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要战友

低板凳

<h3>  近几年,有很多和译电员、情报工作相关的电视剧出现,让我这个曾经的译电员,不得不回忆起从事机要工作的往事。</h3><div> 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后,我军为弥补战时通信的短板,迅速培训了一大批机要人员。我于1969年9月,从独立师四团一营一连一排,被抽调至甘肃省军区教导大队机要训练队。从此,结识了在这条战线上工作的机要战友。</div><div> 《机要工作记事本》首页上印有“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大字,这是毛泽东1941年在军委机要处的题词。机要人员的优良传统是“对党忠诚、埋头苦干、严守机密、遵守纪律、分秒必争、细心耐烦”。</div><div> 由于机要工作特殊性,机要部门由政委亲自领导,行政属司令部参谋长分管。机要办公室除政委可以进出,其他首长不得入内。机要干部养成了“人不离室,室不离人”、甘做无名英雄的工作和生活习惯。</div> <h3>今天(2018.3.31),退休前任交大后勤集团总经理的张启涛,相约原甘肃省军区在西安的机要人员在康桥酒楼会面,把盏叙旧。</h3><h3>前排:胡幸福 王林 武保才 刘志荣。后排:李龙西 朱振光 张启涛 孙巨亭 侯维靖</h3> <h3>在独立师培训的机要学员中,我对张启涛情有独钟,他开朗活泼,豪爽大方,为人耿直,又爱打篮球,很对我的脾气。也在我原来的部队呆过,后去了环境艰苦的内蒙军区边防团。</h3> <h3>转业回来后,在西安交大行政部门干得风生水起,引起领导的重视。受命交大后勤部总经理后,张启涛完成了大量繁杂棘手的工作。还发现牟怀斌楷书范作,观摩其教学讲解后,当场邀他入交大社区执教。</h3> <h3>1968年3月入伍的西安兵李龙西 孙巨亭 朱振光被分配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四团一营一连,分别在一排、二排、三排。1969年,先后又都从一排走出,从事我军的机要工作。</h3> <h3>李龙西,68年和我一同从纺织城应征入伍。他属军队子弟,是55中初67级学生。69年5月,他离开连队,在本团干机要。转业后在陕西建筑设计院工作,后从事房地产行业。</h3> <h3>孙巨亭,是继李龙西和我之后第三个从一连出来干机要的人,也是我们这批兵中最早担任营长职务的。转业后一直在西安乳品企业担任领导工作,先在“红旗”,后去“红星”。</h3> <h3>回首那默默奉献的“芳华”岁月,是对机要事业无限忠诚的见证!我们热爱机要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保持优良传统,甘做无名英雄。</h3> <h3>由于这项工作的封闭性,使得机要战友之间的感情特别真诚。不管你身处省军区机关或下属军分区、师、团,只要相聚在一起学习、训练、生活,就感觉到格外的亲切。</h3> <h3>机要工作具有严格的保密性,故对机要人员的选拔、使用,要求较高。须静得心,坐得住,忍得寂。天天与枯燥乏味的数字、文字打交道,还得练就超极限的记忆力。</h3> <h3>机要干部比较年轻,一般单独居住,因公外出携带密件时还配枪。为防失密,且有专车接送,警卫持枪护卫,乘火车则软卧包厢。这些特殊待遇,颇受其他战友羡慕。</h3> <h3>当时,省军区在龚家湾教导大队举办机要训练队,一些设有机要科的军分区和独立师步兵团也以带徒弟的方式培训学员。上图为马西安 周景民 刘志荣 张启文</h3> <h3>后来独立师又选调了一批优秀的学员也在兰州开办机要培训班,我们经常在一起共同训练和比赛,关系很是亲密。上图为陆启能 施晏生 张云飞(后改名陆卫东) 黄士新</h3> <h3>1970年国庆节机要人员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h3><h3>前左起:贺开会 张启涛 朱振光 黄士新</h3><div>后左起:徐仁林 张云飞 陆启能 杨毅 顾士飞</div> <h3>机要教员武保才和龚燕光,一个内敛,一个开朗,给我们传授专业知识。第一天上课,就讲述了机要工作的重要性和光荣传统。</h3> <h3>我们了解到:现总参机要局,其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中央军委机要科,王首道任科长。1938年一分为三:中央秘书处机要科(党务机要)、军委机要科(军事机要电讯)和西北保卫局机要科(情报电讯和秘密电台)。