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部队我的团一一川藏线、青藏线上的激情往事》</p><p class="ql-block"> 十五年前,川藏线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人生第一次离家拜年的地方</span>,一拜就是十二年。那里也是我成长的第一站,一站就是十二个春秋。长长的川藏线,步步惊心,站站怵目;长长的川藏线,串起了我曾经一路洒下的汗珠;长长的川藏线,串起了春夏秋冬风雨雪霜酸甜苦辣和满天星斗。斗转星移,今日川藏线,繁华旧不同。如今除了回忆就是感慨!感慨延绵三千里……</p> <h3>川藏线、青藏线线路图</h3> <h3>从成都平原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川藏路全长3176公里。其间翻越21座大山、8座雪山,横跨14条江河,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险恶的一条公路。从川藏路开通至本世纪初的近50年中,成都军区川藏线汽车兵在此路上共计行驶30多亿公里、运送物资500多万吨,先后共有664名官兵壮烈牺牲,1825名官兵不幸伤残。上世纪五十年代,奉中央军委命令,一只钢铁部队成都军区汽車第十八团,在四川省的成都市正式组建成立。建团以来,团队转战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甘肃,西藏,重庆五省一区一市,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汶川抗震救灾,芦山4.20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为保卫祖国边疆,繁荣藏区建设,人民幸福安康做出了惊天地、驱鬼神、可歌可泣、永不磨灭的伟大贡献。在雪域地级之巅的"西部奇路"川藏线上一代代英雄汽车兵用青春的火焰融化了雪山,驾铁骑冲破生命禁区,在风雪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中,孕育、培养、铸就了"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倒"的"三不倒"川藏线精神。1990年至2002年12年间,我有幸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我感到无尚光荣、自豪和骄傲!先后与车队一起奔赴高原执行任务,跑了50多次川藏线和10多次青藏线,每次都胜利闯过"鬼门关",圆满地完成了高原运输任务。 青藏公路全长1160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从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市出发,翻越四座大山--昆仑山(4700米)、风火山(4800米)、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过三条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玛尔河,平均海拔4500米,其中西藏境内544公里。穿过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与川藏公路汇合。 </h3> <h3>青藏公路是1950年为支援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人民政府组织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群众动工抢修的,195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部铺设黑色等级路面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h3><h3><br /></h3> <h3>川藏线与青藏线相比较,川藏线奇、峻、险,常发生塌方、泥石流和雪崩,但沿途风景秀美,青藏线则显得平、缓、冷,荒芜戈壁,风沙肆虐,共同的特点就是高寒缺氧,条件差,环境恶劣。这两条线珠联璧合,像一对郎才女貌的伉俪,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向你展示世界上最独特的区域----青藏高原的魅力。 </h3><h3> 我的部队我的团</h3> <h3>营区全景图</h3> <h3>92年在新津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东风EQ140(同车师徒,师傅王远伦,82年兵,重庆铜梁人。)</h3> <h3>险峻的川藏线:</h3><h3> 川藏线全长3176公里,通车60年来,川藏兵站部累计出动车辆100多万台次,行驶33亿公里,运送各类物资500余万吨、人员100多万人次。2013年,中央军委为川藏兵站部记一等功。随着川藏线道路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物资将被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内地和西藏也会联系得愈加紧密。</h3><h3> 自古边塞多诗情。风雪做伴有苦有乐∕星月相随有思有盼。寒冬∕ 你为我铺上温暖∕午夜∕你为我捧上热汤∕远征千里∕你补给我生命的血液∕凯旋归来∕我用勋章回报你期望∕依依惜别∕你默默为我整理行囊∕雪域高原∕你用深情把我们送往∕征途中∕你用热情为我遮风挡雨∕硝烟里∕我以祖国名义挺起胸膛∕茫茫雪域的兵站∕甜蜜梦乡的港弯∕啊∕兵站∕和平的希望∕啊∕兵站∕边关的太阳……</h3><h3><br /></h3><h3>▼这就是川藏线的兵站,你住过几个?</h3> <h3><br /></h3><h3><br /></h3><h3> 请跟着我的足迹一起一路向西!踏上川藏线(318线),走进西藏!看看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h3> <h3>执行川藏线战备运输任务誓死大会</h3> <h3>整装待发</h3> <h3>车队浩浩荡荡的出发</h3> <h3>上线官兵出发,家属拖儿带女送君别!