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那年冬在大连候车,背包被偷,只剩火车票在裤兜里。为消磨时间我捡起地上一张报纸。<br></h5><h5> 就是在这张报纸上看到《义士安重根》的一段故事连载。 <br></h5><h5> 从此记住了这个朝鲜刺客。 <br> 两年后去扎赉诺尔途中,我专程在哈尔滨下火车。等待一车人走光,等待站台内恢复安静,我身背双肩包,寻找第一月台,看见了“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事件发生地” 的标示牌。 <br> 良久徘徊。 <br> 1909年10月26日上午,就是在这个地方,一个叫安重根的32岁的朝鲜人,快速拨开围观的人群,极其迅敏地掏出勃朗宁,一个箭步冲到刚下火车、春风满面的伊藤博文面前,连开7枪,3枪击中,击毙了这个日本首相。 <br> 我眯着双眼幻化着当时的情境,百多年前的枪声一再响起,义士行刺的凛然一再回放! <br> 要说刺客,从荆轲刺秦王,到论战的曹沫,再到断臂的要离,再到快意恩仇的豫让。 <br> 中国刺客多悲歌! <br> 这个朝鲜人安重根不大一样。</h5> <h5> <b> 关于伊藤博文<br></b> <br> 日本明治维新宪法之父。<br> 日本第一任首相。<br> 首任韩国总监。<br> 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br> 灭朝的罪魁。<br> 是他把日本引向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br> 在他手中日本强势崛起。<br> 1894年,甲午战争败后,他强迫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提出2亿白银的赔偿,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列岛。<br> 后, 俄、 德、法三国出面干涉, 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br> 伊藤博文出身平民,最早留学欧洲的日本学生,学习西方现代文明。1871年他作为日本使团成员,用一年多时间考察英美十二国,这次考察让他彻底明白了日本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差距。<br> 他发奋大和崛起,将生命贡献于日本帝国的振兴。<br> </h5><h5></h5> <h5> <b> 关于安重根</b><br></h5><h5> <br></h5><h5> 生1879年—卒1910年,出生于朝鲜海州。</h5><h5> 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爱国启蒙运动,初致力于教育事业。<br> 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与日军作战皆败。 <br> 1909年10月26日,他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br> 次年2月14日,安重根在日本租借地的中国旅顺被判死刑。<br> 他不服判决,却拒绝上诉。<br> 他的遗言是能归葬祖国。<br> 1910年3月10日上午被执行绞刑,遗骸被草草埋葬于旅顺监狱后的山坡上。<br>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希望遵照他的遗言,将他的遗骸迎回祖国,但均无法找到。<br> 2008-2010年间,安重根遇难一百年,韩国政府心急如焚寻找安重根遗骨,皆未果。 <br> <br></h5> <h5> <b> </b></h5><h5><b> 再说伊藤博文被刺</b><br></h5><h5> <br>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br> 当他乘坐的花车在26日抵达哈尔滨车站时,中、日、俄三方的官民为欢迎这个大人物,挤满车站。俄国的财政总长亲自上车迎接他,邀请他共赴午宴。</h5><h5> 在检阅俄国仪仗队时,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突然群众中响起异常低沉的枪声。伊藤博文跪坐在站台上,说自己被刺了。<br></h5><h5> 他的随行医师小山和俄方的医师马上把他抱回车厢进行急救,但是在十几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br></h5> <h5> <b> 再说安重根行刺</b><br> <br> 1909年10月26日清晨,安重根踏着积雪,沉着地向哈尔滨火车站走去。 他头戴鸭舌帽,身穿灰色呢短大衣,身背皮包,脖子上挂着一架照相机,一副记者打扮。在大衣的左侧内袋里,藏着一支勃朗宁手枪。<br> 这时的哈尔滨火车站戒备森严。在几个进口处,俄国宪兵正仔细地盘查着每一个人。