</h3> <h3>1942年成立中央机要处,统一管理党和军队机要工作。机构简单,人员精炼,密码业务领导工作主要由周恩来 任弼时亲自掌管。</h3> <h3>密码是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关乎着我党我军生死存亡。一字译错,就会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一旦泄密,敌方不动声色,对我了如指掌,而我方则处处被动,受制于敌。</h3> <h3>教员以实例说明机要工作的重要性,美军截获并破译了日军密码,日海军司令三本五十六被伏击毙命。战时若密码被泄,将遭致重大损失。上图是机要教员武保才夫妇在宴请他的学生:刘志荣 胡幸福 王林 朱振光</h3> <h3>训练队要求学员一天记忆上千组数码,文码双知。按超比例延长记忆法"记三扔三复三",进行紧张而有序的记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紧张速记之中。验收为10分钟100组数字或文字全部打乱,错忘率百分之一。上图为朱振光 薛远高 巩本荣 巩志峰</h3> <h3>还有一位教员龚燕光,他待我如同兄弟,多年未曾谋面。最早他在兰州中行做信贷处长时见过一面,龚妻曾在西安医学院进修,我还去探望过,据说他们现在居住在深圳。</h3> <h3>全省军区的机要人员,经常在一起集训。这是我仅保留的一张1972.8.27甘肃省军区机要训练队结业照片,其中多人坚守岗位未能参加训。再早的集训合照已经找不着了。</h3> <h3>前:龚燕光 陈保全 王祯祥 陆启能 张万才 施晏生 计扬军 孙林森 任正辉 薛远高 周凤阳<br></h3><h3><br></h3><div>中:张铁锚(机要处副处长) 王加印(副司令员) 李天冲(副政委) 冯有才(副司令员) 梁仁芥(政委) 李彬(副司令员) 李政平(副政委) 刘雪(副司令员) 陈钧(副司令员) 李永和(副司令员)</div><div><br></div><div>后:陈立平 付春堂 孙巨亭 巩志峰 巩本荣 朱振光 张启涛 李玉印 王瑞合 刘麦福 张玉龙 贺开会</div> <h3>1974.5.11甘肃省军区机要集训队</h3><div>前: 队列教员 天水武保才 定西崔振和 酒泉张玉龙 庆阳窦汉新 马遇伯(教导大队政委) 省军区副政委 张玉璞处长 教导队领导 教导队领导 守备师康福珍 平凉曹思明 酒泉张玉龙 甘南李明辉</div><div><br></div><div>中:周锡山 赵辉 王林 张万才&nbsp;周景民 巩志峰&nbsp; 李玉印 王景维 巩本荣 闫耀成 张启文&nbsp; 陆启能 付春堂 刘麦福 陈立平</div><div><br></div><div>后:马西安 陈保全 徐仁林 孙林森 任正辉 陈汉良 张云飞(陆卫东) 王祯祥 黄士新 张** (19军) 王瑞合 施晏生 杨毅 贺开会 汉广平 顾士飞 龚燕光</div> <h3>记得当年机要处十大小伙在省军区机关颇有名气。他们是王祯祥 刘志荣 计扬军 许新国 王林 陈立平 王景维 朱汉泽 朱振光 赵辉。很多人是为各军分区设机要科储备的。上图朱振光 王林 计扬军1970年在军区大院。<br></h3> <h3>我和王林相处时间最长,同在西安又聊得来。两人同级(初66)同年兵(1968),虽说他是从西宁入伍的学生兵,也是陕西乡党,乾县人氏,父亲是个老红军,退休后一直居住在西安友谊东路青海省干休所里。</h3> <h3>王林在部队呆的时间较长,我们同时从机要处下到军分区,我去平凉,他去定西。后来他调至兰州军区机要局,担任兰州军区机要训练大队(驻地宝鸡)领导。转业分到陕西省委宣传部讲师团。</h3> <h3>十几年前他就患有脑梗心梗,一直坚持与疾病抗争。虽双梗多年,脑子却绝顶聪明,股市彩票,样样精通。如此年龄,竟能软件编程。他是我的电脑老师,教会了我许多电脑操作技巧,其聪明才智,远在我之上。</h3> <h3>咖啡是他的最爱,聊天时他喝咖啡我喝茶,也常聊到我俩的共同点——智商不输他人,情商不及一半,在当下社会远不是当官的料,从部队到地方概莫如此!</h3> <h3>参训前许新国和王林分别来自临夏和甘南,许还是我在机要训练队时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图为我和许新国 王林在机要处的合影。</h3> <h3>我和许新国是最早离开机要岗位复转回家的。他是军队子弟,其父是青海果洛军分区副司令,68年从西宁参军至临夏,后被选为飞行员。在连队欢送宴会后,被一士兵走火击伤,子弹从后臀穿进体内,经抢救保住一条命。