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木坑尖----木坑尖竦坑上庄穿越纪实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周末,适合踏青徒步。2018 年 3月24日,我和小闯计划多时的木坑尖穿越计划终于提到了行动日程。 头天晚上,三个朋友相约明早八点各自坐车到煤炭山路口集合。我早早的吃了早饭坐上上庄乡村公交,八点左右到了约定地点。约八点15分,两位朋友小闯和勇也如约坐车到了路口,三人顺利出发,正式开始今日的木坑尖竦坑穿越上庄的徒步活动。 煤炭山进去约三百米过桥到一村庄名曰坦头村,与岭北坦头村同名。原来坦头村是歙县管辖,五十年代划到绩溪了。出坦头二百米又一小村,他们说可能是大坞村,村里没有遇到在家的人,大多出去打工或下地干活了,所以也不确定对不对。(后来查地图,觉得大坞可能还要进去,那更远的地方有两个小村,地图上叫大坞和小坞。)村口有两条路,我们依地图右转开始进山。据说不右转,直行经过两个小村也是可以到木坑尖的。 循着山路又缓缓前行五六百米,渐渐路面坡度加大,并出现两个急转弯,大约山路急陡,只好走之字形才可上去。在第一个之字路和第二个之字路之间,路右边有一面光滑的石壁,宽高皆约三至四丈,坡度约五六十度。姚勇好奇,徒手爬了上去,要我给他留个光辉影像。我佩服他有勇的同时,暗暗思忖他怎么下来,结果他倒爬下来了。小闯回望来时路,远山层林叠翠,在一条乳白色的云带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那中间一座高耸的山峰,猜测是龙须山。我想那更远处形似卧佛的山峦,许是七姑山吧。 稍事休息,继续前行,路边一位骑摩托车的男子缓缓追上我们,又超越了我们。峰回路转处,出现一处山村,那便是今日第一个目的地——木坑尖村。三三两两的几处老房,彰显出历史山村的趣味。穿过村庄,并未遇到在家的主人。三人又折返向上前行,遇到一对夫妻在家的主人,门口晾晒着金黄色的竹笋。和主人搭话,原来就是刚刚骑摩托车上来的男子。聊天中得知,主人到绩溪县城买煤回来。山里柴禾很多,但在冬季,山民还是图烧煤方便,可以长夜取暖,还可以用煤烘焙竹笋等林产品。问道笋干的价格,大约四十元一斤,笋衣更嫩,大约要六十一斤。我们觉得价格挺高,主人说,十几斤鲜笋才能晒出一斤笋干,不合算的。我问,为何不去县上卖,主人答曰,县上远不方便。 和男主人边聊天边向山上走,主人也上山挖笋去了。山上有几个女村民在给菊花苗下肥和打农药。那背着农药箱的女村民和我们打趣,问我们去哪,我们说去上庄,女村民笑话我们走不到,开玩笑说要给我们带路。我们也接着玩笑说,好啊,那就一起走吧。女村民说你们给工钱我才去的,哈哈哈哈。说说笑笑之间,我们越过山脊,走到了山背后去了。山路在后山突然平缓起来。左手是陡峭的山梁,右手边是高约几十丈的山傍,生有杂树和杂草,远望东北方有村庄隐隐约约显现,可能是虎山头村和东方红厂的旧址。勇和闯在回忆去年他们走过此地菊花台时的感受,那一回我临时有事,没能上山,他们当时大约感叹,遍插茱萸少一人吧。 影影绰绰的横培路走到头,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处山村,几乎全是土楼,仿佛来到了歙南的阳产村。歙南阳产以土楼闻名,近年来开发旅游开始收费了。此处类似小阳产,但养在深山,少人打扰,有一种独有的宁静。村口两棵大梨树,热热闹闹地开着满树的梨花。仿佛在向远到的客人欢迎致意。我们在大梨树下驻足,眺望远山,深深呼吸这山野清新的空气。我们只在山坡上见一老妇在除草,未见其他居家的主人,户户皆上锁闭门,主人也大多出门打工去了。查地图得知,此村名曰杞子坑村。我们在村后继续上山,在村背后下望杞子坑村,错落有致的土楼,换个角度看,满眼的黄墙黑瓦。但其中有一栋白墙黑瓦的徽式民居很显眼。我们感叹山民盖房的不易,单是运输,就比山下路边多出几倍的劳力。 沿山路向上走出一两百米,很快走到了山梁之上,对面山坡上出现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庄。有几百户的大村庄,也有几十户的小村庄,更有一户两户卫星村庄,三三两两的,散落在方圆几里的山坡上,高高低低,星星点点。远处山沟里的大村庄便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目的地——竦坑村。 此时山路上走来一位推着独轮车的山民,谈话中得知他便是山下竦坑村的,来山上用独轮车拉劈材。从他口里得知,山下左手边最低处山凹里的村庄上盈龙珠村和尼姑寺村,对面山坡上的七八处房子合称平坦源村,再远处就是他的家,外竦坑村了。 谢过山民,我们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又路遇一背着茶叶的山民,勇打听了新茶价格是380一斤,顺便痞了一点,准备下山找山民家里要开水泡茶喝。