安重根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夹在一群记者当中,顺利巧妙通过了检查,来到站台。<br> 9时30分,伊藤博文的专列徐徐驶进火车站。 俄国军乐队高奏迎宾曲, 仪仗队持枪立正,准备接受检阅。<br> 安重根迅速挤到俄国仪仗队的后面。他清楚地看见一个短须黄面的老人, 正志得意满地走下火车, 同迎上去的俄国官员招呼寒暄。接着,这老人面带微笑,向欢迎人群频频挥手。<br> “此人必是伊藤博文。”安重根断定。他的手向大衣的左侧口袋伸去。当伊藤博文正要检阅仪仗队时,安重根果断地从人群中冲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出手枪,迎面向伊藤博文射击。“砰”,随着一声枪响,伊藤博文中弹,他身子一震, 向右一斜,打了个趔趄,险些栽倒,一股鲜血从胸口喷出。顿时,周围的喧闹声和鼓乐声戛然而止。<br> 人们半张着嘴,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 “有刺客!”随着一声呼喊,醒悟过来的人们乱成一团,尖叫声和刺耳的警笛声充斥着站台。 “砰、砰”又是两声枪响,两颗子弹飞出安重根的手枪,径直射向伊藤博文。<br> 伊藤博文应声倒在血泊中。<br> 人们惊魂未定,一双双恐慌的目光集中到安重根身上。只见他右手握着冒烟的手枪,左手高擎一面用鲜血书写的“独立自由”字样的朝鲜国旗,大义凛然。 他丝毫没有逃脱的意思,而是冲着俄国士兵高呼三声“朝鲜独立万岁!”<br> 十几分钟后,伊藤博文毙命。<br> <br> <br></h5><h5> </h5> <h5> 此文写到这里,诸位看官看到我在重复叙述刺杀情境,反复描述伊藤的被斩首过程。会看到我尽量简化两者的身份交代,更省略了历史的大背景。<br> 是的,我不想过多评论、议论百多年前历史事件的是与非,不想纠结纠缠在民族、爱国、英雄等这些空洞的大词里,不想任意拔高一个人的人性。<br> 多年后读到很多关于安重根出身行为的轨迹、逸事等演绎性质的文字,我没甚兴趣。<br> 只想试问世上有几人不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在我这里从来就不是个贬义词,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生存本能。<br> 但是一个人能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无疑,他就是一个超人!<br> 这就够了。</h5> <h5> 百多年来人们记住的只是作为枪手与刺客的安重根。而当你读到安重根的亲笔自传《安应七历史》时,当你看到安重根的书法和条幅的古汉语诗词时,会颇为吃惊。<br> 没想到安重根居然是一位博学、纯洁、内心世界丰富、具有多方面修养的人杰。<br> 方知在安重根32年的生命历程中,刺杀伊藤博文仅仅是一个符号性事件而已。<br> 看他临死前书写的条幅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论语》的“卫灵公 ”篇与 “宪问 ”篇。<br>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诗如其人。<br> 但他强悍的人格价值又远在其诗文、书法作品之上。只有视死如归的勇士,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此从容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与学养。<br> 我懂得了是丰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人格力量,信仰的坚定性,才使得他能够临危不惧、从容不迫。<br> 取伊藤博文性命的时候是如此,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也是如此。<br> 被执行绞刑之前,他沐浴之后穿上洁白的朝鲜民族服装。上面这张照片是在绞刑前五分钟拍照留下的,看看他平静如水的表情就可知一切了。</h5> <h5> 拉拉杂杂写下朝鲜刺客安重根,是为他是我心中有信仰有人格的英雄。<br> 也因为多年前在大连火车站捡起那张报纸,读过一段安重根后有震撼,就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br> 也真想对他说一句: 壮士请留步!</h5><h5><br></h5><h5> 底下附有几张当时的珍贵照片</h5> <h3>伊藤博文全家福</h3> <h3>安重根被捕</h3> <h3>安重根生前留照</h3> <h3>安重根在狱中留照</h3> <h3>伊藤博文的葬礼</h3> <h3>安重根最后服刑绞刑之处</h3> <h3>安重根被判死刑</h3> <h3>当年熙攘的哈尔滨车站前</h3> <h3><font color="#010101">安重根在哈尔滨的纪念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