飞行员当不成,进了机要培训队。<br></h3> <h3>当了七年兵,复转后干过一年秘书的许新国,又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青海省推荐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半生竟会和考古结缘。</h3> <h3>1986年,他出差西安住我家,我陪他去了半坡遗址 兵马俑 碑林等处。文物考古,在人心目中是个最神秘、最新奇,最能诱人遐想、最不可企及的所在。许新国却埋头在这一世人较少关注、很少涉足的学术领域,寂静地演绎着它的奇异、丰富、壮美与辉煌。</h3> <h3>78年,他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来到仅有3名专业人员的青海省考古队,向老同志学习,深入考古现场钻研,恶补有关知识,自学日语,把所有时间用在考古事业上。</h3><div>82年,首次走进都兰县调查岩画的许新国,敏锐发现墓葬群结构、形态和以前看到的汉墓记载完全不同。这里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文化形态呢?他的想法揭开了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古墓的秘密,使都兰这片土地闻名国内外,也让文物考古界记住了他的名字——许新国。</div> <h3>作为我国考古界著名学者和国际藏学、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专家,许新国和他的事业是缄默而坚忍的。1985年,考古队改名为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是第一任所长。</h3><div>青海古墓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都兰吐蕃墓群和民和喇家遗址都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研究所发表了许多较高学术水平专著和科研论文,完成了岩画的微痕断代研究课题。获青海省社会科学二等奖4项 三等奖2项。</div> <h3>许新国 张云飞 朱振光 顾士飞1970年4月1日在兰州。</h3> <h3>顾士飞是我在班里最要好的朋友。我们虽无与女友谈恋爱的经历,但在一起却有谈不完的话。76年他来钟楼东的案板街找我,那时,我住在公司传达室隔壁,又要跑车(上班),只好让他坐在一路电车上跟着转圈。</h3> <h3>王祯祥是69年宁夏兵,他进机要处早,业务也娴熟,为人处世非常得体,是十大小伙中在部队时间最长、职务最高的一位。图为施晏生 王祯祥 陆启能 朱振光在兰州。<br></h3> <h3>八十年代我去兰州开会,在省军区见到他和计扬军,那时他是军务处长,计扬军是机要处长,都是省军区赫赫有名的人物,居住在副军级五室三厅的高级住房里。二人分别宴请了我们和机要处的一些老人,印象中还有十大小伙中的王景维、赵辉等人。</h3> <h3>王祯祥升任兰州警备区司令员(大校)后,来过西安一次,我和王林陪他还去了高陵县其部下的家里。</h3> <h3>去年,徐仁林去兰州看他,从照片中看出,他略显憔悴,没有以往精神。我衷心的祝福这位才气横溢的老战友一如既往的潇洒!</h3> <h3>“机要生涯”战友群,顾名思义,是经历过“机要”工作的战友,回顾过去的战斗经历,介绍当下的退休生活,展望未来的晚年打算,联络和交流感情的平台。</h3> <h3>1971年父亲来兰州看望当兵三年的儿子。</h3><h3>张铁锚副处长热情的把我们父子俩请到他的家里,设宴招待。张铁锚是省军区机要处副处长,是我的老领导。他那平易近人,厚待下属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和父亲。几十年来,一直想见见他,始终未能如愿。</h3> <h3>八十年代初张铁锚调到兰州某区武装部工作,后来转业地方从事党务和工会工作。</h3><div>张铁锚1936年出生于重庆市,1953年参军,夫人李佩霞1964年毕业于华四川医学院,是医学生物学高级工程师,于2001年在成都去世,时年63岁。他们有三个儿子,后来都调往成都工作。前几年经同事介绍,张铁锚又找了一位老伴,很是恩爱。我衷心地祝愿这位82岁的老领导和老同事晚年生活幸福。</div> <h3>皮定均任兰州军区司令后,为防苏军从巴丹吉林沙漠突袭,令甘肃省军区派出小分队,深入大漠掌握地形水源等重要资料。