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磐安活动一:走访榉溪古村

明月清风

<h3> 磐安灵江源风景区号称华东第一玻璃桥试运行以来,朋友圈里就时不时的有走玻璃桥的照片晒出,看了让人怦然心动,在综合了天气、景区热度、活动流程安排后,决定3月24、25日二天去磐安走走玻璃桥,得到了各位朋友的青睐,不到一天时间53+2座大巴,已车无虚席爆满了。</h3> <h3><font color="#010101">24日早上7点大巴准时从武林门码头发车,喜欢文体的大咖乱七八糟网友为大家献唱,受到热烈欢迎,受邀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莫先生为大家表演了《阿六头说新闻》中的一段说唱,惟妙惟肖正宗杭州话表演得到了大家热捧,阿伦、敏敏等网友也为大家演唱了歌曲和戏曲。 一路上欢歌笑语,车厢里满是祥和、喜乐气氛,本应乏味的三小时车程,一晃而过,我要为给大家带来开心快乐的网友点赞,谢谢你们。 下高速10分钟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第一站榉溪古村。</font></h3> <h3>  榉溪古村先后去过几次,最近那次应该是3年前了,那时村里正在进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整治,村里的破败老房子在修缮、村道小巷结合五水共治铺设管道。这次来参观古村面貌大变样,那些卵石砌墙的清、民代建筑独具一格,卵石铺成的小巷整洁,廊桥溪流、巷道石径、黛墙青瓦,绘就一幅古韵山水画。游客不多,行走在古村中会有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h3><h3> 值得一提的是村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始祖孔端躬,糸孔子四十八代裔孙,原籍山东曲阜,登进士第。端躬为官清正,不与奸妄同流合污,建炎四年(1130),金兵陷兖州,端躬护驾南度来浙,道经榉川,其父病逝,不胜悲悼,又目睹朝廷腐败,决意丢官弃禄,葬父后隐居于榉溪。宋宝二年〈1254)理宗念端躬功德,以衢州孔庙例建榉溪南宗厥里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文革时被毁)。</h3><h3><br></h3> <h3>  在中国各地都建有孔庙,就在我们杭州劳动路上也有座孔庙,但被国家认定的孔氏家庙,却只有山东曲阜、浙江衢州以及浙江磐安榉溪孔氏家庙三座。</h3> <h3>  孔氏家庙有门楼、戏台、前厅、后堂,前后两个天井。厅堂全部木结构,84根木柱林立。正厅上悬“万世师表”金匾一块,明间梁上雕有龙刻。中国古代建筑除帝皇家,龙只能允许雕在孔庙建筑里。</h3> <h3>  孔氏家庙中的歌舞台别具一格。戏台呈正方形,长、宽各4.60米,牛腿构件雕封神榜人物故事,雕工精细。戏台檐柱刻有对联“三字经人物备考,一夕话今古奇观”,戏台正上方有“歌舞台”字样,戏台正前方挂着"2018年榉溪村春节联欢晚会"横幅,外出打工的孔子后人回家过春节,想必一定很热闹,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孔氏家庙开展得还是很好的。</h3> <h3> 据介绍去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盘峰乡榉溪村孔氏家庙内擂大鼓、九记锣鼓乐齐鸣,编钟、编磬古乐齐奏,举行2017年婺州南宗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婺州孔氏南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儒家文化传承的一件大事。汉朝开始,祭祀孔子即成国定礼仪。南方的祭孔礼仪,自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开始兴起,并颁布祭孔的礼仪条例。</h3><h3> 榉溪祭孔以族祭、家祭为特点,在近现代虽有停顿,但家祭基本未断,风脉相传,祭祀文化源远流长。</h3><div> 据了解,每次大典前几天,全村村民都开始忙碌,杀猪宰羊屠牛,仪式排练。根据要求,参加祭奠的人员必须一律着正装,穿黑色皮鞋或布鞋;佩戴专用证件和祭巾入场,按指定位置就位。此次活动旨在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进一步加强省级非遗项目“婺州南宗祭孔典礼”的保护和传承,努力打造“中国人文圣地”,设有祭孔典礼、孔子塑像揭像仪式、“金华市婺州南孔研究会”授牌仪式、“儒学生活化”研讨会四项内容。以后如有机遇巧合,来参加次祭孔典礼,体验下祭孔隆重场景。</div> <h3>  参观孔氏家庙门票成人30元,儿童15元。平时我们参观古镇、古村落里面收门票的景点一般都是不进去的,顶多也就在门口拍个照。</h3><h3> 像这孔氏家庙,虽来榉溪好几次都没进去过。我们都是实在人,感觉30元门票有点贵,不进也罢。孔氏家庙管理人员也习以为常了,可能他们以为家庙是清净地,每天人多闹哄哄也不像话,进不进客人你自便吧。</h3><h3> 孔氏家庙大门开着,门槛有近40公分高,平时门口用红布条挡着,有买票游客来了,才会收起布条迎客。这次活动费用含孔氏家庙了,感兴趣的同游跟着讲解员边听边拍,心急的同游荡了一圈,出家庙自行逛村落去了。</h3><h3> 参观了孔氏家庙后又去了九思堂、善祠堂、松竹梅堂。</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孔子后人读书的地方,虽然摆放的桌椅板櫈不是古董,也足以说明孔子后人崇尚耕读礼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有歧视别的行业之嫌,但确实也是如此,在现行人才政策中,为吸引人才落户,在待遇上给预诸多优惠,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不同学位有不同待遇,从人才的安家费、房子、子女上学、薪酬等等都有不同体现,可见书读的好是能改变生活质量是能改变命运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典故也能佐证,这句诗出自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神童诗》里的一句,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汪洙所写,汪洙 宁波人,出身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写诗,</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神童之称。</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他的“神童”称呼,始于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鄞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三跪九叩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 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渐。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汪殊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洙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 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都是孔夫子的学生,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孔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 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沫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 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 “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 “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 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 “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 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向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nbsp;</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现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汪洙编纂的《神童诗》是以五言顺口溜形式流传于世,在海内外影响深远。或许你背不出《神童诗》全文,但你一定听到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句。</span></h3> <h3><br></h3><h3>古人有诸多读书学知识格言,摘抄几条如下:</h3><h3><br></h3><h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春秋)孔丘</h3><div><br></div><div>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div><div><br></div><div>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清)左宗棠</div><div><br></div><div>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div><div><br></div><div>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清)左宗棠</div><div><br></div><div>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宋)朱熹</div><div><br></div><div>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div><div><br></div><div><br></div> <h3>  村内现存的老房子大都是清、民国建筑,挑檐、垛墙、缕窗。</h3> <h3>  榉溪古村呈船形,村庄东西长700米,南北宽到200米。民居建筑屋顶多为坡屋顶,以带天井院落为主的合院。</h3> <h3>  在石櫈上休息的同游宝康。</h3> <h3>  还有没修缮的破屋。</h3> <h3>  正月已过,但好些农家门口、楼窗下、墙角晒着咸肉,要价30元一斤,嗅嗅很香,买的人不多。</h3> <h3>  榉溪之水来自浙江中部群山,自山中来又到山中去,八百多年来孔氏先祖傍溪而居繁衍生息,成了1500多人聚居的大村,村民全部姓孔,是名符其实的500年前是一家。榉溪也有八景:燕尖松雪、金钟竹林、山亭夏凉、莲花佳城、岩桥春水、杏园书塾、高望晴云、龙山书社。</h3><h3> 游榉溪村得慢慢品游,时近11点,结束榉溪村参观,开车40分去灵江源景区,开启下午走玻璃桥行程。</h3><h3> 谢谢大家关注,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