</h3><h3>三尺望夫桥,三千川藏线。</h3><h3>一日送君别,期盼凯旋归!</h3> <h3>乐山夹江大桥</h3> <h3>走上川藏线,第一站,雅安,梦开始的地方。</h3><h3> </h3><h3> 川藏线上的雅安有令人羡慕的三雅:"雅雨、雅鱼、雅女"。人们常常说起一邛二雅三成都,想想心里就觉得美滋滋的......</h3><h3> 雅安,四川省地级市,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长江上游,是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有"雨城"、"天漏"之称。</h3> <h3>川藏兵站部和雅安兵站</h3> <h3>天全县,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川藏公路(国道318线)横贯全境。</h3> <h3>天全——-新沟(烂池子兵站)</h3> <h3> 二郎山是川藏线上第一道大山隘口,二郎山上常年冰雪、暴雨、泥石流、滑坡不断,交通运输极为艰难,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着"车上二郎山,如闯鬼门关。万幸不翻车,也得冻三天"的谚语。因此以往运输车辆都要在烂池子兵站休整,等第二天再翻越二郎山。烂池子兵站也因为保障有力,多次获得上级嘉奖。</h3><h3><br /></h3><h3> 然而随着1999年二郎山隧道的正式通车,通车里程缩短了25公里,路况也大为改善,烂池子兵站的重要性也日趋降低。2004年烂池子兵站正式撤销,记录着川藏线艰难历程的烂池子兵站正式成为历史。烂池子兵站的撤销是川藏线运输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h3> <h3>车过二郎山</h3> <h3> 二郎山一带的公路弯多、坡大、路窄,加上进出的车辆多,所以碰车、翻车的事时有发生。特别是冬季,由积雪变成的冰层有一尺多厚,路面滑,事故就更容易出现,当年解放军进藏时为修这条公路,牺牲了不少人员。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于全国的二郎山,不仅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这里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致使该路段行车事故多发、断道频繁,加之全年3/4为雨雪天气,交通运输极为困难。二郎山已成为制约甘孜州及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瓶颈"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打通二郎山隧道。幸运的是,总投资达4.4亿元的二郎山隧道工程,于1996年动工兴建。整个隧道起于天全县龙胆溪,止于泸定县别托村,位于二郎山山腰,全长8660米,其中主隧道长4172米,隧道净宽9米,高5米,海拔高度2182米,是国内已贯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长和海拔最高的一条。二郎山隧道建成后,将比原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缩短里程25公里,缩短行程时间3小时,并避开了山顶事故、灾害频发路段,保证了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h3> <h3> 泸定桥 [lú dìng qiáo]</h3><h3>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h3><h3> 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h3> <h3> 瓦斯沟</h3><h3> 瓦斯沟,藏区常见地名,为汉藏语混用,瓦斯系藏语音译,意为关口,沟为汉语,两语混合,即指深陡峡沟。 </h3><h3> 康定河,又名瓦斯沟,大渡河支流。因流经康定城,故名。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定县东北部,大雪山的折多山东坡。</h3> <h3>康定,海拔2560米。</h3><h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h3><h3> 2001年,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此,深情的赞叹,称这里是:"海外仙山,蓬莱圣地"。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一民间传说,康定曾是诸葛亮当年打铁造箭的地方,故名"打箭炉"。)。</h3><h3> 康定古城三山环抱,二水夹流,折多河贯穿城中,富有民族风格的各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河两岸。</h3><h3>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h3> <h3>翻越折多山。(我团9连一名战士在执行进藏运输油料任务翻越折多山快到山顶时,因路陡弯急路面结冰在会车时滑出路面造成翻车引燃油罐的重大事故,被熊熊大火吞噬,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h3><h3> 折多山被称为"康巴第一关",因自二郎山隧道贯通后,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战性的高山。318国道在这里穿过了4298米的垭口后一路下行就进入了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且过了折多山后才算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藏区。</h3><h3> 折多山的盘山公路是名副其实的"九曲十八弯"。