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牛津

迎新

<h3>  对闻名遐迩的牛津,神往已久,很早就有拜访的意愿。2018年3月26日星期六,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了牛津。</h3><h3> 牛津位于伦敦的西部偏北方向大约100公里。牛津是座小城,人口只有12万;牛津是座古城,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牛津就是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口。所谓津者,渡口之意也。水不深,牛群可以在此涉水而过。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又居于南英格兰的中心,所以成为当时陆路要冲。南船北牛在此交会,一个繁荣而热闹的市集,逐渐在这里形成。</h3><h3> 牛津能够名扬天下,是因为它拥有一所英国最古老并且誉满全球的大学--牛津大学。迄今为止,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随后,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迁居牛津,并把这里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当时欧洲的另外两个学术中心分别是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这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对当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新发现和系统整理、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3世纪初,学生和小镇居民间发生了冲突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骚乱,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远赴剑桥,与在剑桥讲学的教士们一起重组了另外一个大学,这个依照牛津模式新建的大学就是今天著名的剑桥大学。</h3><h3> 牛津大学是一个自治的法人团体,英国政府拨给3/4的教育经费,但并不干涉大学的事务。作为英国思想和学术中心,牛津大学在英国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世纪末,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教育革命使牛津大学在非宗教化、非贵族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教学重点经历了经院哲学、古典学和现代知识三大阶段,大学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br /></h3><h3> 牛津大学具有辉煌的历史记录,拥有诺贝尔奖得主40多人,费尔兹数学奖3人,毕业生中有5位国王和25位英国首相。名人中有培根、波义耳、哈雷、亚当斯密、英国甘地、日本皇太子、约旦国王......。我们中国的大文学家钱钟书就毕业于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h3><h3> 目前,牛津共有39个独立自治的学院,采用书院联邦制。即按照与美国相类似的联邦制度与大学相联在一起,每一学院由一名院长及若干院士主持。他们均为学术人士,从事于各类广泛的专业,大部分在大学兼有教职。目前,除仍有一家学院只收女生外,所有的学院都同时招收男生和女生。牛津的各个学院都是综合性的而非单科性的专门学院,都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校方也尊重这种权力。学院负责选择招收学生,指派导师辅导学生的学业,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学和福利设施,还要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而大学主要是统一筹划全校的讲授课程,并以图书馆、实验室、电脑设备等形式提供教学资源,组织安排考试并给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等工作。</h3><h3> &nbsp;今日的牛津,仍然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学有所成的精英和志存千里的学子。2001至2002学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学生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占了1/3。留学生中有30%是美国人,30%是欧洲人,还有30%的亚洲人,其它学生来自澳洲和南美,学生们很十分喜欢这种混合文化。</h3><h3> 中国也是牛津大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伙伴。