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希望——走访困境生 温情暖人心

新苗(zsy)

<h3>  阳泉市平定县东回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三百多名,留守孩子占到一半以上。 由于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甚至是他人或无人监护, 致使留守孩子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 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 把握孩 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缺失导致大部分学生 “ 亲情饥渴 ” ,使 他们变得孤僻、心里扭曲,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 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校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和思想双差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 甚至完全减除了, 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 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这样孩子对学习 就会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这些学生厌学,弃学,混日子。基于这种情况,在穆树林校长的倡导下并与校委会达成共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心里、家校各方面的帮扶教育。穆校长的教育理念“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法宝”。穆校长倡导的“爱的教育”深受社会、家长、学生的高度赞誉。如今,“爱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东回中学已经成为了单亲,留守,困难家庭学生的聚集地,他们非常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照顾。在穆树林校长的倡议和带头之下,为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尽一份绵薄之力,为激发全体学生“仁爱、感恩”之心,我们全体师生们经历了“爱”的体验,感受“爱”的崇高和伟大,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捐款活动</h3> <h3>我们全体师生感受到了爱的崇高,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h3> <h3> 春暖花开,为爱播撒种子!我们的学校因爱绽放美丽。走进102班困境生家庭:</h3><div> 102班中有单亲、父母离异、父母残疾、自身残疾、父母精神障碍、建档立卡、底保、留守等不同情况的学生占全班三分之二。这些孩子在生活上贫困,精神上孤单,在心理上自卑,他们的各方面都需要关注。</div><div> 家访(一) 3月19日 ,在校长的统一安排之下,我们驱车一行四人(学校教研主任李宝良102班数学老师,班主任蔡华伟老师,科任老师张素英和岳素明)走访了本班的特殊家庭。</div> <h3>在去往耿雪珍同学家的路上</h3> <h3>雪珍同学是单亲家庭,在她幼小时,父母离异,父亲含辛茹苦抚养她,平日靠种地和苦力活维持家庭经济。雪珍懂事,知书达理,学会了一切家务,因雪珍是住校生,只有周末回家才能帮助父亲洗衣做饭,与同龄人相比她显得尤为成熟。</h3> <h3>孩子比较内向,成绩在班里中等</h3> <h3>雪珍是一个内向且 善良的学生</h3> <h3>在交谈中孩子表决一定要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平定二中,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与老师的教诲</h3> <h3>雪珍父亲在交谈中,由衷地感谢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对孩子的关心与关注</h3> <h3>与雪珍家长合影</h3> <h3>雪珍父亲久久不舍,目送我们的同时并嘱咐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一个双重角色的父亲,对孩子叮咛的同时,也唤起我们老师更多的思考,一个没娘的学生来到学校她能否跟一个健全家庭的学生有着同样的心情安心愉快地学习吗?在路上,小编紧紧牵着雪珍的手,感觉孩子越发可爱……</h3> <h3>家访(二)3月19日,我们从雪珍家出来就又去瓦岭村走访了侯文慧同学家。</h3> <h3>走到大门口,侯文慧同学78岁年迈的奶奶挪动着几乎不能迈步的常年疼痛的腿,恨不得一下子走到我们身旁,迎接我们进家。文慧是个特别温顺的孩子,一看便知他已经习惯搀扶奶奶了。我们又一次被这幅画面感动了</h3> <h3>我们刚坐下,文慧同学85岁的爷爷从离家不远的地里刚回来,老人家高兴地握住了李老师的手</h3> <h3>  侯文慧兄弟二人,父母常年远出打工,回家次数寥寥无几。文慧的弟弟在东回小学寄宿制学校读书。兄弟二人周末的生活完全由一双高龄老人照顾</h3> <h3>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双老人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让我们记在心间</h3> <h3>孩子当着老师和爷爷奶奶的面,坚定地说“一定要考上平定一中。”</h3> <h3>文慧的爷爷把我们送到村口,我们彼此满满的感动</h3> <h3>老人目送我们返校</h3> <h3>家访(三)3月21日下午,我们驱车一行四人来到新庄穆永喜家走访。