在川藏线老司机中有一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可想而知折多山该有多弯曲,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h3><h3> 在折多山顶环视贡嘎群峰。远眺之处,山峦叠嶂,白雪皑皑,"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的贡噶山巅,近在眼前。</h3><h3> 远眺 贡嘎山</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新都桥镇又叫东俄罗,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距离成都437公里,距县城81公里。面积508.3平方公里,人口0.7万 海拔3300米左右,高原气候,温差较大,气候多变,初次上高原的朋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他是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国道318、317线过境。北通甘孜、南接理塘,是从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经之路。</h3><h3> 新都桥是令人神往的"摄影天堂",地处在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h3> <h3>2016年以前</h3><h3> 高尔寺山是国道318线川藏南线上著名的一段险途,位于康定市新都桥与雅江县之间。隧道全长5682米,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进出口海拔4000米左右,改造前的高尔寺山路窄且路面状况差,危险路段较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h3><h3> 高尔寺山海拔高,道路多弯、坡陡、路窄且路面状况差,危险路段较多,许多路段会车的时候经常刚刚容下两车的,车轮在悬崖边十分惊险,甚至有些地方不可以会车,所以会车的时候注意观察,该让的让,谨慎驾驶。</h3><h3>隧道通车</h3><h3> 2011年启动建设的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简称东海路)改建工程,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起于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桥镇东俄洛村,翻越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托洛拉卡山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止于海子山,全长约275公里。接已完成改建的国道318线海子山至竹巴笼公路。</h3><h3> 国道318线东海路上的高尔寺山隧道于2015年12月30日试开放通行,高尔寺山隧道通车后,缩短里程21公里,节省通行时间1小时左右,康定到雅江只需要2.5小时。</h3><h3> 从新都桥到海子山,高尔寺山隧道加上之前已经贯通的剪子弯山隧道、翻越托洛拉卡山的理塘隧道,使进出川藏线可少翻三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车程缩短至5小时,而以前至少需要7个小时。同时,三座隧道也将进一步减少雨雪天气的影响,让进藏之路变得更安全、便捷。</h3> <h3> 雅江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北纬29°03-30°30,东经100°19-101°26,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县、新龙县,雅江县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雅江县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盛产松茸、虫草。</h3> <h3> 剪子湾山,它的藏语名字叫"惹玛那扎",意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国道经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h3> <h3> 135兵站海拔高4108米,位于雅江县与理塘县之间山脉中,俗称孤岛。</h3> <h3> 理塘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海拔4014米。兵站旁有天然温泉,理塘县赛马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每逢藏历六月初三日敬神山,藏语称之为"祝毕日晓"、藏语意为"六月转山会",是理塘县民间的传统节日。历史上,每年藏历六月,康区著名的黄教寺庙理塘县长青春科尔寺,按照古老的习俗举办赛马表演并同时表演马术。</h3> <h3>理塘草原</h3> <h3>依托在雪山下的海子山姊妹湖演绎出一段美丽的传说</h3> <h3>海子山海拔4690米。</h3><h3>海子山到巴塘是川藏线四川境内路况最差的路段,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塌方</h3> <h3> 义墩沟的藏民(俗称可尔)相当的热情,擅长为过往车辆无限期的保管财物,不管你愿不愿意。</h3><h3> 96年在执行进藏运输行至拉纳山山腰时汽油泵突然坏了,由于时近黄昏救急车一时又到不了,为了赶路,竟突发奇想用酒壶盛满汽油挂在车顶上牵根管子直接往化油器注油(学徒协助控制油量),硬是把车安全开到了巴塘兵站。</h3><h3> 巴塘,古为部落之地,周曰戎,秦称西羌,汉系白狼国。</h3><h3> 巴塘县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 </h3><h3> 巴塘县平均海拔是2575米左右,巴塘隶属于四川省甘孜州。</h3> <h3>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位于川、滇、藏交界处,海拔是2560米,与康定差不多。