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的父亲母亲 </h1><h1> 韶光易逝,芳华刹那,随着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延续,新生的喜悦已把往昔冲淡,偶然翻到一些老照片,由不得我细想,眼泪翻滚着,很多思绪从笔下涌了出来。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母亲!</h1> <h3> 01 父母的童年<br></h3><h3> 我的父亲生于1936年,一岁时我的爷爷便离开了家,跟随朱德部队去了战场,自此年幼的父亲与我奶奶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靠着奶奶纺线织布生活,奶奶的娘家眼看困难时不时救济,日子过得可谓清贫,等到父亲十四、五岁了,我的太爷爷早年间栽下的桃树结了果实,家境才稍微有好转。父亲大概是十六岁时跟着爷爷远赴东北,在辽宁读书,1955年从辽宁铁岭农校毕业,57年至59年继续在辽宁蚕校学习,之后到了辽宁省绥中县前所蚕种场工作,此时我的爷爷已身居高位,担任吉林省水利厅的副厅长,爷爷始终保持八路军的优良作风,从不允许子女占半点国家的便宜,后来我们谈笑间都揶揄父亲,虽是高干子弟但从未享受过高干子女的“待遇”。再后来父亲考虑到奶奶一个人在家生活困难,于是毅然决然地回农村老家了,回到农村后,父亲当了十几年的教书先生,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又在生产队担任过会计,后来就一直在家务农。</h3><h3> 我的母亲生于1937年,家中姊妹三人,排行老大,年幼时家里有油坊、场院,家境还算殷实。母亲六岁时,亲生父亲在去探亲的路上被日本人抓走,从此姥爷杳无音信,母亲一家人便随自己的伯父伯母家一起生活。土改时母亲家的土地,院子都被斗争了,十三岁时,母亲的伯父因病去世,从此两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两个妇女身上,家里的口粮都指望着二人的春耕秋收上,姥姥娘家和村里好心人也时不时偷偷救济一下,母亲的童年就是这样艰难度过的。在那个时代,母亲还上了完小,由于天资聪慧,到现在还能认识好多字,信呀、报纸呀都能读过去。</h3><h3> 1956年父亲母亲结婚了,也算是两个苦命人结合在了一起。婚后父亲还在辽宁,母亲就和奶奶在家,过了五六年,母亲也去了辽宁,在父亲的那个单位工作,后来因为有了大姐,母亲便又回到了村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02 父母的性格</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亲脾气不好,但为人正直,在生产队当会计时,常常因为分东西看不惯别人的贪小便宜而和人家吵架,母亲是一个说话非常委婉巧妙的人,虽不奉承别人,但也不得罪人,不管是什么话,从母亲的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顺耳,母亲总能协调好和村里人的关系,所以尽管父亲得罪了不少人,但在母亲的和解下,我们家和村里人的关系还是挺好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在我眼里,父亲是那种特别有恒心的人,他用了三年时间自学了四柱预测,周易八卦测算还挺灵验,而且常常免费给别人指点,村里那些年轻人有个财运、婚姻、升学的问题,几乎都要找父亲求些指点,因为父亲不收钱,还常有人过意不去送些鸡蛋、牛奶等等营养品。父亲看起书真的是废寝忘食,家务也不干了,母亲常常在耳边唠叨不让父亲看书,他偷着也要看,现在想想也是,母亲那么勤劳的一个人,在她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怎么可能有时间坐在那里看书,所以父亲母亲总是因为看书这件事拌嘴,母亲说归说,但也没硬阻挡过,父亲也算是坚持下来了,到现在还常常有人让父亲给孩子起个名字之类的,他依然乐此不疲。</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亲爱好广泛,尤其喜欢画画,喜欢写写毛笔字,喜欢听听音乐。他照着某个图案就能用毛笔水彩画出来,而且活灵活现,记得小时候快过年时父亲就开始进入创作阶段,过年时屋子里准能吊上父亲的大作。那时过年或者别人家有喜事时,总不断有人请父亲写对联,都是熟人,来了把一整张纸给了父亲就走了,父亲还要给他们折纸、裁纸,写字时还要我们几个孩子在另一头拽对联,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特别烦那些送来红纸的人。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在听音乐这件事上,我要承认我们都比不上这位老人的欣赏水平了,小时候记得父亲常拿着收音机听,母亲总嫌聒噪,两个人在这件事上是怎么沟通也达不到一致。父亲特别喜欢听广东音乐,为了不影响别人,现在老了还带着耳机听音乐,他有很强的音乐欣赏能力,有时我们偶尔听一下父亲放的音乐,觉得还挺好听。</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亲对新生事物总是特别好奇,前几年我们都有手机了,去了娘家父亲总要爱不释手地拿着我们的手机看,看到父亲如此喜欢,我们便给父亲买了手机,他还学着发短信,现在,八十三岁的父亲又有了智能手机,还学着玩微信,一个外孙子笑着说姥爷是个时髦老头儿。</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母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她从不爱说别人的闲话,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她总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平时要给她买衣服、买吃的她总不让买,总是唠叨我们乱花钱,总怕加重我们的负担。</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母亲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很会过日子,从来没浪费过一点东西,我记得母亲常说“细水长流”,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那个困难的时期,我们家里人也没挨过饿,母亲总能把饭菜调剂好。</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母亲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家里的农活、家务活那一样也离不开母亲,受的苦最重,享受的最少。母亲白天在生产队里劳动,下工了还得做一家八口人的饭,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给我们做衣服、做鞋。