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天鹅肉的,一定是好蛤蟆

自由的风

<h1>&nbsp;</h1><h1> <b>《想吃天鹅肉的,一定是好蛤蟆》</b></h1><h1>&nbsp;</h1><h1> 图 /赖国顺 文/ 刘 策</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成语。这是用来形容比喻那些不切实际、异想天开,不想付出,只图回报的人。这个成语长期以来被当作贬义词使用。在华夏文化中,癞蛤蟆因外表丑陋,而被人鄙视和不齿。</h1><p><br></p> <h1><br></h1><h1>  众所周知,在动物学分类中,数量众多、群体庞大的癞蛤蟆属于两栖爬行的蛙类。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担负起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名副其实的好朋友、是益虫、是害虫的克星、是庄稼的守护神;但不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级别内。癞蛤蟆的体重、体型大而行动迟缓。弹跳得不远、也跳得不高。其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平时,它沉默寡言(除了在特殊的时期喊唤几声外)、在冬眠以外的时间,是脚踏实地、靠谱认真、勤奋做事,低调做蛙。它的防御武器——蟾酥,却是很好的抵御外敌侵扰、免受伤害的利器。就连毒蛇见了它也要绕道而行。在毒蛇的遗传基因密码中,也有这种警告的信息:“千万别惹这个外貌丑陋的家伙”。</h1><h1> 癞蛤蟆在大自然中天敌很少。它的唯一天敌——就是人,唯一敢惹癞蛤蟆的也是人。</h1><p><br></p> <h1><br></h1><h1>  癞蛤蟆浑身是宝。癞蛤蟆的毒液——蟾酥,是名贵的用于麻醉的药材。别看癞蛤蟆有毒,只要把它毒性的外皮去除,癞蛤蟆的肉还是美味佳肴。尤其是素有“民以食为天”的邻省人,喜欢把它的腿肉用来熬汤,做火锅的底汤,其汤鲜美无比,口感很好,虽然价格不菲,但却深受食客的青睐。癞蛤蟆不属于濒危物种,不被列入国家的保护计划。所以,食用癞蛤蟆不犯法、没有人过问、也没有人管、也不用坐牢的。</h1><p><br></p> <h1><br></h1><h1>  天鹅,数量稀少,属于世界珍稀的飞禽类。其生活习性是每年都会因为气候、温度的变化而长途迁徙。多以水中的小鱼、小虾、贝类等作为食。 属于中国国家特级保护动物,目前,天鹅的天敌已由人转变成了老鹰。法律规定:禁止猎杀天鹅。现在的人一般不敢捕杀天鹅,因为这是犯法,是要坐牢的。</h1><p><br></p><p><br></p> <h1><br></h1><h1>  在自然界中,癞蛤蟆和天鹅是分属两种不同别类的动物。一种是爬行的蛙类,另一种是飞行的禽类。它们各有其生活领域和生活圈子。由于两种动物的咀嚼系统完全不一样,也决定了其食谱完全不一样。它们各行其道,互不相干。在白天,这两种动物相处在一起的机会几乎为零。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没有联系的两种动物,实际上也是有联系的;而联系的桥梁是人。是人牵强附会的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人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成语,将二者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h1><h1> 从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既是贬义词,也是褒意词。“想吃天鹅肉”变成了癞蛤蟆的“罪名”,也变成了癞蛤蟆们的“梦想”。</h1><p><br></p> <h1><br></h1><h1>  千万不要以为梦想是人的专利,癞蛤蟆也是有梦想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它们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和追求的目标。它们的梦想,不是天方夜谭、不是非份之想、有其现实的可行性。是它们不好高骛远,根据自身的特点、短板和弱点设计的,是合乎实际;在现实中有必然的可行性。</h1><p><br></p><p><br></p> <h1><br></h1><h1>  从理论上看,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癞蛤蟆在地上爬行,天鹅则是飞翔在高空的禽类。从二者的弹跳高度和飞行高度来说,根本不可能碰在一起。在正常的情况下,几率几乎为零。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天鹅虽然飞得很高,飞在云层之外,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天鹅也有劳累、也会有倦鸟归巢时、也会有在黄昏降落草丛栖息的时候。这就是癞蛤蟆们实现梦想的机会和现实中的可行性。</h1><p><br></p> <h1><br></h1><h1>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癞蛤蟆的梦想成真的机会终于来了。癞蛤蟆如果有胆识、够气魄,敢于悄无声息的靠近比自己体型大几十倍的天鹅,看准部位,勇敢的跳上去狠狠的咬一口。尽管天鹅肉在厚厚的羽毛庇护之下,根本碰及不到。凭借癞蛤蟆的咬合能力,也不可能撕下一块美味的天鹅肉。哪怕是一个动作、或者是轻轻的触碰一下天鹅的羽毛就已足矣。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权当实现了自己家族千百年来的夙愿梦想。让世人收敛起长期讥讽的目光,从而改变世俗的偏见,重新去认识癞蛤蟆。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h1><p><br></p> <h1><br></h1><h1>  这正是:“有志者事竟成”,通过癞蛤蟆的不懈努力、勇敢的一跳,终于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想几乎变成了现实,变成了“癞蛤蟆能吃天鹅肉”。有了这种追求,癞蛤蟆们何愁今后还有什么肉吃不到?!</h1><h1>  再说了,癞蛤蟆的这种因为“想吃天鹅肉”的执着梦想,而发生的“蚍蜉撼树”英勇行为,充其量对天鹅只是轻轻的一碰,构不成生命威胁、也造成不了任何财产损坏。