天气暖和,有高原江南之称。每当水果收获的季节,车队前摆满了苹果、核桃等水果吆喝叫卖。</h3><h3> 巴塘是大站,每次进藏都要在这里休整至少半天时间。一是车辆经过长距离行驶需要检修为正式进入藏区打牢安全基础,二是进行安全总结。</h3><h3> 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大桥,又称巴塘金沙江大桥、在318国道的四川竹巴龙至西藏芒康之间。</h3><h3> 大桥全长282米,10孔净跨25米,桥宽7米,是钢筋骨架装配式混凝土简支T型梁, 1964年7月1日建成通车。</h3><h3> 金沙江大桥两岸,西藏一侧叫朱巴龙,四川一侧叫竹巴龙。 </h3><h3> 跨过金沙江,便正式进入了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城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h3> <h3>川藏公路318线过金沙江大桥,一进入西藏境内的40公里,就是有名的海通沟飞石区。这里气候多变、地质复杂,是川藏公路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鬼门关。2002年的海通沟大塌方曾经造成川藏线改道。</h3> <h3>芒康,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善妙地域"。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昌都地区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公路交汇处,是214、318两条国道线的结合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县境内,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钦县毗邻,西与左贡县接壤,北与贡觉、察雅县相接。县驻地海拔3870米。</h3> <h3> </h3><h3> 拉乌山到竹卡兵站是近30公里的下坡,小车到还没有什么,刹车盘散热效果好。但大车、重车就格外小心了,刹车、淋水,检查仔细才敢走这段下山路。</h3><h3> 路面还没有黑化前,车轮滚滚卷起漫天沙尘(漫漫黄沙路,浩浩西藏行),到了兵站,除了牙齿还是白的,全身都是沙尘。</h3><h3> "竹卡"藏语意为"渡口",公路未通前,这个小小的村落是澜沧江的渡口。</h3> <h3>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也是一条亚洲国际大河。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h3><h3> 我们同年入伍的同一个团的四川籍战友蒋忠在执行进藏运输任务中不慎连人带车翻入此处波涛汹涌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的澜沧江,人和车都消失得无影无踪……</h3><h3> 觉巴山(又称脚巴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巴塘和西藏东部的左贡,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40米,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h3> <h3>海拔4100米的荣许兵站。</h3><h3> 东是险峻著称的觉巴山,西是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外表并不起眼的荣许兵站,成为名符其实的"生命孤岛",</h3> <h3> 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而现在的最新测绘东达山垭口的高度是5130米,这一高度,已经接近了珠峰大本营,是整条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在东达山的山顶, 它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30%,因此人如果长时间的待在这里会有明显的缺氧反应,空手行走都感觉累。</h3><h3> 东达山"生命禁区",一年四季都有雪。</h3> <h3>左贡藏语意为"犏(耕) 牛背"的意思。</h3><h3>左贡县属昌都市管辖。县城驻地海拔3780米。</h3> <h3> 邦达兵站海拔4390米,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兵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5摄氏度,冰雪覆盖期长达6个月,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7%,被称为"生命禁区"</h3><h3> 邦达镇是西藏八宿县的重要镇,是交通要地,是昌都市的南部门户,是川藏公路南北线的连接点,北方有昌都邦达机场。西去八宿县城:经过川藏公路上大名鼎鼎的业拉山72拐盘山路,到怒江大峡谷和怒江大桥(海拔2650)。</h3> <h3> 川藏线路边玩耍的一群藏族小朋友看到解放军车队驶来,立马站的笔直,对着军车送上不太标准的"军礼"。其实在川藏线上,不只是小朋友,大人们看见军车也会自觉的敬礼,这是人们对解放军汽车兵发自内心的敬意,这是他们应得的独特待遇。</h3><h3> 邦达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机场。</h3><h3>西藏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00多米,有世界"三最机场之称":"世界上跑道最长"、"世界上离市区最远"、"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 ...