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皆是经典,至今仍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家规家训也在这个急速前进的时代,面临断裂与切割。尤其对于孩子们,这就好像博古架上蒙尘的古物,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因此,“立家规、传家训”很有必要,意义重大。</h3> <h3> 很多家庭虽没有“明文规定”的家规家训,但家长们深谙“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习性,制定了“规矩”以使孩子们成“方圆”。</h3> <h3> 杨园长说:“我园开展家规家训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了家规家训,家园合力努力践行养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时教育影响孩子一生。从小知礼仪、懂感恩、讲节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优良品格将奠定孩子幸福的未来……”</h3> <h3>“孝敬长辈、诚实守信”,“懂得分享、与人为善”,在中班组的各个教室门前的展示板上,写满了孩子们的家规家训,走近孩子,聆听他们家规家训背后的生活故事。</h3> <h3></h3><h3><br></h3> <h3>母亲:赵妈妈</h3><h3>儿子:冀润邦 5岁</h3><h3>家训:必须见到人打招呼</h3><h3> 妈妈说:“大邦,小时候儿吧,性格比较内向,我记得他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每次带着他出去的时候。遇到熟人儿以后我让他打招呼,他总是按照我的身后边儿躲。所以我希望他能够变得开朗一点,所以就把这个作为了第一条。</h3> <h3><br></h3> <h3>母亲:孙妈妈</h3><h3>儿子:张祚铭 5岁</h3><h3>家训:孝敬老人</h3><h3> ”儿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从小就得栽好、栽直,否则等长大了再纠正就晚了。”孙妈妈说,现在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宠儿”,难免会任性、骄纵。家长必须及时纠正,给孩子制定家规。</h3><h3> “铭铭,咱们家的家训是什么呀?”孙妈妈问儿子。</h3><h3> “有好吃的,第一口先给长辈吃。”儿子回答。在孩子眼里,把好吃的让给长辈先吃,就是孝,就是家规。</h3><h3> 孙妈妈说,自己从小就被老辈人教育“百行孝为先”,自从有了孩子,她更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h3> <h3>母亲:简妈妈</h3><div>女儿:简佳琦 5岁</div><div>家训: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div><div> 家训解读:我觉得这几句是我们从小教育孩子的初衷,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准则,勤劳朴实,一生都要以勤劳为根本,有付出才有收获,德为先,先德后学,讲文明,懂礼貌,道德规范,这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和为贵,接人待物要和气,跟别人友好地相处,有爱心,这是人生快乐和谐的基础。学在前,不懂的就要学,要问,万事都要学习,有一个谦逊的心态,做到居安思危,不要自大自傲。</div> <h3>母亲:张妈妈</h3><h3>儿子:张添一4岁3个月</h3><h3>家训:分担家务</h3><h3> 老人觉得怕孩子洗抹布弄湿衣服或者擦东西时怕摔东西,就会督促不力,或者草草了事,我发现后及时沟通,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就限制了孩子的能力施展,我们必须一致,改变观念,做足安全预设,保障孩子在兴趣的前提下慢慢成习惯!我始终相信,不怕摔的孩子早会走,不怕脏的孩子早会吃饭,早放手早独立!就开展这个活动以来,家里的二宝都自然而然的被带上路了,我们都特别惊喜,开始是看见哥哥做了,说实话,干好干赖放一边,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是家长最大的惊喜欣慰!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德育目标在具体有效的活动中更能有力的渗透,从而实现我们朝向的美好结果!</h3><h3><br></h3> <h3>父亲:张爸爸</h3><div>儿子:张藜邺 5岁</div><h3> 孩子上中班以后,明显长大了,希望他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树立信心,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自己完成。比如,早晨起床以后,自己穿好自己的衣服,原来都是家长协助穿戴,刚开始让他自己穿的时候因为穿不上而哭泣,我们耐心给他讲,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做,长大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为姐姐比他大两岁,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好习惯,我们要以姐姐为榜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尝试着,不哭不弃,还有自己吃饭,自己洗漱,自己叠被等等,从奶奶教育爸爸的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我们把这一条作为家规和孩子一起执行。</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