牛津对中国的研究和理解,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牛津大学也把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对中国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科研人员的合作中。</h3><h3> 牛津大学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017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牛津大学排名世界第1。另外,2017-18年,牛津大学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5,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6,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世界第7。</h3><h3><br /></h3><h3><br /></h3> <h3>  9点45分出发。上了M40公路不久,天降小雨🌧️。这个季节,英国的雨天比较多,我们已经习惯了。快到牛津时,阿恒突然说后面一个车上的老夫妇真酷哇。从后视镜里可以看到,两位英国老人穿着传统服装,带着很高的帽子,开了辆敞篷跑车,在这个早春的季节,冒着微微细雨在高速路上行驶,真让人佩服!我们给其让开了路,他们很快就超了过去,仅给我们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背影。</h3> <h3>  11点08分,我们进入了牛津市区,路旁这座古老的建筑映入眼中。</h3> <h3>  11点15分,来到提前在网上找到的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停车场🅿️。这里停车一天收费8英镑。</h3><h3><br /></h3><h3><br /></h3> <h3>  这又是一个停车场🅿️,按小时收费,如果停一天,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多英镑。</h3> <h3>  停好车后,我们开始按照预定的路线向牛津大学最大的基督堂学院进发。来到这个路口,向一位站在街边的酒店工作人员问路。没有想到,该人居然给我们打印了一份市区地图,并在图上用橘色标出了我们首个前行的目的地。让我们感动不已😹。</h3> <h3>  前行不远是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岸畔绿树掩映。这是泰晤士河的一个支流叫查韦尔河。</h3> <h3>  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Nuffield College,Oxford),成立于1937年。该学院专门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46米高的塔楼是该学院的图书馆。</h3> <h3>  牛津城堡Oxford castle建于1071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亨利一世时期。原本,亨利一世的女儿Matilda应该继承王位,岂料她的表兄Steven反悔篡夺了王位并将Matilda囚禁了起来,此后英国陷入内战。牛津城堡曾一度成为了废墟,直到19世纪被政府征用做监狱。1996年,当地政府将这里仅剩的6名犯人或转移或释放,并将这里开辟成为了观光景点。</h3> <h3>  牛津的地标性建筑--卡法斯钟塔(Carfax Tower)。卡法斯钟塔是圣马丁教堂的遗址,也是牛津城里最古老的钟楼。圣马丁教堂从1122年开始就是牛津的宗教中心,伊莉莎白一世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不过由于教堂处于小城中心,为了道路扩建、疏通交通,它的主体在1896年被拆掉了,现在就剩下这座塔让我们还能见证教堂的风采。塔上的机械小人每隔15分钟就要敲一次钟,所以叫quarter boys(一刻钟男孩),给简约肃穆的塔楼增添了几分生气和趣味。塔上可以俯瞰远近各学院的建筑和园林美景。登顶需要爬99级台阶,螺旋状阶梯很陡,而且还是镂空的,爬起来有一定难度。</h3><h3> 卡法斯钟塔是牛津大学一件黑历史的见证。1355年2月10日在这发生了校史上有名的圣思嘉日暴乱(St Scholastica's Day Riot)。这是一起由葡萄酒引发的血案。那时的卡法斯塔旁边坐落着一家酒馆。暴乱开始的那天是一个圣徒的忌日,学校没课,几个牛津的学生在这家酒馆喝酒,因为抱怨葡萄酒的质量太差,就和酒馆老板发生口角继而把老板给揍了。老板不忿:仗着你们是牛津大学学生就随便欺负我们小市民啊,于是四处声张,唯恐他人不知。老板的朋友们敲响了圣马丁教堂的钟,召集所有市民前来支援。校长匆匆赶往现场试图平息市民的情绪,不过以失败告终。几个学生也不是省油的灯,煽动牛津大学的学生都加入到战斗中,于是这场酒馆斗殴升级为牛津市民与学生之间的火并。第二天市长骑马赶往Woodstock寻求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支持,与此同时,一大波村民潮水般从附近的乡下袭来应援市民,学生们见势不妙躲进了学校,民众随即杀向学校追打学生,连带着把教室也给烧了,大约62名学生和30名民众在混战中丧生。最终的结果是国王坚定地站在学生这一边,学生们获得了豁免,市民则要支付大量赔款,而且为首的暴民还被关进了大牢。这结果把市民们气个半死。在随后六月份发布的新宪章中还赋予了学校更多的权力,拥有牛津全部的定价权。