</h3><h3>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昌都是藏语,意为"水汇合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br /></h3><h3><br /></h3><h3><br /></h3><h3>回来,</h3><h3><br /></h3> <h3>业拉山又名怒江山。</h3><h3>怒江山是横断山脉的最后也是最大的天险,怒江山地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质活动频繁,泥石流和大规模的塌方十分常见。 从怒江河谷到怒江山垭口陡峭的几十公里路程,高差达到2000米。</h3> <h3> 这条山路人们最早叫它"怒江72拐",后来叫"川藏线99道拐",再到后面甚至也有"业拉山108拐"的叫法,主要原因是这条山路一转又一转,转到最后你根本不可能记得它转了多少圈。有人说是72圈,也有人说是99圈,还人说是108圈。</h3><h3> 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除了拐弯多,更可怕的是夏季的泥石流,泥石流常将公路冲断,让此路段有着"死亡之路"的可怕称谓。</h3><h3> 这是条让许多老司机都望而生畏心惊肉跳的山路,走完这段天路只剩下"荡气回肠"的惊叹!</h3> <h3> 怒江大桥,虽然长度仅几十米,但飞架于两山之间、横跨怒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h3> <h3>怒江大桥常年有武警守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h3> 八宿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南部,地处怒江上游,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米。</h3><h3>"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 </h3> <h3> 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h3><h3> 翻越安久拉山的路并不难走,基本上全是缓坡,难度不大,而且山顶会有一个湖泊,非常漂亮。但下山到然乌兵站这段路要是遇上积雪结冰那是相当的危险,特别是赫赫有名的然乌沟老虎嘴令多少老驾驶员都胆战心惊。</h3> <p> 图是1996年3月23日凌晨三点左右发生的震惊中外的特大雪崩,夜宿道班附近的几辆货车和客车被雪崩推向对面山坡70多米远,其中一辆大客车上共有46名乘客,除中途下车到道班的妇女和小孩幸免于难外,其余44名乘客全部遇难。此次突如其来的雪崩把100多名群众埋在了雪里,经过沿途官兵连续三天三夜的紧张搜寻抢救,数十名群众因此获救,最后一名获救者是在被大雪埋了三天后奇迹般生还的,此次雪崩共造成57名群众遇难。(离雪崩现场大约150米处有一道班)</p><p> 我营副营长仇玉柱带领两车进藏新兵当夜正住宿在此道班,由于相隔了一定距离而躲过一劫,但见证了当时雪崩的惨烈程度。</p><p> 当年我们经过雪崩路段时都心有余悸!</p> <h3> 西藏然乌沟:是八宿县然乌镇的,是川藏公路著名的险段。</h3><h3> 沿路架起了长长的防落石长廊(防飞石、防雪崩),成了川藏公路的一大奇观。</h3><h3> 2001年在然乌沟老虎嘴冰壁前留影.</h3> <h3>然乌镇</h3><h3>然乌镇不大,却有着富于灵气的山川湖泊。往雪山方向到察隅。</h3><h3><br /></h3><h3>"然乌"在藏语中是"铜做的水槽"的意思。</h3><h3>然乌分为上中下三个湖,上湖最美,中湖次之,下湖再次。</h3><h3> 然乌湖是帕龙藏布江的发源地,景色如诗如画,但是"然乌湖"藏语的意思却是有些可怕,是"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这里是有个神话故事的:相传湖水里住着一头水牛,湖岸上生活着一头黄牛,两头牛互不相让,时常互相顶着较量。两头牛死去之后,尸体化为湖岸两边的大山,然乌湖就夹在两山之间。</h3> <h3> 德姆拉山位于伯舒拉岭北部,海拔4900米,省道S201围绕着山脉盘旋而修,其陡坡、弯道都堪比怒江山的72拐。</h3> <h3> 察隅,系藏语音译,意为片岩石地。分为上察隅和下察隅。</h3><h3> 察隅(cha yu)县,藏南三隅之一(另为门隅和珞隅),是重要边境县,隶属西藏林芝市,面积31659平方公里(2003年时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其余的为印度控制)。县城所在地在竹瓦根镇吉公村海拔2360米,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赢得了察隅"西藏小江南"的美誉。</h3><h3> 察隅的菜板和鹦鹉多得万玄。</h3> <h3> 中坝兵站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是川藏线沿线的一个小山村-中坝村,</h3><h3> 然乌至中坝52公里。前18公里沿湖风景怡人,实在是一种享受。后34公里为沙石搓板路,路边沙厚难骑,中间搓板颠簸,遇有过路车便尘土飞扬、眼迷息窒。左边是帕隆藏布江激流汹涌、声不绝耳,右边是山体赤裸、悬石滑沙,不敢不看又不敢多看,只能窥视而过...川藏路上的司机常说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然乌到中坝"。</h3><h3> 这里的夜晚显得格外恐怖,时不时会听见从山上传来凄厉的狼嚎声</h3> <h3> 朝拜,是佛在藏人灵魂深处,信仰在灵魂深处的表达形式和表现手段;是最朴素的思想和行为;是生命的想往乃至生命的全部;是值得舍弃一切用一辈子、几辈子的时间去做的事业。</h3><h3> 这是藏民在去拉萨朝拜的路上,朝拜的实现方式是全世界唯一的,他的艰苦卓绝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几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以等身长三步磕一个头匍匐前进,昼夜兼程,风雨无阻。</h3><h3> 走进波密,你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可以触摸的梦境。