省军区侦察处马继民、机要处王景维和我一起参加了这次行动。我俩都是初66,同为68年兵,分别从独立师和平凉进入集训队,后同在省军区机要处。上图为王景维夫妇海口近照。</h3> <h3>武威军分区副参谋长杭义任队长,作训科牛继宗随队,机要科马西安 刘麦福与小分队密码联络。上图为1971机要处刘志荣 周凤阳 马继民(侦察处) 王景维 朱振光在武威。</h3> <h3>我们从阿拉善右旗深入至海子旁的巴丹吉林大队。沙漠生活异常艰苦,每人两峰骆驼,一峰供骑行,一峰驮给养。沙漠缺水,洗脸洗脚均由沙子完成;蔬菜只有沙葱可食;滚沙使解放鞋底变型;沙暴来时,只能在卧着的骆驼之间躲藏;风餐露宿28日。</h3> <h3>刘志荣和马西安是陕西蓝田人。刘志荣进机要处较早,属于师傅带徒弟的那种。人很精巧,深得上下喜欢。复转后在西安向阳公司工作,曾承包管理过一个酒店,距离我当时的单位很近,常有来往。</h3> <h3>酒店承包期满,他回到东郊洪庆地区的向阳公司后,往来就少些,但有事必至。据他说,晚年生活还挺丰富。</h3> <h3>陈立平,69年从银川入伍,年纪小,智商高,讨人喜。一直在机要处工作未下基层,最后成了省军区政委的乘龙快婿,一同居家搬迁至广州,转业至海关。98年5月,陈来陕参会,张启涛设宴款待,我和王林作陪。图为朱振光 陈立平 王林在西安宾馆。</h3> <h3><font color="#010101">陈立平历任黄埔海关人事处长、纪检组长,98年8月后历任西宁海关党组书记、关长,拱北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兼中山海关关长,02年8月任汕头海关党组书记、关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陈立平于2006年3月起任拱北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负责拱北海关全面工作,享有一级关务监督关衔。2010年7月20日在关长任上逝世,享年58岁。大才初展英年早逝千古恨;壮志未酬音容何处万人悲。天妒英才!</font></h3> <h3>陈立平虽是十大小伙中最小,却是最早谈恋爱的一个。他向我们披露与通讯站女兵的交往史,真是性情中人,20多年后还从广州前来谋面。害得我们连夜寻找不停。上图为陈立平 秦安莉 王林 朱振光在西安宾馆<br></h3> <h3>陈保全是我陕西乡党,1969年从合阳入伍,我们同在机要训练队学习,平凉军分区机要科初建时又同室工作。</h3> <p>1971.8——1973年陈保全 朱振光在甘肃省平凉军分区机要科当参谋,陈保全后来转业到平凉建行任工会主席。</p> <h3>我和保全很对路子,关系很好。家里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明情况。恰逢他回陕探亲,就替我把关了。心中有数,我回家就好办了。</h3> <h3>2016年3月,我和一帮朋友赴京旅美签证,在旅行社签证培训时,陈保全和平凉军分区原事务长,在我下榻的东三环酒店客房旁开房等候,并设宴招待我们一行人。</h3> <h3>常住北京的陈保全,儿欢绕膝,含饴弄孙,幸福晚年,一生美满。因其女在咸阳,故常来西安。</h3> <h3>这是前两年我们相会北京时,陈保全给的调皮孙子照片。</h3> <h3>看来全家对这个宝贝孙子寄予了厚望。</h3> <h3>徐仁林,1967年由上海来西宁参加工作不久便应征入伍。当兵期间,受命独自一人去永靖芦子沟农场放羊;换防宕昌县后,再次只身去环境恶劣的哈达铺𡋾竜沟农牧场放羊,还要自理食宿,好在有一匹退役军马陪伴他。来自大上海的“羊倌”经多次考验,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入党当班长。</h3> <h3>70年初徐仁林进入武都军分区机要科接受培训,从此我们常在兰州相聚,成为好友。</h3> <h3>1983年,徐仁林转业到上海中国福利会办公室工作。期间曾向我介绍工作情况,通报股市信息,本人受益匪浅。</h3> <h3>宋庆龄基金会,是由宋庆龄所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发起的,于1986年成立的一家公募基金会,在多个领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徐仁林退休后仍在宋基会当宣传顾问(回聘)。