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五十年前的记忆一访中山小学2018-3-24

Rober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六六届中山小学毕业生,我的班级是五(3)班。我们小学读五年,是仿苏联教育模式。在当时是实验性的,整个上海小学五年制学校也不多见。我们知道小学通常学制为六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众所知悉的原因,小学毕业后没有经过升学考试,按地段分配去了松江二中。中学三年基本上处在停课、复课闹革命的阶段,尔后各奔西东,当了几年农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从全国各地回到了可爱的江南水乡一松江。岁月如梭,昔日的小学生现成了含饴弄孙的爷奶辈。微信的便捷,互联网的神灵把我们这些失散五载有余发小又聚合在一起,常常聊起中山小学求学时的情景,常常回忆教育我们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年龄的增加,导致特别能怀旧。我小学毕业离校后就一直没有再去中山小学。尽管有时路过,但总感觉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近年来,小学安全引起各方重视,一般人是不允许进校的。自去年建群后,我曾有几次想去看看,终未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3月24日(周六)上午,我从方塔公园练习太极拳回家,又路过中山小学,我往左边深深一瞥,噢,学校大门还是深嵌在河边及一片老宅中。像以往,我继续赶路。但我走了没有几步,一块铁牌挂在桥沿围栏处,牌子上标示"五(3)班接送″。"五(3)班″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好亲热呀!我不就是这所学校五(3)班毕业的。唉!五十多年未进自已的母校,何不进去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探头探脑地找到了门卫。我把来意诚恳地告知门卫师傅,语气恳切,真诚。师傅朝我瞧了瞧,他发现来人有一把岁数,戴着眼镜,估摸不是说假话,他把手一挥,嗫嚅地说:进去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块牌子吸引了我的眼球。不过我同时感觉现在的小学生真幸福,五年级父母还来接送,我们那时全靠自已步行上学,年纪小一点,过二年就奔赴祖国边疆农村插队落户,当上了没有知识的"知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趙祖康老先生题字的"桃李满天下。″是啊,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中山小学,培养出许许多多人材,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就说是我们这一届,虽然毕业后大多当了知青,但仍有同学成为事业上的翘楚,还有众多的同学回沪后在各领域不显山,不露水,努力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句话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读起来特别亲热。陶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启蒙教育家美国人杜威先生的得力弟子。早年陶行知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威先生是陶先生的指导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山小学把大教育家的名言作为启蒙教育的座右铭,太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山小学原名杨家桥小学,1953年改名中山镇第一中心小学。文革期间改称雷锋小学。1981年改名松江县中山小学。现学校占地面积17373平方米,教职员工近百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山小学1959年一年级创造的语文写作方法和教学经验曾闻名全国,1960年中山小学教师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其办学经验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风迷全国。在小学领域有"北有辽宁黑山城关小学,南有上海中山小学″美誉。文革结束后,学校拨乱反正,在教育教学方面继续领跑全市,获得了许许多多成就奖。2016年中央新闻电视台专题播放了松江中山小学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理念。在业界影响巨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学校中间竖立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景贤″两字。学校秉承百年中山的文化传统"景贤以厚德,景贤以多能,景贤以博识″的办学理念,"守正出新″,培育"三基″景贤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小学教学楼,外表漂亮,各幢教学楼都有命名,给人以崭新、气派,蒸蒸日上之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楼正面。我在寻找我们读书时的那个教学楼的原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咿,看见了五(3)班,多亲热。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总感觉回到了从前。潘老师、奚老师、温老师、李老师五十多年前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科学的进步,学校的发展,教学器具也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今非昔比。看着黑板、课桌、墙报,我的情感又激动起来,眼睛有些湿润。岁月,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而我们的学生时代又结束的那么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教室南面的操场。多漂亮啊!五十多年前的学校操场还是高低不平,是开挖新开河(现称通波塘河)时的围填土,称不上操场,甚至还有小块菜地。南面是水上新村住宅。我们在不合格的操场上嬉闹玩耍。我们唱着: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花园地,来到草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啊!回忆童年少年的时光多开心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小学教学楼有纪念铭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怀疑这幢楼是我们班教室的原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正在参观,沉浸在激动感慨的情感中,邂逅中山小学校长诸斌根先生。真太巧了,运气太好了。他热情地接待我,讲述学校的发展史和教学理念。诸校长任职后把学校校训定为"景贤″,二字,景仰贤人,立德树人。多好的校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诸校长为了让我多了解中山小学,把他的教学专著及学校学术刊物赠送给我。这是诸校长在签名赠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校园里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唐朝遗迹唐经幢。一所小学内有唐朝古迹,又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多见吧!中山小学太美了,人美,校美,美不胜收。与诸校长合个影,纪念我们的邂逅相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也单独照个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抗日小英雄,夏同学,松江籍,因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而被日军枪杀,年仅12岁。这座雕像座落于学校内,成为学校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诸校长说,凡新进学生,入校第一天,要接受爱国教育,在雕像前宣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所花园学校。初春,这里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临河的岸堤上垂柳拂水,小鸟依人。春天到了,春风吹皱了通波塘河水,泛起阵阵涟漪,学校也更显春意盎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楼画廓在布置,迎接四月份全市小学教学某专题会在中山小学召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五十年前松江中山小学部分老师合影。老照片中有的教师曾经出席当时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有的老师开公开课,全国各省市教育工作者前来松江中山小学观摹;还有亚非拉地区的教育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山小学参观,并与这些老师进行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座名校,至今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这所百年名校。我相信学校在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小学生,让他们在启蒙教育开始就学做真人,成为真正的"三基″景贤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山小学,我还会再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6年毕业于松江中山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俞国宪制作于2018年3月2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