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波密如梦如幻的风景</h3><h3> 波密素有"绿海明珠、冰川之乡"的美誉。</h3> <h3>102塌方区</h3><h3><br /></h3><h3>"102塌方羣"又名"江玛曲米塌方羣",位於G318国道川藏线波密通麦段"K4086+320~K4090+160"处,因原为附近川藏线102道班的管护范围,故名"102塌方区"。</h3><h3>102塌方区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亚洲最难整治的,有"死亡路段"之称的"102塌方羣"。这里就变成了川藏线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一到雨季,这条接近4km的路段,就经常被冲毁,滑坡表面的坡面泥石流、小崩塌、滚石、流沙频频发生,严重时平均每隔3分钟就发生一次,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不断,仅1988年~2006年间就共翻车50多台,70余人死亡。</h3> <h3>通麦</h3><h3>通麦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中部,在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南部地带,通麦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上一个著名小镇,由于川藏公路才形成的服务性质的微型镇。镇上居民加商人一共只有十几家。通麦镇马路上海拔只有1800多米,降水丰富,是个气候宜人的地方。</h3><h3>川藏线上十英雄</h3><h3>1967年8月,成都军区联勤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同志,在西藏迫龙山地区与特大山崩搏斗中,不幸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授予"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h3> <h3>排龙天险</h3><h3> 排龙天险具有窄、烂、险的特点,以险峻文明于世,是入藏最难走的路段。</h3><h3> 排龙天险在帕隆藏布江边岩石峭壁凿出来的仅容单车通行的"十三公里半",而且当年还是泥泞路,没有护栏,几处大转弯连轮胎都是悬的。</h3> <h3>排龙乡</h3><h3>排龙乡:一般是简称 排龙门巴族乡(PailongMenbazuXiang),位于林芝县县东部和波密县的交界处,是帕隆藏布河的名称来源。</h3><h3>特殊地理:川藏公路在此海拔1930米,是该公路在青藏高原最低的地方,其地理犹如一个V字的底部。</h3><h3><br /></h3><h3>鲁朗,</h3><h3>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市政府所在地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是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地方;与向西62公里的林芝镇仅一山之隔色季拉山,海拔直升至5300左右,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观景象。</h3><h3>荣誉称号</h3><h3>2017年12月17日,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h3> <h3>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h3> <h3>林芝八一镇</h3><h3><br /></h3><h3>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运用至今。</h3><h3> 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h3><h3> 八一镇是林芝地区的行政中心,沟通藏东西南三个方向,是物资和交易的中心,地理位置很重。它距拉萨429公里,海拔2900米,尼洋河蜿蜒绕城,要最早这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村名叫"拉日嘎",1951年解放军从四川入藏,在此屯兵建兵站,由此形成规模,取名"八一镇"</h3><h3> </h3> <h3> 布达拉宫</h3><h3>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h3><h3> 米拉(芒雄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拉表示垭口。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h3><h3>海拔5018米的米拉山口(要防高原反应,避免内源氧缺乏症),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东距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一镇248公里,西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58公里。</h3><h3> 米拉山以东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利於植物生长,因而植被茂盛;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岩石易於破碎脱落。</h3> <h3>拉萨</h3><h3>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h3><h3>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h3><h3>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称。