</h3> <h3>徐仁林坚持“屁股指挥脑袋”的精神,对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h3><h3>93年徐仁林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办公室工作,提出“为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的人才而辛勤耕耘”口号,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欣然题词。同年华东师大《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40年》一书发行,将此口号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奋斗目标。</h3> <h3>94年调任外宣部工作。95年率上海市少儿绘画代表团出访日本横滨。96年初在筹建上海首家“小伙伴礼仪团”并担任团长,自编教材,亲身授课。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了“少年儿童礼仪行为及品质的形成”的论文。礼仪团学生有的被评为上海“国际礼仪少年”、有的荣获首届中华小姐冠军、最具有文化气质奖等荣誉。</h3> <h3>02年改行去民企,以“一家人 一条心 一股劲”企业文化办厂,重员工培训取得双赢。上二图均为徐宅小院实景。</h3> <h3>退休在家后,著书立说,品茶务花,绘画旅游,还不忘旧情常回宋庆龄基金会看看,去过上海的战友无不夸赞他的热情好客。</h3> <h3>1974年底在腾格里沙漠拉练时,他结识省军区政治处一南京籍女兵,很有好感;1978年又在宝鸡公交车上邂逅,一直存有爱慕之意却无法表达。相遇而相识是缘,有缘无份则守望。十多年前,得悉已是某陆军总院院长、大校军衔的“她”来昆山。又缺少勇气谋面。直至去年从西安得知“她”的手机号码,为释其四十多年的困惑与情怀,写了一篇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文,自此,一生无憾也!让残留的暗香与生命同步吧。</h3> <h3>这是徐仁林在上海接待战友王祯祥。</h3> <h3>这是同在上海的徐仁林和顾士飞在一起。</h3> <h3>2017年7月,徐仁林专程乘坐高铁来西安、兰州、西宁等地看望战友。这是他与当年的老领导——武都军分区雷参谋长一家在西安饭庄共享午餐。</h3> <h3>2017年7月4日,朱振光、徐仁林、王林三位机要老战友在西安相聚。</h3> <h3>2017年7月,徐仁林和王祯祥在兰州相聚。</h3> <h3>这些战友都是我的半个江苏老乡,只不过我的原籍是扬州地区的,从小在上海长大。他们是南通地区的,一同从家乡来到这里当兵。前排:*** 陈汉良 黄士新 顾士飞;后排:施晏生 陆启能 张云飞 ***。</h3> <h3>陆启能,1969年的江苏海门兵,原在独立师机要科,后调至省军区机要处,为人低调沉稳。可惜他来我走,没有工作上的交集。</h3> <h3>2011年,陆启能从海门市中行退休,本可住在城里,与妻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但他却回到40多公里外的刘浩镇凤飞村照顾双亲。</h3> <h3>那年父亲89岁,母亲84岁。父亲是老党员,做过地下通信员,解放后任过村支书。在最困难时,父亲坚持供他读完了初中,又送他进了部队,转业后在海门市金融系统工作。“我今天有这么好的生活,都是父母给的。父母老了,我怎能不照顾他们?”</h3> <h3>他不同意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知道父母习惯农村生活,不离故土。2011年,61岁的他回到凤飞村侍奉父母,这一住就是7年。这里所用的风景照片都是陆启能发给我的“故乡原风景”。</h3> <h3>2016年3月,母亲病重,他睡在母亲对面,看着她的一举一动。7个多月没能睡上一个安稳觉,11月份,母亲不幸离世。</h3> <h3>陆启能仍与父亲同睡一屋。在部队呆了19年的陆启能会做各类面食,他每天翻着花样,给父亲蒸馒头、包饺子、下面条。父亲喜养鸽子,无力伺弄,常去鸽舍看看。陆启能养了30多只鸽子,不为挣钱,只为父亲高兴。</h3> <h3>陆启能很少回城,除非家有急事。妻子 儿子 儿媳 孙子也都支持他,每到周末,他们都会从海门赶到凤飞村,与老人团聚。以前村里没多少人认识他,但如今因为回乡照顾年迈的父母,村里很多人知道他、敬佩他。</h3> <h3>7年多来,他之所以被村里人敬重,也是做了儿女应该做的事——陪伴父母。