图为途中的我们</h3> <h3>永喜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年在外打工突发脑出血,术后留下后遗症,现身体不能自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还得让妻子照顾。</h3> <h3>  交谈中,孩子的父亲恨自己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挑起家庭重担,无奈地掉下了让人心酸的眼泪,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h3> <h3>  永喜同学本来是一个爱好文艺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突变,孩子变得很无语,对生活也没有从前自信。面对家庭的困境,我们鼓励孩子一定要走出低谷,放下包袱,对学习生活要充满信心,克服当前的心里障碍,为备战中考做好最后的冲刺</h3> <h3> 经过家访活动,我们一线的老师感受颇深。我们不仅仅了解到学生及家庭生活的真实状态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成长着的孩子们生活在这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中的种种不易。一幅幅清贫家庭的画面,让我们难以忘怀!</h3> <h3>家访(四)三月三十日,我们利用午休时间驱车去了西川村,分别走访了困境生张鑫垚和张莉敏家。</h3> <h3>在去往鑫垚家的路上</h3> <h3><font color="#010101">张鑫垚姐弟三人,他的双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维持家庭生活。鑫垚有两个姐姐,大姐大学刚毕业,在太原打零工且一直在还助学贷款。二姐在太原应用科技大学读书,母亲脑出血身体瘫痪,语言障碍,神志不清。家中忙里忙外都靠鑫垚父亲一人,种地做饭伺候一个如同“植物人”的妻子四年如一日。</font></h3> <h3>鑫垚卧床不起的母亲,这样的日子已经四个年头。她已经失去母爱的能力,无奈的画面……</h3> <h3>目睹了我们自己学生这样的家庭困境,我们心疼,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倍地关心孩子,呵护孩子</h3> <h3><font color="#010101">鑫垚同学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虽成绩一般,在学校劳动中不怕吃苦,勇挑重担,是老师的好助手</font></h3> <h3>鑫垚父亲带着木讷的表情送我们走出大门,我们安慰他照顾好病人也照顾好孩子</h3> <h3>本该带着光环高高兴兴读书的日子,他却已经成为家里的小助手</h3> <h3>家访(五) 我们从鑫垚家走出后直奔张莉敏同学家。</h3> <h3>张莉敏同学家中四口人,其父母农民,姐姐在平定饭店打工,父亲在村种地照顾长年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莉敏同学亲口说,她母亲有时连饭也不知道吃,每天嘴里嘟嘟囔囔,自言自语老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莉敏平日住校,周末放学回家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因母亲病情原因有时故意“捣乱”莉敏的劳动成果</h3> <h3>莉敏母亲不言语的情况下,看不出是一个病人</h3> <h3>班主任 同莉敏与其母合影。我们相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莉敏同学在班里是一个阳光心态的学生,活泼的性格使得她没有被这样困境的家庭压垮,是一个非常自立的孩子!老师为你点赞!</h3> <h3>期盼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在学校能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面对困难能满怀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刻苦学习,投身学习</h3> <h3><font color="#01010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制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们坚信在穆校长倡导的“爱的教育”行动中,更多的学生会受到感染,他们会迈着稳健的步伐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自强不息</font></h3> <h3> 通过走访困境生,我们深感学校的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应全力以赴,进一步加大情况各异的困境学生的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困境生的工作,让孩子们感受春风、沐浴雨露、和谐健康成长。因他们像娇嫩的小草,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呵护,多么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让我们携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他们享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让我们共同留住这份爱,守护这份希望,用心填补给身边学生缺失的爱,让我们用爱帮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用爱给学生一个更远的未来。<br></h3><div><br></div><div><br></div> <h3>摄影 </h3><h3> 新苗 </h3><h3>文字编辑 </h3><h3> 新苗 </h3>

孩子

我们

家庭

学生

雪珍

学校

同学

家访

困境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