另外在此之后的470年之中,市长以及市民们必须在每年的2月10日举行大型的弥撒为逝去的学生们祷告,并支付每名死去的学生1便士的赔偿(当时的一便士挺值钱的)。直到在圣思嘉日600年纪念仪式上,牛津校长授予牛津市长荣誉学位,牛津校长也被市政厅列为荣誉市民,才终于冰释前嫌。</h3><h3> 牛津市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向不睦,从1208年开始就多次发生过学生与市民之间的小规模纷争,因此这场暴乱来的并不突然。学生们自视甚高,打心眼里瞧不上市民,称他们"俗子"。牛津大学有国王和教会撑腰,在事件发生之前就享有牛津的大部分市场定价权和监管权。商人们内心不满受牛津大学的控制,便哄抬物价,兜售质量恶劣的食品和酒,且缺斤少两,加剧了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葡萄酒"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而已。</h3> <h3>  钟塔所在地是牛津最繁华、最嘈杂的地方,玉米市场街、女王街、高街等四条道路在这里交汇,Carfax就是由拉丁语quadrifurcus(四岔路口)一词演变而来。</h3> <h3>  牛津的市中心</h3> <h3>  从牛津市区最繁忙的十字路口顺着圣阿尔代(St Aldates)大街一直走,前面就是牛津大学39所学院中最大的基督堂学院(Christ Church)了。</h3> <h3>  牛津博物馆</h3> <h3>  牛津的邮局</h3> <h3>  路边的公交车站都有座的地方。香香非要坐一坐。</h3> <h3>  街路两侧具是高大雄伟的古老建筑,座座建筑如同矗立的巨人,行走其间,犹如与历史巨匠同行。</h3> <h3>  时间走到12点30分,我们来到了牛津大学的基督堂学院。</h3> <h3>  基督堂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1525年由红衣主教沃尔西创建。基督堂学院与英国政治渊源很深,曾在内战时作为查理一世的临时首都。在近200年内,产生了16位英国首相。</h3> <h3>  我们从西面的大门进入</h3> <h3>  基督堂学院面对的是一条很宽的土路。这条路通往学院植物园,路两边具是参天大树。</h3> <h3>  进入基督堂学院需要购买门票。票价为8英镑。60岁以上老年人有优惠是7英镑。经过排队买票后,我们进入了基督堂学院。</h3><h3> 首先看到的这栋威尼斯哥特风格的建筑叫草甸大楼,是学生和教职人员的宿舍,建于19世纪。实际上我们是从这座楼房下穿行而入。</h3> <h3>  经过一个门廊,转身上楼便是大厅楼梯。</h3> <h3>  楼梯的顶篷是精美雅致的扇形天花板</h3> <h3>  上楼后便是非常著名的学院大厅。大厅是学院生活的核心,是基督堂学院的学生和教职人员就餐的地方。如果有特殊活动,会在此举办晚宴。大厅可容纳300人。三张很大很长,非常精美的木制餐桌贯穿几十米长的餐厅。餐桌上面放置着很多精致的台灯和餐具,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基督堂学院成员和一些毕业的名人包括英国首相的肖像和照片。</h3><h3> </h3> <h3>  &nbsp;这个大厅是《哈利·波特》电影的取景地之一。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大餐厅就是这里。现在《哈利·波特》中那个令人过目不忘的大礼堂华丽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很多人可能就是为此而来。</h3><h3> 《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作者,数学导师查尔斯·道奇森(就是路易斯·卡罗)也曾在学院大厅(College Hall)用餐,并在这里一边用餐一边构想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h3> <h3>  大厅顶端高桌的后方,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半身像和学院创始人亨利八世的肖像。</h3> <h3>  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是个非常友善,非常热心的黑人。他热情的为我们解答问题,友好的与我们来了个合影。</h3> <h3>  &nbsp;大厅下面的庭院就是著名的汤姆方庭。尖塔叫做汤姆塔(Tom Tower),建于1681年,塔中有一口被称为"大汤姆(Great Tom)"的重达7吨的大钟。每晚9点5分,这座大钟都要连续敲响101次,因为学院设立之初只有101位学者。学院的所有大门在最后一声钟响后关闭,回来晚的学生据说还要被处以罚款。这一规定到1963年才被废止。</h3><h3> 汤姆方庭中间,拥有美丽的喷泉,是牛津最大的四方形中庭之一。</h3> <h3>  与汤姆塔相对着的是学院教堂,建于1525年。1546年国王重新命名了大教堂,并宣布将这个学院礼拜堂改为城市大教堂,这是世界上唯一用作大教堂的小礼拜堂。该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内部的双拱顶,让大堂显得更加高大壮丽。教堂的塔尖虽然不十分巨大,但却是英格兰的第一个尖顶。14世纪安装的大型窗格,使建筑产生了哥特式的轻盈和空间感。