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得英学校"孔子教学法"课堂教学、交流研讨会

闵致远

<h3>&quot;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 ”3月25日,在柳枝吐翠,草长樱飞的时节,我们迎 来了中式教育实践学校,高正义校长率队的鲁山县十四小的家人们。</h3> <h3>距课前二十分钟,高校长和闵老师在得英樱花园里交流践行中式教育&quot;孔子教学法&quot;中所遇到的困惑。</h3> <h3>为什么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用组织教学,间接教学?因为组织教学是可操作的,是通过有意识的用组织教学来育人,当老师有这种意识时,心中才可能装着学生。葛老师做的很好!</h3> <h3>教学组织的目的是让学习变轻松,让课堂变有效,用的手段是:学前习、学中习、学后习,这是对&quot;时·习&quot;的分解,哪里用到旧知就在哪习。数学课重在学前习。所定的学习目标要着眼于大,大处着眼,有整体观念。看,陈老师就驾驭着不仅有学,更注重习。</h3> <h3>语文课学习目标要着眼于细,从字、词、句、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两方面着眼。康老师对&quot;习旧&quot;环节做的完美、到位。对生新知铺垫的非常好。</h3> <h3>没有觉力,所有的知识都是美丽的垃圾。<br> 掌控学生的行为就掌控了学生的内心。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一定要让他觉到他的行为习惯。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都要觉到。面带微笑是最难以做到的。首先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的微笑,才能接受你的课。<br> <br>  </h3> <h3>高校长听的真入谜了</h3> <h3>教师课堂上要学会&quot;觉察&quot;学生的状态,调动学生,不断的提醒学生,时时调整学生在“学”的状态,也就是“向上”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为教”。</h3> <h3>利用课间,大家还在讨论怎样做好组织教学。</h3> <h3>处处有学问,能力是在学习、交流、践行中提升的……</h3> <h3>评课</h3> <h3>六(1)语文葛老师这节课上的真好,在向与会者说本节的课堂设计。</h3> <h3>三(1)康老师向大家汇报识字课,博得大家不断的掌声。</h3> <h3>陈建平老师讲的很精彩,说的课也很好。</h3> <h3>主抓教学的闵致远对三名讲课老师所存在的不足作了补充: 他指出,一堂好课不是看老师的素质多高,不是看老师的口才多好,而是看老师把教学的过程走好了没有。过程走好了,就是好课;过程没走好,即使老师素质再高,说的再漂亮,也不是好课。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适宜上这样的课?因为所有老师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口才是不一样的,长的也不是一样的,但是,上课的过程都能走的一样好,课也就能上的一样好。</h3> <h3>鲁山的家人们分享、交流热烈,看到了得英老师敬业,好学,契而不舍的精神,也很诚恳地谈出了自已对当堂课的不同看法。处处荡漾着和谐、向善的氛围。</h3> <h3>通过学习,老师们体会到&quot;孔子教学法&quot;的根本就是&quot;学而时习&quot;,大道至简,越简单越不简单,孔子教学法真正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家长,使师生真正受益,共同幸福成长。</h3> <h3>闫老师提出,学校应该做的是:把教学变成教育,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把人教育好了,学习也就成了很简单的事。</h3> <h3> 通过切磋、交流大家一致认为: 实行孔子教学法,让学生快乐地学才是最好的教,让学生做到&quot;时习&quot;才是真正的育。</h3> <h3>幸福合影</h3> <h3> 践行反思<br> “孔子教学法”解决的是什么?是解决方向的问题和方式的问题,方式的问题就是“时习”、“适时习”。最关键的,它不像其它教学方法,只是在方法层面改变,它解决了“如何学”、“如何习”的问题。即使再过两千年,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也一定得解决“学和习”的问题,不可能在课堂上不让学生学习。我们现在要把我们的思维打开,然后再收回来,落实到我们的当下和每一节课,甚至要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br>  学习永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讨,才能做真正的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h3>

老师

学生

教学

教学法

学习

时习

好课

孔子

课堂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