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菊粑

枫树湾

<p>三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天带给大地无限的生机和色彩,也给人们带来了花样百出的野味和美食。</p><p><br></p><p>在我家乡宿松县一带,清明节前后就一直有着吃水菊粑的传统习俗。水菊(方言读许确)每年开春,在田间地头,沟谷坡坎到处可见这种野草。水菊呈浅绿色,叶片柔嫩,外表有一层软软的绒毛,其花纤小,呈黄色。清明前后,正值水菊生长旺盛,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采摘水菊,回家做水菊粑。</p> <p>水菊粑用料均为米粉,由糯米和籼米组成,一般各半。新鲜水菊择净洗净,在轧米粉的同时,也将水菊轧成绿浆。记得小时候,轧米很远不方便,各屋都有碓臼,家家互帮互助,将米和水菊一起舂成泥状。那时,每逢做粑,就像过节,成了一屋大人小孩最热闹和欢乐的一天。</p> <p>和面对水菊粑的口感至关重要。将米粉和水菊浆混合后,然后加水搅拌挤压面块,反复倒腾,让其充分融合渗透,让每一粒粉上都感染水菊的清香。如果做得多时,还应分批和面。再搓团包馅成型。</p> <p>这时,春节刚刚过去,而年味的残留依然丰盛。粑馅的首选自然就是腊肉,再配上酱干,新鲜大蒜,还有年轻人喜爱的酸辣的腌菜,孩子多的人家,还专门包些芝麻馅的。乡下的柴火灶,大铁锅,竹蒸笼,代代相传的最佳拍档,让水菊粑的味道更加地道纯正。</p> <p>不到半个钟头的工夫,便香气四溢,满屋子都充满着水菊粑的香味。揭开蒸笼盖,热气腾腾的水菊粑,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轻咬一口,细糯柔软,口齿留香,回味绵长。&nbsp;哪怕你是个最不爱吃粑的人,也会吃上两三个,吃得肚子撑饱了,嘴里还想吃。😁😂</p> <p>关于水菊粑的来历,传说农历三月三是“鬼节”。这一天傍晚,野鬼出来游荡,摄取孩子的魂魄。吃水菊粑能够“粑”魂,能把魂粘附住,孩子才健旺。这里取“粑”的谐音,有控制粘附之意。这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水菊粑作为乡间的传统美食,却一直保留至今,备受人们喜爱。</p><p><br></p><p>现在,很多吃水菊粑长大的人,已走出乡村,为了生计四海为家,但他们仍念念不忘家乡的水菊粑,特别是每到清明时节,水菊粑就成了他们心中最向往、最美好的思念。对于他们来说,水菊粑,永远都是无法忘却的家乡味道。</p> <p>水菊粑,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寄予着人们返朴自然的生命本真。在幸福的今天,水菊粑的清香更加的悠远绵长。</p><p><br></p><p>由于水菊粑的味道鲜美,老少皆宜,人人喜爱,不光是在宿松乡下的农民家里吃到,县城街头也能买到。你要是来宿松做客,千万别忘了品尝水菊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