</h3><h3>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h3><h3>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h3><h3>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和平解放。</h3><h3>一九六五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h3><h3> 喇嘛</h3><h3> 喇嘛 [lǎ mɑ],藏传佛教术语,意为上师、上人,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长老、上座、高僧之称号。"嘛"是对待一切众生犹如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h3><h3>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h3><h3> 转经筒起源于象雄雍仲本教。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h3><h3><br /></h3> <h3>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h3><h3>日喀则是从古到今的后藏重镇,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14世纪初期,元顺帝的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后,得到元、明王室的庇护,设了13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就叫做桑珠孜(在宗山上修建统治中心桑珠孜宗堡),自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这就是日喀则的地名由来。</h3> <h3>驾驶团部大客车</h3><h3><br /></h3><h3>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路险,险象环生。风雪十二载,征战"生死线"的川藏线,斗风雪,战严寒,风餐露宿,历尽蹋方、泥石流的艰难险阻,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安全、出色地完成了川藏线战备运输任务,用青春和热血在这条逶迤千里的钢铁运输线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落下了一身的职业病,但无怨无悔。时过境迁,相比以前,川藏线已经今非昔比,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经过一、二十年的重点整治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逢山打洞过河架桥遇险改道,路面扩宽了许多还铺成了柏油路,随着一座座隧道的贯通,高速公路的逐渐延伸合拢,川藏铁路的修建,如今的川藏线高山不再高、天险不再险、烂路不再烂,许多道路的完善已经令自驾非常轻松,再也感受不到了往日川藏线的震撼和惊险;但多变的气候和险要的地形又不得不仍然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不管川藏线的道路环境如何变化,但川藏线精神在我身上永远也不会改变! </h3> <h3>青藏公路</h3><h3><br /></h3><h3>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h3><h3> 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h3><h3>其中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翻越昆仑山(海拔4600米)、风火山(海拔5010米)、唐古拉山(海拔5320米)、头二九山(海拔5180米)等高山,跨越楚玛尔河、红梁河、曲水河、秀水河、北麓河、雅马尔河、通天河等河流,计长1161千米,其中属于平丘区的里程为1013千米,在重丘区为148千米。全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h3><h3> 青藏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时代,它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h3><h3> 1994年4月,我随部队转战青藏线,历时三个多月。我切身体会到了青藏线是"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高寒缺氧,风吹石头跑,满山不长草,荒无人烟的大沙漠,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白雪皑皑的雪山,莽莽逶迤的昆仑与唐古拉,浩瀚无边的可可西里,还有青藏高原上的生灵,都会让人怦然心动。</h3><h3> 这是一条神奇的雪域天路。</h3> <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h3><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南,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而建。</h3><h3>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1984年12月25日建立,由胡耀邦题写碑名。</h3> <h3> 羊八井,即羊八井镇,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91.8公里的当雄县境内的羊八井盆地。热田地势平坦,海拔4300米。以地热资源闻名。