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5】《兔儿酸》

布袋

<h3><b>兔儿酸,似桃叶,比桃叶宽厚叶有一主筋,副筋近对生,叶双面有绒毛,叶腋或顶部生花,花成穗状,象谷穗很小,花白色带微粉红。</b></h3> <h5><b>兔儿酸,猪羊都吃,但它们虽然吃,并不是太喜欢样子。如果有其它菜、草它们便不吃兔儿酸,人也能吃,可以生吃,很酸吃多容易倒牙。那时挑嫩叶卷成卷就着杂交高梁饼子吃.这饼子我们叫他"干粮"或者"面子"但说实话,这东西从吃到拉一点面子也没有,只有偷着喝点醋,家里的醋有数不能多喝,所以只有多吃点兔儿酸才能好受些,这也算是对吃的发明创造吧。</b></h5><h3><br></h3> <h5><b>已经几十年再没见到过吐鲁酸了,后来从《救荒》上看到兔儿酸。字音和吐鲁酸相近,但百度无此款,又在备注《图考》知道它属蓼科,蓼属,有两栖蓼。记得宋代皇帝名画《红蓼水禽图》有几棵不完整的水草,叫红蓼,花叶非常象兔儿酸,又在水中,也许这里的红蓼就是兔儿酸的一种。</b></h5> <h5><b>《红蓼水禽图》画中红蓼虽被小鸟压弯,草的稍部已在水中,虽与兔儿酸非常接近只是花太艳,叶太宽,记得兔儿酸小花盛开时白中见粉红,叶子较窄。原先一直认为是画了红蓼和鸟放大一看水里竟然还有一只小虾,并切惟妙惟肖,而那个鸟原来是在全神贯注的盯着水里的小虾,正伺机下嘴。</b></h5><h3><br></h3> <h5><b>兔儿酸这个叫法有椐可查,应该是河北一带的发音,我们这个地方的人70一80%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河北枣强迁来。所以东营人叫吐鲁酸,河北人叫兔儿酸,或兔耳酸都是有联系的,它的叶子也很象兔耳的样子。酸是各种叫法的共同点,也是酸才使我童年对它有了很深刻的记忆。经过反复考证它应该是蓼类,蓼科,蓼属,绵毛酸模叶蓼。</b></h5><h3><b> 布袋原创2018.1.12</b></h3> <h5><b>《红蓼水禽图》<br>西风红蓼香,水禽破苍茫。<br>小虾清滩里,涟漪泛斜阳。</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