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秦岭南麓山脚下,有一个以汉朝开国帝王命名的镇,名曰"汉王镇"。</h3> <h3>自镇政府所在地穿越二公里,便有约两千亩成片桔园,自此便可缘山路而上山顶,四通八达,形成旅游环线。</h3> <h3>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的汉明村:阡陌交通,田畴交错,湖库镶嵌,色彩斑斓,有如山水画师恣意挥洒,犹如秦牧笔下所描之一方之丈"百衲衣"般图案配饰。</h3> <h3>这条登山线路中,你必须要走一条人工开凿、缘山而行的山路:这条路,延伸着几代人传奇的迁徒故事,承载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h3> <h3>山脚下有一李姓人家,民国时期迫于当地交通不便,水利不通、"收成不好",举家迁移至湖北郧县安家落户。也许先辈不甘平庸生存,也许"落叶归根"归来心切,当时父辈率已有三代十余人口的大家庭,举家自郧山千里迁徒回到故土一一汉王汉明村。</h3> <h3>诺大家族老少十余人回村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爷辈再携家眷三代缘北山而上,在一崖口处安营扎寨,造房垒屋,开荒种地,安顿生计。</h3> <h3>当时山中无路,林中棘荆丛生。为解决生产生活岀行,父辈弟兄三人利用四个冬季农闲季节,在无开山机械,无炸药雷管的条件下,用洋镐锄头,肩扛手挑,开凿岀了两条近三米宽,八公里长的山路。</h3> <h3>有了这两条路,生产生活用品可以运送上山;农副产品可以出山交易;孙女们从这条山路寒来暑往完成了学业。</h3> <h3>经年之后,山下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政府关心、谐家努力,自山上沿着父辈开拓的山路回归村中。如今,家庭两层楼房紧邻宽畅的通村公路拔地而起,曾经开山劈棘拓路开荒的父辈们还在经营自己的一片桔园;曾经在从山路趟岀来的儿女们,有的成为村干部,有的子承父业经营种养业。一大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在去了又回的村子里。</h3> <h3>我们己是两次踏上这条山路。每次来回都在四小时左右。走过路过后可以想像,当年的父辈如何在四年的寒冬季节如何开凿的,子女们又是如何在这条路上丈量了多少公里走出人生之路的 ?在溯前往,几代人为何几度迁徒而又回归故里中兴家道 ?不甘示弱、不屈不挠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可以激发我们每个人,人生之路在于勇于开拓;同时对于今天倡导的"扶贫扶志"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h3> <h3>2018年暮春三月匆记于汉王北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