名家设计的鲜艳华丽的彩色镶拼玻璃令教堂内的光线显得光彩迷离,特别是圣坛旁名为圣凯萨琳之窗(St. Catherines )的彩色玻璃窗,把《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爱丽丝的姐姐爱蒂丝描绘成圣人,吸引了大批书迷前来观赏。</h3> <h3>  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部头的圣经</h3> <h3>  香香饿了,已经是下午1点40分了。在这里给香香吃了点东西。我们也休息一下。</h3> <h3>  吃完东西的香香,劲头十足的跑到圣坛上去看看。</h3> <h3>  从教堂的小方庭里看到的教堂尖顶</h3> <h3>  教堂的小方庭</h3> <h3>  下午2点半的时候,为尽快解决肚子的需要。我们在基督堂学院西门外的一个咖啡馆里找了个座位。</h3> <h3>  简单的午餐,挺快,吃的还挺饱。</h3> <h3>  咖啡馆旁边是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没有想到,这里就是《爱丽丝漫游仙境》故事中的主人公爱丽丝经常来买糖果的地方。现在,这里也很火,"爱丽丝"粉来的不少。我们进店看看,不大的小商店,里面竟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h3> <h3>  我们在小店门口拍照留个纪念</h3> <h3>  这里面也是所学院</h3> <h3>  在圣阿尔代(St Aldates)大街上看到的基督堂学院的汤姆钟楼</h3> <h3>  街头小景</h3> <h3>  这家店自称是牛津&quot;最老的咖啡厅&quot;</h3> <h3>  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Oriel College),又名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创建于1326年。在校本科生学生数:约280人   男女生比:60/40。学术处于中流,学院气氛十分友好。奥里尔学院的赛艇运动名气最大,无人能敌,最近15年的院际竞赛中有14次夺魁。学院因此被称做赛艇学院。</h3> <h3>  与墨顿大街相连的小巷。远方的尖顶是圣玛丽大教堂。</h3> <h3>  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座落于墨顿街,位于墨顿学院和奥里尔学院之间。创建于1517年,按成立年份排名,是英国牛津大学第12所成员学院。学院由温彻斯特福克斯主教建立,与剑桥大学同名学院一样,是牛津大学最小的学院之一。在校本科生学生数:约225人  男女生比:60/40。因为学院小,气氛友好亲密。福克斯眼睛看不见,所以当学院建成以后,人们领着他三次绕过四方院子,好让他相信院子比实际的要大。自创校至今,学院以专长于教授古典文学而闻名。学术很强,医学、PPE和英语尤其出色。在历史上,基督圣体学院曾参与译制《英皇詹姆士钦定版圣经》</h3><h3> 在迷人的四方院子中间有一个日晷,由查尔斯·杜布尔(Charles Turnbull)于1581年竖立,实际上这是由27个日晷组成,上面是学院建立者的标志--鹈鹕,代表着基督。</h3> <h3>  牛津整个小城,遍布着一座座浸满历史痕迹的宏伟学院建筑,犹如正在举办盛大的建筑展会。 </h3><h3> 抚摸古老的墙壁,叩听历史的回声,与先贤智者对话。</h3> <h3>  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创立于1264年。时任大不列颠大法官(Lord Chancellor)的W·墨顿(Walter de Merton)退休后决定创立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并设立基金会、制定相关条例,这也就是墨顿学院的雏形。这一条例的特点在于,规定墨顿学院是自治的,资金也由院长和院士们直接支配,这正是今天牛津大学多数独立学院的特点。正因如此,墨顿学院宣称自己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h3> <h3>  牛津墨顿街街景</h3> <h3>  鹅卵石铺就的街路</h3> <h3>  牛津大学考试学院</h3> <h3>  店铺橱窗里的展示</h3> <h3>  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位于牛津市中心的东南侧,由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创建于1458年。被称为是牛津大学最美丽的学院,它的Magdalen塔、Magdalen桥、鹿园(Deer Park)都是世界著名的景观。许多电影在这里拍摄。五月的艳阳天里,Magdalen塔顶唱诗班的歌声悠扬仙乐飘洒,青年大学生们从Magdalen桥纵身跃入川流不息的Cherwell 河中,这是Magdalen学院、也是牛津一年一度的盛景。Magdalen是牛津最富有的学院之一,各种设备设施完善方便。法律、历史和英语专业拔类出萃,自然科学亦稳步前进。Magdalen不仅为英国本土学生喜爱,国际留学生同样趋之若骛。</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时间来到4点多了,香香没有睡午觉,但是精神状态依然饱满如晨。</h3> <h3>  宏伟华丽的圣玛丽大教堂,一座后哥特式的建筑,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由于坐落在格洛切斯特·格林汽车站旁,它也是很多游客对牛津的第一印象。站在尖塔上可以饱览整个牛津的风光。