</h3><h3>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回跑青藏线在羊八井兵站吃的早饭,有热腾腾的稀饭、馒头、面饼、油条、面条、鸡蛋,花生米、凉拌菜和炒菜,与川藏线单一的陈米稀饭军用馒头加大头菜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线相比,跑青藏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h3><h3><br /></h3><h3> 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隶属于西藏自治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海拔4306米。</h3><h3><br /></h3><h3> 那曲县属西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h3><h3>那曲曾名"黑河",因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那曲"藏语意为黑色的河流。</h3><h3><br /></h3><h3> 安多县属于西藏那曲市。安多,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海拔4800米。</h3> <h3>唐古拉山口</h3><h3>"唐古拉",藏语"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h3><h3><br /></h3><h3>唐古拉山口有一座解放军的石雕,雕像坚毅雄伟,眼神似乎永远的凝固在了遥远的天空。这是为当年修筑青藏公路而牺牲的2000多名战士修建的,以纪念他们在这条路上洒下的每一滴鲜血。</h3> <h3>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源的西源(长江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长江正源当曲,沱沱河和当曲都是通天河的源头)。</h3><h3><br /></h3><h3>94年在沱沱河兵站(长江源头兵站),海拔4580米。 </h3><h3>在这里我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滴水成冰!</h3><h3><br /></h3><h3>五道梁镇位于号称"天路"的青藏公路中段。109国道3007公里处的五道梁镇,因附近有五道山梁而得名。这里地高天寒、长冬无夏,以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变著称(我印象最深的是风太大,用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h3><h3> 此地海拔4665米,曾被称为"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又被称为"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h3><h3><br /></h3><h3>昆仑山脉</h3><h3>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h3><h3>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h3> <h3>纳赤台是藏语,意思是"晒佛的地方"。海拔3600米。</h3><h3><br /></h3><h3>纳赤台到格尔木沿线常常会看到这些奇形怪状的骆驼。</h3><h3><br /></h3><h3>平坦宽阔的青藏公路,一望无际的荒漠凄凉。特别是纳赤台到格尔木,到处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h3> <h3>格尔木市</h3><h3>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780米。</h3><h3>"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h3><h3>格尔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风沙大,市民出行基本上要戴口罩裹头巾。</h3> <h3>一生战友 一生情</h3> <p class="ql-block">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p><p class="ql-block"> 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军人的情感;没有在部队摸爬滚打过的人,自然也没法理解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已经离开我的部队我的团十五年时间了,但在部队中所发生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那曾经的十二年军旅生涯,将永远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每每忆起往日和战友并肩战斗时的欢声笑语和酸甜苦辣,每每想起那无数次走过的危机四伏的川藏线和荒芜凄凉的青藏线,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军营生涯,重温昔日的营盘美好!</p><p class="ql-block">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一生战友,一生情。每年的"八.一",不管在天南海北还是在工作第一线,只要能走的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聚会,共叙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弹指之间红颜老,眨眼刹那青丝雪。回首军旅无数番,感怀无尽难语言!岁月可以无情地漂白我的青春黑发,却漂白不了我胸膛里跳动的那颗赤诚的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