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大约在清朝末年叫“巴音吉日嘎朗,哈亚日切庆脑包。”当时是游牧蒙古族活动的地方,上方的名字也是蒙古语。它的汉语译音:“神灵给点缀上的肥美、幸福的两个脑包。”图片上的山丘即为大脑包,大脑包的北边还有个比较小的脑包,正在东卜子的村南。在山丘脚下大约十华里的“哈布其尔”(汉语译名:两个叉叉沟)住着一户蒙古族人名叫“拉布敦”,“拉布敦”汉语音译“沉着、稳重”。说到“拉布敦”,在这里插一个“拉不敦”和村民李四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垃不敦和李四是好朋友,有一天拉布敦骑马来到李四家和李四喝酒,把马拴在马桩子上,李四的儿子李亮小天生好玩,偷骑着拉不敦的马到村东面的东滩兜了一圈,回来后马全身是汗,蹄弯弯也是汗,拉布敦看到自己的爱骑成了这样,立即大怒,非要李四补偿一斗麦子作为马料犒劳爱骑。垃不敦说‘人人叫我拉不痛,看我今天拉痛拉不痛你’。无奈李四只好给了拉不敦一斗麦子才了结了此事”。虽然故事已过了已100多年,但村内的老者说起这个故事来还是会声会色,好像刚发生了一样。村东五华里处的明水滩住着一户姓班的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属王府庙的王爷府所辖,他们在大脑包上修起敖包在每年的农历5月13日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奠祖先、祈求丰收的祭敖包活动。大约在明国年间,随着迁入的汉人越来越多,“拉布敦”迁往现在的乌兰哈达,姓班的迁往合营牧厂。那个时候,因来此地定居的大都是从清水河和准格尔的汉族人,他们把自己的村子干脆叫成“切庆脑包”,解放以后,改名吉庆。(上了岁数的人还称吉庆脑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垦地是“庚子赔款地”,所谓“庚子赔款地”还得追述到清朝咸丰年间,据《四子王史志》、《四子王大事录》等史料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天主教开始传入四子王部落旗,主要是乌尔图沟(现忽鸡图乡堂村行政村)和铁圪旦沟(现属中旗)。1898年,这些地方建起了天主堂。清光绪廿十六年(1900年)7月16日,四子王部落旗出兵200人与绥远城防骑兵配合和林格尔托克托拳甬(义和团)500余人攻打乌尔图沟天主教堂,数百骑兵将天主堂包围并放火焚烧……三名外籍传教士和88名教徒被打死或烧死。其实铁圪旦沟被杀的教友比乌尔图沟还要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旗志》又记1904年,四子部落又划出244公顷土地抵银11万两给了天主堂,教堂留下一部分做堂地,其余部分都分给1900年死难的天主教友家属。也就是说,死一个教友给一些地,因此年为农历庚子年,故称“庚子赔款地”。《旗志》又记,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朝把归化城以北四子部落和达尔罕贝勒两旗的垦地和村落分设武川厅,大约民国初期改称武川县,所以垦地就归了武川县。 分得赔款地的在我村和邻村主要是左三友、赵、南、孟等四名天主教友,因为他们地多,其它地方(库伦图、现供济堂的黄羊城等)还有地种不过来,所以向外卖。我村最先来买地的是:李四、白双元、李六大个、高英牛、刁宝财、马喜元等……再后来就是清水河、准格尔等地穷的过不下去的人,举家逃荒来这里定居给以上几位买地的当长工,糊口度日,慢慢地家乡的人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中华民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成立绥远省,简称绥,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市)。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第二次绥远战役收复了绥蒙解放区,10月,绥蒙政府划武川县东部设武东县,县政府驻大滩。1953年5月20日,武东县将所辖的乌兰淖等7个乡(供济堂、吉庆)划归四子王旗。 1958 年人民公社时属供济堂公社。 一九六二年五月,四子王旗将吉庆和周边的乌兰淖、红盘、大清河、双井、兴胜庄、柯梅、十合堂又设立了吉庆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就在吉庆。改革开放以后,一九八四年,在体制改革中,撤消了公社管委会,建立了乡人民政府。二00六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撤并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的意见》[内党办发(2001)1号]要求撤乡与供济堂乡并镇,设立了供济堂镇,我的家乡成了四子王旗供济堂镇一吉兴行政村村委所在地,一直至今。这就是我的家乡-吉庆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100多年过去了,可垦地时发生的吉庆人和十合堂人因垦地边界打官司的故事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吉庆人买的是左三友的地,十合堂人买的是孟庆子的地,因左孟是表亲,所以分赔款地时靠的很近,买卖成交后,双方(吉庆和十合堂)用石头垒了交界。可后来双方因交界引起冲突,官司打到乡里(当时属武川县五合乡管辖,乡公所在库伦图),吉庆人打官司的代表是李四、白双元,最终十合堂输了。原因是,聪明的李四、白双元买地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据边界数尺挖了灰窖。在表面交界没有说服力的时候,挖出灰窖,决定了官司的胜负。但是不该发生的事是解放以后,当时所有买地的人在土改时都划成地主,李四、白双元也不例为,十合堂人趁机状告李四、白双元霸占土地,因李四当时已死亡,白双元被判二十年有期徒刑。这件事情在吉庆的历史上可谓大事,至今十合堂和吉庆的耕地还延用此交界。另外,因当时迁来的人都很年轻,单一的农业劳动很寂寞,劳动之余,有一个根据某人的情况起外号的习惯,所以至今还留传着那个时候留下的“十大天”的说法,即:白双元一手遮天(因白双元办事精明,办大事,了小事都离不了他);李四万恶涛天(此人得理不让人);刁宝才好活过天;安大有没好活一天;高英牛肚皮朝天(可能指抽大烟);刘喜振命涛天(说话声音大);王连锁一睡九天;魏小禿日能过天(非常手巧、能干);还有“两天”都是和男女性方面有关的,因受当时时代的局限,当今听起来不够文明,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p> <h3>原吉庆中学几经改造,现为吉庆敬老院</h3> <h3> 100多年来,我家乡的人从垦地时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千多人;耕地从当时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亩。经营方式从当时的纯手工-牛耕马种-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居民的生活从饥饿型-温饱型-改善成吃好穿好型,现在正向富裕型迈进;居住环境从最初的下地界小房房-土窑-土坯房转变成四脚落地、里生外熟的瓦房;村民的整体素质从最初的不识字、文盲到现在的家家有读书人、户户有大学生。现在党和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易地搬迁”的惠民政策正在我地实施,一排排砖瓦房陡然耸立,我相信一个富裕、美丽、文明的吉庆马上会矗立在四子王的东方。</h3> <h3> (后记:文中有关“庚子赔款地”的一段历史由纪中耀提供。文中农耕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