门廊建于1637年,其螺旋立柱是英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1645年的战争给门廊留下了弹痕。圣玛丽大教堂早期是各学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仪式、正式的会议、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后来各个学院的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逐渐弱化。</h3> <h3>  香香对教堂音乐🎵非常喜欢,听的非常专注。几次三番要带她走,她都不肯离去。</h3> <h3>  圣玛丽大教堂的近邻就是博得利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在英国是仅次于大英图书馆的第二大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由三座建筑构成:老博德利、新博德利、和雷德克利夫图书馆。</h3><h3> &nbsp;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的中心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拥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学图书馆系统,这个体系里包含了100所图书馆,各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馆藏量合计超过1100万册。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规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h3><h3> 雷德克利夫广场上引人注目的穹顶式建筑--雷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造型华丽但不浮夸,傲然矗立在广场上。不过只有本校学生才可以进去。而雷德克利夫图书馆,则是牛津的地标性建筑。<br /></h3><h3> 雷德克利夫是牛津的学生,后来成为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的医生,去世后把他的一大笔遗产捐给了大学和他之前所在的学院,根据他的遗愿学校建了这样一座图书馆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来纪念他。开始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百度地图上将这个图书馆取名叫Camera(照相机),原来在拉丁文中camera是拱顶或房间的意思。图书馆由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James Gibbs设计。Gibbs年轻时曾在意大利学习建筑,在设计雷德克利夫图书馆时融入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给世人展现了这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杰作,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圆形穹顶的灵感来自于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拱顶(在意大利旅游时去过圣彼得大教堂,它巨大的拱顶令人印象深刻)。<br /></h3><h3><br /></h3> <h3>  老博德利图书馆,建立于1602年,据钱钟书的妻子杨绛的回忆,钱老在牛津大学求学时经常在此读书,将此馆称为"饱蠹楼"。它和雷德克利夫图书馆还有一条地下隧道相连接,以前还有一条地下铁路负责给两座图书馆之间运送书籍。参观老博德利需要门票,每半个小时放进去十几个人,由讲解员带领参观。图书馆拥有几万册的中国珍贵图书和文献。馆内所有的书要经过批准才可以查阅,而且概不外借,连女王都不例外。</h3> <h3>  牛津每个角落都散发出书香气息。</h3> <h3>  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建于1427年,位于牛津城的市中心。是牛津最小的学院之一,在校本科生学生数:约270人  男女生比:64/36。也是最富有的学院之一。因为富有,各种设备设施一流,住宿条件与饮食都是牛津各学院中最好的。学生活动设备同样丰富多彩。虽然位于牛津大学和牛津城的中心,或许因为学院条件太优越太舒适,气氛也轻松,该学院学生安乐于本学院之中,参与大学或院际之间的活动不积极。学术水准比较高,人文专业尤为出色。</h3> <h3>  下午5点整,由于天气阴沉,街边的店铺亮起了灯光。我们也应该返程了。老天有眼,预报的雨水☔️没有下来,让我们完整的游览了牛津古城及牛津大学,了却了心愿。</h3> <h3>  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们遍览了小小的牛津古城。往事已越千年,牛津弥久不衰。徜徉在古老悠久且庄重典雅的古城街头,流连于群星璀璨而人才辈出的学府之间,感受最深最烈最真的,是牛津那无处不散发着的浓郁迷人、沁人肺腑、馨满寰宇的浓浓书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