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right; ">摄影/壹一</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 雕<br>翻山越岭峰间取,<br>精雕细琢以身许。<br>风雨雷电笑他痴,<br>石心石意石不语。</h5><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诗/壹一</h5> <h5>一块石与一朵花一样,都有自己的心。不同的是,花常常变化,花开花落,花盛花衰。而一块石,几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它就是一块石,再过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它仍然是一块石。石的心,是实的,是永世不会变的。石的身,是不朽的。文字与一段历史或文化刻在石上,文字与历史与文化也因而变得不朽。</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每一个人与每一块石本没有什么关系,我不认识石,石也不认识我。可石是有灵性的,人与石是有缘的。你若真的喜欢上一块石,你就会认识石,石也会认识你;你在默默地凝望着它时,它也在深情地凝望着你。</h5> <h5>我一直弄不明白的是,一块石头,该有怎样的筋骨,30亿个凛冽的寒冬竟没有把它压垮,尽管岁月、历史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是不是因为它心中装有30亿个春天,并亲眼看到30亿个春天是怎样融化了30亿个寒冬?</h5> <h5>石不会说话,已经沉默了很多亿年。石真的不会说话吗?风吹石鸣,那是风与石的细语;水落石上发出叮当之响,那是石与水的诉说;古人把石制成石磬,也许想让石与秦汉唐宋倾心交谈......石若有情石想说,石不言却有言,当你静静面对着它时,仿佛能听见它的心音。</h5> <h5>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部书,太阳读过它,月亮读过它,风读过它,雨读过它。岁月,常把一行行足迹写在石头里;历史,常常坐在石头上沉思。</h5> <h5>石有语</h5><h5>解说历史</h5><h5>解说的有形有神<br>历史的席镇</h5><h5></h5><h5>端坐秦的韵汉的风</h5><h5>历史 一个老石匠</h5><h5>不叫泥人张<br>把石的魂从山里搬出来<br>雕一个马上封候<br>又刻一个封候拜将<br>石的神经<br>历史在轻轻把脉<br>石语 近义吉详<br>迷信的历史<br>让岁月来安慰</h5><h5></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石语》若兰仙子</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本组照片拍摄于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进入该馆,就会被处处散落的各种石雕作品所吸引。给人印象颇深的是室外的拴马桩,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过去是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以渭南为代表,关中民俗博物院藏有8600多根拴马桩。对于山西拴马桩的地方特色,缺少论述,而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也未对个体做出任何说明,只是单纯陈列,作为园林美化,稍有遗憾。</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end─</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关注交流↓↓↓<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