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瞬间,就在一瞬间</h3><h3>一场梦,梦了一千年</h3><h3>一转眼,只是一转眼</h3><h3>梦已醒,过了一千年</h3><h3>。。。</h3> <h3>夕阳把最后一抹橘红投到远处的鸣沙山,夜幕渐渐降临,如果此时你通过无人机的摄像镜头或是干脆飞到空中俯瞰大地,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犹如一滴晶莹的水珠滴在了沙漠之中,在一片昏黄的背景中闪烁着湖蓝色的光芒。</h3>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到敦煌,首选观看移动式情景剧《又见敦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过去"印象"系列实景演出不同的是,演出回到了室内,但"剧场"是为特定内容和表现方式而量身定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眼前的《又见敦煌》剧场,其设计灵感便来源于沙漠中的一滴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剧场整体建设采用下沉式结构,整个建筑借助周围沙漠背景为衬托,采用湖蓝色为外立面主色调,充分体现出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中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p> <p class="ql-block">待检了票,顺着工作人员的手势走入一条沙砾中的小路,路一直下沉到黄沙深处,大约三十米之后是一个180度转弯,又是一个狭长的铺着地毯的甬道,走到底后推门进入一个大厅,只觉得漆黑一团,一束灯光突然打在一条黄沙铺满的T台上,场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我提着相机迅速挤到了T型台右侧末端,等待着演出开始。</p><p class="ql-block"> </p> <h3><br /></h3><h3>灯光再次熄灭,远处有淡淡的音乐渐渐飘来。前面有灯亮了,光线由弱便强,渐渐照亮了整个T型台。</h3><h3> </h3><h3>有人从远处走来,从他们身着的各式服饰判断,他们是古代人,一瞬间我感觉我已经穿越了,剧场里几百观众都穿越了。</h3> <h3><br /></h3><h3>"孩子们,等着我,我从古代向你走来"。一个遥远的声音从苍穹飘来。</h3> <h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000多年来,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历史人物鲜活的面容,被漫漫黄沙和历史烟云一次一次的淹没。</h3><h3><br /></h3><h3>而眼前,他们正向我这边走来,人各有貌,风尘仆仆,从张骞到相夫公主,从索靖到张议潮,从玄奘到鸠摩什罗,从异地商旅到当地村民。</h3><h3><br /></h3><h3>当画外音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众声回答:"在",已经加速的心跳便猛地被扯了一下,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历史的温情不经意地弥漫在心底。</h3> <h3>此时,一个带着眼镜,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年轻人向我走来,他是常书鸿,画家、敦煌艺术家、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h3> <h3>灯光熄灭,导引人员在指示观众往两旁的通道走,借着微弱的灯光,来到另一个巨大的空间里。</h3><h3><br /></h3><h3>大家静静地等待第二幕场景展开,仍旧是没有座位,你可以在大厅里自由地行走。转过身,突然,那个贩卖莫高窟文物的王道士一脸痛苦地蹲在身边,让人吓了一跳。</h3> <h3>他在诉说,自从发现了藏经洞,他没过上一天安宁日子,他也知道那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当天就报告给当地政府,但没人理他,不甘心眼睁睁看着国宝这样在风沙中毁弃,他报到县里、府里、省里,并带去了珍贵的经书为证,可惜这些经书成了官员们私下相授,变相贿赂的物品。</h3><h3> </h3> <h3>他在呻吟,为了莫高窟,他不惜贿赂官员,竟然把报告递交到了清宫,到了慈禧太后手里。整整7年时间啊,他屡屡奔走又屡屡失意,而风沙无情地填埋着洞窟。。。