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巴林特”的第一次约会

袁江琴

<h3> <b>前言</b>:2018年1月31日19:00,我接到护理部卢军老师的电话,说护理部想在3月份开办一个叫“巴林特小组”的师资培训班,觉得我可以参加,并简单的跟我普及了一下“巴林特”是什么,问我是否感兴趣参加。我记得当时我听完是觉得很开心也很愿意成为小组成员的,虽然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巴林特”这个名字,虽然他很陌生,不过我有预感,它一定会是很有魅力的~</h3> <h3><b>米歇尔巴林特( Michael Balint),</b>精神病学家。1896年出生于布达佩斯,1970年逝世。他曾在匈牙利学习医学,在德国学习生物化学,并在英国学习过心理学。(还是在百度上下载了巴林特老先生的照片及简介放在这里。)</h3> <h3>  3月3日,巴林特小组师资培训群建立,卢军老师在群里发布了培训将在3月23号和24日举行,告知大家两天的培训是全脱产的培训,并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培训的目的、要求以及意义。我花了两分钟看了一下群成员,心里暗暗忐忑同时又倍感荣幸,忐忑的是对即将参加未知培训的自己没把握,再加之要和那么多护士长、即将成为护士长的护理精英们一起学习,还有院长、护理部主任,内心倍感压力,同时也觉荣幸之至!</h3> <h3>  培训之前,我看到来给我们做培训的刘海洪博士在巴林特小组师资培训群里说道:“培训时都是体验和讨论,目标是具有开展活动的基本能力,体验和讨论比资料重要得多。就像别人告诉我们这个苹果很好吃,如果不亲自咬一口,我们永远体会不到那个味道。”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3月23日,培训如期而至,现场老师们齐刷刷的拿出了笔记本,我正在为自己没有带笔记本而感到羞愧,又心想老师说的培训都是体验和讨论,应该不会有太多内容,于是在邻座要了两张纸,时刻准备着记录。就在此时,刘博士告诉大家不需要记笔记,也不会一开始就讲PPT理论知识等,会直接带我们进去主题,因为巴林特小组重在体验和讨论,于是就这样将我们带入了巴林特小组的世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巴林特小组师资培训成员</h3> <h3>巴林特小组有着严格的纪律,在活动开展之前,参加的每个人都签了保密协议,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组织很严谨,也非常注重每个参与者的感受,瞬间信赖度上升几个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巴林特小组工作流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巴林特小组工作要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坐在一起,每个人回头都能看到另一个人的脸。</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案例提供者诉说完案例后,我并没有很明显或者强烈的感同身受,甚至觉得这根本都不是什么事。当闭上眼睛,一一冥想自己是这个事件中的不同各个人设时,我开始感受到自己情感的变化,而此时就是人们都懂却并不是很会用的换位思考。</h3> <h3>  组员们积极讨论。讨论不仅仅是各抒已见,更多的可以拉近组员彼此间的距离感,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还有最难得的倾听。</h3> <h3>  情景雕塑。在我看来,最神奇也是最有收获的就是雕塑这一环节,在组长的引导下可以将参与者进行角色置换,让你声临其境,体验案例中人物的情绪,以及让案例提供者知道,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h3> <h3>  刘博士现场指导,详细的讲解大家的不足并耐心的告知该如何做。</h3> <h3>  培训结束后,大家各自发表感想及所想所学。两天的培训,在组长、案例提供者、组员三种身份中,我只扮演了组员身份,有些遗憾,但并不影响我学习和感受。</h3><h3>此次培训中,我总结了几下几点:</h3><h3>第一:我意识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去运用;第二:沟通无处不在,有效沟通可以避免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纠纷;第三:学会倾听。在小组活动时,不管是组长、案例提供者还是组员,每个人都会经历倾听这一环节,所以每个人必须控制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做到安静倾听,否则小组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第四:观察和顾及同伴的情绪。在一次案例提供雕塑后,仅仅是因为自己扮演了案例提供者本人,情绪被带进去了,以至于结束后,一下没调整过来,这一细小的情绪波动,却被刘博士观察到了,并询问我是否还ok,让我瞬间心里温暖了一下,也同时让我懂得了观察和顾及他人的情绪波动也很重要。</h3><h3> 第一次参加完一次培训后,会不停的回味,也打从内心觉得它是很有魅力的,虽然自己是小组里资历最浅也是最小的人,但领导的亲切,让我消除了心里紧绷的弦,轻松愉快的度过了两天的学习。期待巴林特小组能打开更多人的心扉,化解和治愈更多人的困惑!</h3> <h3>  巴林特小组师资培训已经结束两天了,而我由于某些因素耽搁了,一直没有提笔写下自己此次学习的心得,直至今日下了晚班,回到家中,发现自己依旧不能平复这次与“巴林特”的约会,便深夜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望不喜勿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