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孝心!在生存压力、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能有多少人能够给予父母长时间的陪伴?“陪伴”两字简单道出了孝道的真谛。</h3> <h3>这就是老战友陆启能的退休生活,平淡人生尽显不凡!他的所作所为,令我肃然起敬!</h3> <h3>刘长安,这是又一个传奇人物。1969年2月从陕西韩城入伍,在张掖军分区独立连战士,参加机要训练队时成为了我的同学。并且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h3> <h3><font color="#010101">培训完去了甘南军分区机要科,80年转行到军务部门,89年任卓尼武装部长,91年任舟曲武装部长直至99年退休,</font>后负责甘南军分区多种经营,一直没离开甘南草原。图为他近距离观赏海上石油平台。</h3> <h3>刘长安身处高海拔的甘南草原,90年又切掉了一个肾。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每况愈下。他想,走大道不行,那就跑歪门邪道或许能赢。就把剩余的时间是变成玩的一生,要用正能量感染因病而消极的情绪。</h3> <h3>刘长安买了车,载着几位好友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跑了个遍。走宁夏、到内蒙、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由此再往返。最后,他选定山东乳山的银滩,这里的空气好,是宜居之地。</h3> <h3>刘长安又买了房,带着朋友过来了。除自驾游遍全国和国境线外,下大海,玩滑轮,不亦乐乎。换种生活方式过过,开车、驾艇、海钓、轮滑……,一定要摆脱病魔的缠身。</h3> <h3>战友刘长安,七十尚差三。部队三十年,退休在甘南。无畏生活苦,年迈不惧寒。自购茅草屋,黄河铁桥边。军退交民政,四方安家园。</h3> <h3>2017年8月,刘长安以67岁的年龄,报名参加北京二十四小时轮滑赛,并以590公里的成绩荣获冠军。</h3> <h3>我这位快奔七的陕西乡党,竟能连续滑行24小时570公里,还夺得冠军,我真的服了!难怪战友王祯祥和机要局局长沈春生说他是单缸发动机(指一个肾)比双缸还要厉害。</h3> <h3>曾经作为甘肃轮滑队队长的刘长安,今年68岁了。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轮滑队员,而且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领军人物。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二胡、笛子更是出众。 </h3> <h3>这首《轮滑之歌》的词曲都是刘长安创作的。</h3> <h3>这是拿下了60多项轮滑冠军的藏应璐女士,在沈阳比赛时和刘长安的留影</h3> <h3>刘长安告诉我,实践证明,人一个肾就足够了,什么都不影响。并与我约定:待他回到老家,从韩城轮滑到我家楼下,一块喝酒!</h3> <h3>胡幸福,是机要处的后来人,1973年从渭南参军。转业后分至房地局,因不适应时下官场规则,自己闯荡江湖干事业,很有成就感。现退休后依然创业、旅游两不误!</h3> <h3>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有“机要战友”自远方来,吃个饭,聊个天;品品茶,吹吹牛;互诉近况,谝谝闲传。</h3> <h3>我们在西安的机要战友倒是经常见面,只要一个电话,立马赴约。但愿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久,毕竟已经“古稀之年”了!</h3> <h3>一些同学和朋友称我为“旅游达人”。比起战友来,我实在不值一提。境外游,去过20多国家,尚不及土建中战友的一半;国内自驾,也走过各省,可刘长安不仅把各省轮番游,还跑遍国境线。我在旅游上还敢称“达人”吗?</h3> <h3>张启涛在交大康桥酒楼宴请在西安的原甘肃省军区机要人员,参加战友自我介绍。</h3> <h3>远在海南三亚的机要战友刘长安,通过网络向西安老战友致意问候!</h3> <h3>快乐的刘长安轮滑团队。</h3> <h3>战胜了刘长安病魔的轮滑运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