大不了就是一些鸡毛蒜皮似的邻里口角纠纷,彼此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相互间不用调解,也不会被判刑坐牢的。</h1><h1>  只可惜这些癞蛤蟆的梦想, 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说事。这又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一定的心理学范畴,折射出人的心态。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唯我独尊,历来总是喜欢用双重标准来衡量事物的。经常以自我为标准尺度去丈量别人。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这种借“癞蛤蟆”讥讽别人的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稍有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在其眼中就会变成“癞蛤蟆”,久而久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几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形中使这句原本用于讽刺癞蛤蟆的成语的内涵就被自动的延伸放大了许多倍。</h1><h1>  多少个世纪以来,都没有能够得到正名。心怀梦想的癞蛤蟆们“忍辱负重”,一直被重压在人们意识形态的偏见观念和文化领域的最底层的贬义词的垃圾之中。人是多愁善感的情感动物,其喜恶倾向,经常是随情绪变化来定义的。心情好的时候,褒义词可能就多一些;心情坏的时候,贬义词就会更多。可想而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是在人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创造出来的产物。</h1><h1>  单凭这一点,癞蛤蟆们应该全体上诉,控告人捏造事实,诽谤中伤癞蛤蟆,恢复癞蛤蟆的名誉才是。</h1><p><br></p> <h1><br></h1><h1>  本应无可厚非的事,却闹得满城风雨。让癞蛤蟆们背了几千年的黑锅。作为肉食性动物的人都知道:与天鹅肉相似的鹅肉,其实是坚韧无比的。要想能吃下,还必须借助烹饪工具,比如高压锅的烹制。才能将其煮烂。</h1><h1> 心理阴暗的人往往置事实不顾,睁着眼睛说瞎话,明知道自生自灭的癞蛤蟆们没有高压锅!它的牙口根本都无法咀嚼天鹅肉。即便给它一块天鹅肉,它也无从下口,因为它的咀嚼系统只能吃虫,不能吃肉。</h1><h1> 种种事实都已表明:想吃天鹅肉的根本就不是癞蛤蟆,恰恰是人。</h1><h1> 人不仅想吃天鹅肉,而且也吃蛤蟆肉;这是典型的通吃。这些人做了坏事之后,却把罪名强加和栽赃给了癞蛤蟆。使其被人从“门缝里看癞蛤蟆”,把癞蛤蟆看扁了。而加以贬损之,还凭空的捏造出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一些不着边际的所谓成语。让癞蛤蟆们在社会舆论面前情何以堪?!所以,我很质疑当初发明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这个成语的人到底居心何在?!</h1><h1>  好在事情不是绝对的,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样。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也是可以变成好事的,罪名也是可以变成梦想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癞蛤蟆,这是一个善良守本分的群体。它们有自己的梦想。它们恪尽职守消灭害虫、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偶尔也会有些其他异想天开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不足为奇的。特别是被强加上了“想吃天鹅肉”的罪名之后,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应当将错就错、顺水推舟;反正这么多年来,癞蛤蟆们都已经不在乎舆论爱说什么了。索性豁出去了,这样一来可以歪打正着,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癞蛤蟆们心想:万一有哪一天能尝尝鲜,能饱食一顿天鹅肉,换换口味;难道不是件好事吗?!“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不仅是有梦想、而且,它们是有实现梦想的能力的;这一定是好蛤蟆。不要讽刺挖苦,不要打击它们的积极性,应该称赞鼓励才是。</h1><h1> 今天,本人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首次将这个贬义词反过来,当作褒义词使用,为癞蛤蟆们正名,为它们高唱赞歌。</h1><h1>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就有把自己喻为各种花鸟鱼虫之类的自嘲习惯。为此,我也把自己喻为蛙类,比喻成一只“癞蛤蟆”。又何尝不可?!</h1><h1> 现实中,我是一只遵纪守法、有梦想、有追求、爱美好、爱艺术、爱音乐、爱摄影、勤奋实干,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癞蛤蟆”。当年,我的梦想、我的“天鹅肉”,就是成为一个记者、成为一个摄影记者。后来在“贵人”林宁先生的帮助下,我的梦想成真,已经吃到了我的梦想中的“天鹅肉”。这种比喻又有什么不好呢?</h1><h1>  “癞蛤蟆”,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 而且可能还是一个吉利的名字、一个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代名词......</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谢谢收看!THANK YO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