我们追上一个位七十多岁的老者,那老者颤颤巍巍,不紧不慢的走着。问好之后,我们向平坦源村走去。进村第一户人家,门口有汩汩流淌着水的小水管和主人搭就的水泥洗衣台,并有几口盛满了水的水缸。照例主人也不在家。我们决定在此地休息午餐。勇背着闯提供的啤酒,还有早上买的散子和鸭脚,粉丝包子,馒头等零食。于是各自放下包袱,洗手喝酒吃饭。不一会,那山道上的老者已然走近,我们热情邀请老人一起休息午餐。老人微笑着放下包裹,如约坐在房前的走廊沿上休息,但婉拒了我们的食物。不一会儿,那推着独轮车的山民,也拉着一车的劈材追上来了,也都在这一空地处休憩。 我突然想起竦坑村有一位老友,或者也算不上老友,一位故人吧。大约三四十年前,少年的他在我叔叔家学篾匠手艺,曾经带着还是七八岁孩童的我一块玩儿,现在大约有五十多岁了。记得他的名字叫小余。我便向拉柴的山民打听,果然,竦坑村里确实有个篾匠叫江小余,五十多岁年纪,住在里竦坑。再次谢过山民,我们开始下山,往竦坑走去。 那七十老者不紧不慢,已走到我们前面去了,下坡路果然省力一些,而且是可以开小车的水泥路面,大家都脚步轻松了许多。不一会儿我们追上老者,老者告知,有一条小道可以抄近路下到坑底,直接到竦坑村。我们依计下行,省得绕个大弯路了。 下到坑底,就是竦坑村的东头,有一个茶厂,隔壁有一户人家新房子开着个小商店。店主是个三十多岁的胖女子。我向她打听江小余,她说不认识,原来她是外村嫁过来不久,不很熟悉村里人。再前行,遇一村民背负农药箱去打农药。我向他打听,他热情告诉我,江小余家在里竦坑村的小学边上。 我们走过外竦坑村长长窄窄的老街后,右拐来到小河边,河旁右边塝上有一条向上的长长的水泥楼梯,打听到那上面便是竦坑小学了。我们从楼梯走了上去,在学校门边找到一户人家。走进敞开的院门,里屋的门是上锁的,主人不在家。在院外空地处向下一看,是高高的堤塝, 足有三层楼那么高。堤塝下面是河边的青石板路。河对面的二楼平台上有一妇女在忙活家务。我们向她打听后得知,我们所站的地方正是江小余的家。村妇热心的提供了江小余的电话,说他可能上山去了。我依着她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电话那头正是江小余的声音,虽过了三十多年,我还记得那声音。江小余在电话里说,他一早就上山种菊花去了,带着午餐,中午没有回来。听说我们来了,说要下山来见见,估计一个小时后到家。我说不用刻意下来了,上山一趟不易,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来的。 于是我电话道别江小余,从他家下到河边。勇去了一户人家讨要了一些开水,泡那一撮讨要来的380一斤的新茶。竦坑水泡竦坑新茶,喝着美美的。河对面有一户人家的门楣是写着四个字,我们都不认识。请出主人询问,原来是“廉让之间”。主人的境界和学识让人佩服。 走出里竦坑村,道路变成泥土路,我们继续向竦岭古道前进。之前路上遇到那古稀老人曾告知,竦坑到上庄十五里,我们看时间还早,走得不紧不慢的。道路沿着小河前进,时不时出现瀑布和深潭。我心想,要是夏天来,一定想下深潭洗个澡游个泳什么的,必然畅快。复前行二三里,出现一栋房子,房前有岔路口。查地图得知,我们到了新亭,路口右转才是竦岭古道,是去上庄镇的方向。再往前走,渐渐的前方出现青石板路,路开始上坡。路上石板完整坚实,路旁翠竹掩映,甚是惬意。一会儿我们走到一处高地,稍事休息,补充能量。查看地图,已然到了竦岭上,离竦岭头的凹口已经很近了。勇大阔步的走在前面,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竦岭。我和小闯也紧随其后越过凹口。 过了凹口,路开始下坡,我们的脚步也轻快起来,前方已可以看到上庄余村上金山等村陌田野,大边金黄色的油菜花跃入眼帘。不一会来到半岭亭。站在半岭亭,可以看到石门里水库和正在建设的S456公路。走过水库大坝,下到新公路左拐就到了竦岭脚 村。穿越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里,心情很舒畅。路边的樱花开得很茂盛。再前行五六百米,便到了上庄村边的小桥,走过桥,桥头有一指示牌,上写着“竦岭古道入口”。我们便走到了上庄村的沿河街上。 这时查看手机户外助手的地图轨迹,显示我们走了24.7公里,用时7小时,其中累计休息1小时20分。小闯的手机显示路程是21公里。究竟谁的手机记录的数据是对的,我也无法考究了。都记在这里,下次再用脚丈量一回吧。 没有文学名家的华丽辞藻,只是流水账一样记录一下行程和当时的心情,权当以后的回忆记录吧。 三人在上庄村汽车站坐乡村公交回城了。2017年3月27日深沉的草地于绩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