终于,七年后,洋人来了,他们愿意给他钱,代价是把洞窟宝卷卖给他们……<br /></h3> <h3>运送宝卷的车队在等天黑,那些赶车的人也把自己的脸抹黑了,他们都怕天谴。</h3><h3><br /></h3><h3>王道士向着洞窟里的菩萨忏悔:"菩萨啊!您可以原谅我的罪过吗?"</h3><h3><br /></h3><h3>菩萨壁画中现身,以母性的慈爱轻轻地回答: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们,我不会怪你的,我不会离开,永远都不会离开……</h3> <h3>高髻霓裳的唐朝宫女举着灯笼在前面引路,观众被分成几路,我随其中的一路穿越狭长曲折的黑洞,来到第三个场景——一个20多平方米的洞窟中,橘红色的灯光下,只见四周皆有华美绝伦的壁画,突然凉风习习,脚下的黄沙被风吹散,才发现自己站在了一块玻璃板上,透过玻璃,看见一位如敦煌壁画里飞天的红裙女子。</h3><h3><br /></h3><h3>女子辗转难眠,夙夜忧叹,缱绻中起来读信,然后沐浴、梳妆,给远方的男人写信,他正走在遥远的丝绸之路上,黄沙慢慢地覆盖了玻璃,一切归于平寂。</h3><h3><br /></h3><h3>抬眼望,天花板上泻下几缕清光,上面的黄沙被人抹开,露出璀璨星空。一个唐朝少女漏出面容,如月皎洁。她在顾影自怜,自问自答:我美吗?我真的美吗?</h3> <h3>走走停停,从金碧辉煌的莫高窟到猎猎秋风的西域边关,从春闺梦里渐渐消蚀的容颜到张骞九死一生凿空西域,开拓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王朝更替,丝路变成了战马嘶鸣的战场。</h3><h3><br /></h3><h3>观众行走着,观赏着,隐隐一个声音在问:"一千年究竟有多长?"又一个声音回答:"不过一瞬间"。现在,当你俯下身子,捧起一把黄沙,故事就在你的掌心里。<br /></h3> <h3>走进不同"洞窟"的四路观众,最后汇合一起走到了一个立体的演出大厅,大家找座位坐毕,舞台上的演出继续</h3><h3>。。。</h3><h3>孤立无援的归义军独自重新打通西域,敦煌地方官员为向长安汇报丝路重新贯通,派出十人分十路向中原出发,整整两年以后,仅一人抵达长安,其余皆牺牲、遗散在漫漫长路中。<br /></h3> <h3>画外音响起:这是一场行走中看的演出,在这里,行五十步,你已穿越百年;行百步,你已传越千年;最后,你也许将与自己的心见面。</h3><h3><br /></h3><h3>与其说是一次观看,不如说是一场体验。今夜,置身于敦煌艺术的故乡,已经难以分辨是幻境还是现实,当灯光开启,留下的唯有震撼。</h3> <h3>对于本剧的意义,总导演王潮歌这样诠释——</h3><h3>莫高窟或许有一日也会如沉沙一样碎去,一切都会归于尘土,一切都会归于寂静,所有东西都消失,能留下的是什么呢?我想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以我们的民族为荣,以我们的文化为荣,而这种血脉一代代的传承,这条路才算一直通着,莫高窟才能千年万年的存在。</h3> <h3>《又见敦煌》采用"流线式"空间体验方式演出,以"穿越"为奇思妙想,让我们在历史中又见,在岁月里重温,跨越岁月的长河,走进历史的深处。</h3><h3><br /></h3><h3>当我沿着平缓的坡道进入剧场的时候,惯常的思维已经被颠覆,平日里习惯了迈上台阶,而这里却让你走向低处,走进历史。此时的你和我变成了微渺的一滴水,自然地聚集成一条由观众合成的溪流,顺势而下,向深处汇集。</h3> <h3>是的,这是真正巍然耸立的文化殿堂。虽然它展现的场景只是撷取了历史长河中的几个浪花,但已然充分展示了大汉雄风和盛唐气象,漠风呼啸,雪花飘散,唯有敦煌文化的气息充斥在空气中,沁人心脾。<br /></h3> <h3>距第一次到敦煌后再到敦煌,已经十又五年。最大的不同,于敦煌,除了沙漠中的洞窟,多了这一幕精彩。于我,身旁有四岁的孙女相随。作为最小的观众,在莫高窟在剧场,可能她都看得似是而非,但相信她以后也会来第二次、第三次。</h3><h3><br /></h3><h3>期盼,心犹在,梦就在,出走半生,归来仍旧是少年。</h3> <h3>当我走出剧场这下沉式独特空间时,夜色更浓,身边巨大的水滴散发出宝石般晶莹的光泽;瞩目苍穹,星空是那样灿烂,那些熠熠生辉的繁星,是祖先们一双双智慧的眼睛吧?<br /></h3><h3><br /></h3> <h3>他们在深情地凝视,在向我们说——</h3><h3><br /></h3><h3>"我的故事已经深埋在大漠黄沙之下,你要想知道,就要慢慢寻、慢慢找了"。<br /></h3> <h3>2002年 8月,初到敦煌</h3><h3>2017年10月,再到敦煌</h3><h3><br /></h3><h3>剧照拍摄自室内情景体验剧</h3><h3>《又见敦煌》现场</h3><h3><br /></h3><h3>摄影/老丁</h3><h3>文字/老丁</h3><h3>制作/老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