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反思,一路成长

实验二中艾凤玲

<h3>  今天听了陈延军老师和王佩霞老师讲述自己从教几十年来的所感所悟,还有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是澎湃的。</h3> <h3>  他的声音,引人入胜;他的语言,妙趣横生;他的眼睛,传神丰富;他的表情,神采飞扬;他的学识,有如涌泉;他的脾气,逗人喜爱;他的个性,鲜明唯美。</h3><h3> 这是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几大修炼,就这样恰如其分地在陈老师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意识到自己的进步空间仍然巨大,也决心从今天开始修炼自己。</h3> <h3> 看到这个画面,我也曾自问,过去是否也会在自身能力不足,在对孩子们无能为力时,没有积极寻求自身的突破,而是选择了采用题海战术。是的,这样做我无疑是将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却轻松的放过了自己。</h3> <h3>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难倒了所有北京市的孩子们,也给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当头一棒。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文盲。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素养,不断开拓自己。</h3> <h3> 我的课堂也多是采用所谓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启发式”教学,很少看到学生提问题,或是作为老师的我没能给孩子们提问的时间和空间。</h3><div>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会再做“精彩独奏”的高调主演,而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行探寻知识的能力。</div> <h3>  课堂上也同样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聪明~”“掌声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这类评价不要说孩子听的腻了,时间长了连我自己都觉得单调泛味了。</h3><h3> 孩子们离开时刻关注他们的父母,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今后我会用更真诚关爱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赞赏。</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个教师的成长之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在借鉴优秀教师或专家的教学模式,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更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素养,培养自身的个人魅力,为课堂注入崭新的灵魂。</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