曾记得小时候生活困难,母亲蒸馒头常常是一多半窝窝头,一小半白面馒头,因为奶奶年纪大,父亲身体不好,白面馒头自然是他们的,窝窝头是母亲和我们姊妹几个的,但母亲从没怨言,也影响着我们没因此事闹过一次,潜移默化,我们姊妹几人也都养成了孝敬老人的品格。</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03 父母生育我们六姊妹</h1><h1> 父亲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六人,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手灵巧,也吃苦耐劳,我记得那时我的小伙伴儿们里面,穿带着破洞的衣服、露出脚指头的鞋子的人司空见惯,但我们姊妹几个从来没穿过烂了的衣服、鞋子,母亲还常把家中大人的一些旧衣服翻过来给我们做成小衣服,穿在身上像新的一样,在我小时候我在同龄人中还是优越的,因为我的小伙伴出门走亲戚还要借我的衣服。</h1><h1> 父亲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六个,虽然孩子多,但对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疼爱有加,记得那时我们无论谁要早起出门,等起床后一碗香喷喷的饭总会摆在面前,直到参加工作了母亲还是那样疼爱我们,以至于结婚后我怎么都不习惯出门时没人做饭。我们姊妹多,小时候免不了孩子之间争一些东西,母亲常常教育我们:“争着不足,让者有余”,就在母亲那些朴素话语的熏陶下,姊妹们都能和睦相处,村里人总夸我们:就没见人家姊妹几个打过架。</h1><h1> 父母是家庭的粘合剂,把我们姐妹兄弟粘合在一起。别人总羡慕我们一大家子亲亲热热、不分彼此,这都归功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们都能与人为善,都有很好的人缘,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在工作中都能身心愉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04 父母的孝心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亲和母亲的孝心在村里是人人皆知的,奶奶年纪大了时,眼睛看不见了,是父亲母亲每天端水端饭,伺候奶奶吃喝拉撒,几十年如一日,能做到从不抱怨,毫不敷衍,孝行感人至深,孝心天地可鉴。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母的美德,是留给儿女们最好的财富,如今的我们姐弟六个,都能孝字当先,争着对父母有所回报,哪怕是微不足道,哪怕是寸草之心,也是对父母美德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font></h1><h1>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孝心是一次贴心的伺候,就像一缕轻柔的春风,就如心灵盛开的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芳菲更为持久永恒,永远散发着清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05 父母照看外孙、孙子</h1><h1> 捱到我们姊妹几个长大都成家立业,父母也该享享清福了。但“含饴弄孙”又成了父母的日常工作,这个外孙子跟着姥姥姥爷长大,那个外孙子在姥姥家住了几个月,从舍不得打骂,孙子孙女更是父亲母亲的心头肉。我们姊妹共十一个孩子,那一个孩子都受过父亲母亲的恩宠,所以每个孩子跟老人很亲近。</h1><h1> 那年弟弟家有了孩子后,父亲母亲更是喜悦、激动,因为我们姊妹几个中就弟弟一个男孩,排行又小,照看了几年外孙子总算有自己的孙子了。父亲恨不得把所有精力放在这上面,还自学了生辰八字测算,买来一些关于四柱预测的书籍,为给孙子们预测未来,指点迷津,六十二岁的人又开始走上学习道路。有道是:人老隔辈分外亲,万千宠爱集一身,百般呵护胜己出,笑沐春风享天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06 父母的勤劳</h1><h1> 父亲母亲总是闲不住,农忙时在地里干活,父亲稍有空闲就是劈劈柴,扫扫院,父亲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听着音乐,悠闲自在,母亲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理的菜地田垄都是整整齐齐的,在父母的精心侍弄下,我们家的院子里花啊,菜啊,树啊,郁郁葱葱, 呈现出一派农家小院的风光。</h1><h1> 厨房里、屋子里、菜地里、院子里、那儿都有他们劳作的身影,那里都有他们劳动的成果,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家里总有烧不完的柴,吃不完的菜,自家种的核桃树、枣树、樱桃树、葡萄树、杏树都早已结果,等到我们星期天回家时,母亲就在院子里把菜摘好,把水果摘好,你一袋,她一袋,早就分好了。</h1><h1> 父母的勤劳在邻里之间那是有口皆碑的,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是他们勤劳的见证,勤劳是父母留给我们远比黄金更宝贵的财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07 亲情永恒</h1><h1> 我的父亲母亲,他们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不平凡的人,他们的勤劳,他们的朴实,早已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他们的谆谆教诲,是我们一生用以自我激励的法宝;他们给予我们的纯洁而美丽的心灵,是我们一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们的言传身教,勤劳善良是我们一生的学习榜样;他们的辛劳与疾苦,是我们永不衰竭而奋勇向前的动力;他们的殷切希望,是我们一生奋斗的方向。</h1><h1> 看着父亲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我在寻找着他们年轻的痕迹,可是我看到的是他们满是皱纹的脸,弯曲佝偻的背,霜白的鬓发,蹒跚笨拙的脚步,在看过大千世界的眼里,却找不到半丝一毫父母年轻的身影;在他们慈祥的脸上,我却清晰地看见了岁月风雨的残痕。假如用我的生命能换回父母的不老,我宁愿不要今生;如果用我的努力可以换回昨日,我宁愿舍弃一切。</h1><h1> 父亲母亲,做儿女的拿什么回报你们的恩情,只求来世还做你们的儿女,我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h1><h1>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绽放在父亲脸上的笑容,亲情是母亲无休无止的唠叨,是父亲无穷无尽的牵挂,它是一首动人的歌,唱过春,唱到冬,再唱千年又如何?</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