水,有食物,有盐</h3><h3>急什么呢?!</h3> <h3>学画唐卡的学生</h3> <h3>漂亮的小女孩</h3> <h3>敬礼!~酒店的门卫</h3> <h3>小店</h3> <h3>小店</h3> <h3>一个建筑装修工人在休息</h3> <h3>灌水的妇女们</h3> <h3>制陶</h3> <h3>老城街景</h3> <h3>卖纪念品的小贩</h3> <h3>正在修复中的杜巴广场世界文化遗产</h3><h3>其实许多人们都生活在其中</h3><h3>除倒塌的外,己逐步开放</h3><h3>可以看到许多的建筑构件,雕刻,石像,木雕,窗框,木门等散乱地堆放在室外或是整齐地摆放在屋内。</h3><h3><br></h3> <h3>地震后散落的建筑构件</h3> <h3>帕坦杜巴广场</h3> <h3>精美的木雕</h3> <h3>猴庙</h3> <h3>苦行僧~寡欲少食,言语少,行为古怪</h3> <h3>据说要是踫到一个有哲学思想的苦行僧,那就有意思了……</h3> <h3>巴德岗杜巴广场</h3> <h3>红灯笼般艳丽的花朵</h3><h3><br></h3> <h3>印度教聚会上盛装的妇女</h3> <h3>在奇特旺原始森林中骑行大象</h3> <h3>乘独木舟看鳄鱼</h3> <h3>奇特旺景色</h3> <h3>博卡拉费瓦湖</h3><h3>色彩对比强烈的小舟</h3> <h3>傍晚如梦如幻的湖面</h3> <h3>小镇的导向牌</h3> <h3>中式饭店是少不了的</h3> <h3>咖啡馆</h3> <h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h3> <h3>导游告诉我们:这两架飞机是中国赠送的</h3> <h3>以下几张图请横看</h3> <h3>博卡拉风光~遠眺鱼尾峰</h3> <h3>博卡拉风光~日出</h3> <h3>高规格的印度教活动</h3> <h3>工艺品商铺</h3> <h3>结束,谢谢光临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