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故乡情——2018年回乡挂清有感

剑峰

<h3>  2018年3月24日,一家人相约回老家(溆浦县两丫坪乡当家村十一组。小地名波泥洞,又名熊家、富兴庵)挂清祭祖。姐、哥嫂、妹及妹夫,还有我和夫人,提前安排好各自手头上当紧的工作,趁着阳春三月,怀揣浓浓乡情,带着对家母、爷爷奶奶、伯父母及已逝尊长的思念,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h3> <h3>  一大家子人,开了两台车,顺风又开心。路边鲜花盛开,香气四溢;车内海阔天空,侃侃而谈。</h3> <h3>  乡村的公路全都硬化,路基较宽,路面三米到四米(部分通村组公路正在筹备扩宽),路边装备了斩新的防护栏,驱车行在这样的乡村公路上,心旷神怡。</h3> <h3>  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远处的群山笼罩在细雾之中,犹如人间仙境。</h3> <h3>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老家。</h3> <h3> 这就是我的家。五十年前,我出生于此,成长于此。山中的野果是我儿时的美味,林中的泉水是我幼年的甘霖。山里爬,林中滚,田间闹……虽不能吃饱白米饭,从未见过什么苹果和罐头,遍地的蕨菜、嫩嫩的竹笋、田间的泥鳅、溪中的螃蟹米虾,是我改善生活的山珍海味,但在父母的呵护、乡邻的关爱下,我一天天长大,尽管与现在比起来严重“营养不良”,但我善良、聪明、健壮。每天早晚两担柴,九点多夹着瘪瘪的黄书包跑到学校读书,下午三点跑回家中砍柴或割草喂牛。由于有点文化的爷爷从小希望我“好好学习”,不识一字的妈妈“除了做事,好好读书是你的正经事”,仅仅高小毕业的家父“做事赛过乡邻、读书赢过全县”的教诲牢记于心,我从上学开始,一直成绩第一,一直担任班上最大的“官”,成为了闻名两丫坪的“学霸”。三十四年前,我和胞兄双双“题名金榜”(其实就是考上了中专学校,跳出了农门),从此,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离开了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还有光屁股偷偷学会了游泳、扮夫妻过家家的儿时的伙伴……</h3> <h3>  夜幕降临,勤快的“光脑壳”(叔父家的儿子,我儿时的伙伴。由于头发过早退休,大家伙就这么叫上了)为我们做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炕上漆黑的腊肉,窝里肥壮的土鸡,临时自做的豆腐,园中自种的疏菜……这些城里人都认为的奢侈品,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还有“钢婆”(伯父家次子,既具男人的阳刚,更具女人之心细)自酿的糯米酒。年近八十的叔叔,忘掉了自己的年龄,少不懂事的小弟也忘记了我们是“城里人”,大块吃肉,大杯喝酒,大碗吃饭……居然到了深夜。</h3> <h3>  屋旁的乡村公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它照着夜归的父老乡亲们,不让他们走错路,更像是我们熊家先祖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后人,要行得正,走得直。回想儿时的我,为了天黑后(常常要到伸手不见五指才能停止在外的忙碌)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那少得可怜的作业,从点枞膏照明,到后来的煤油灯,再到后来初中时学校忽明急暗的电灯,与现在相比,简直恍如梦境。(老家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通了电的)我不得不感叹祖国的强大,真的,厉害了,我的国!</h3> <h3>  乡村的夜晚是寂静的,更是香醇的。不知是八两酒的效果,还是浓浓乡情的诱惑,一觉醒来,已是次日清晨。匆匆洗漱后,带上早已备好的祭品,兄弟们一行十余人,踏上祭祖的征途。</h3> <h3>  由于我们“城里人”并不熟悉祭祖的仪式及祭品摆放的规矩,加上政府要求文明祭祖,禁止焚香纸、放鞭炮,以免发生火灾。每到一处,等乡里的兄弟们修整好祖辈的坟冢,摆好祭品,点上香烛,燃好少许纸钱,择空旷处放一挂鞭炮后,我们便虔诚地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心中或默念对已故长悲的感恩,或祈祷对自己或下一辈的恩赐,默默的、饱含深情的、恭敬地向祖辈深深的三鞠躬,以祈求已逝的先祖们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幸福、再也不会遇到他们还在世时一切痛苦、不如意、不顺心……</h3> <h3>  在祭祖途中,遇见了许多的竹笋、蕨菜,我们把对先祖的思念藏进心底,“奋不顾身”地摘蕨菜,挖竹笋。大姐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人都不见了影子。正在我们担心会出什么事时,高过人的茅草丛里传来姐姐的说话声:“妈的屁,老娘居然也失足了?”我们笑得前俯后仰,眼泪都笑出来了。</h3> <h3>  站在家乡的山上,遥望远处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呼吸着带着泥土清香的富含氧离子的乡村空气,回想起我们曾经拼命地想要跳出“农”门,混入“城里人”的行列,如今又多么羡慕农村的这一方净土,渴望再回“农”门,享受自给自足的乐趣。但人生不会重来,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就像已故的先祖们再也回不到我们的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使我感慨万千,天生“聪明”的我“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云雾之中我的家,野蕨竹笋任你掐。如今离乡卅四载,魂牵梦绕还是她”。尽管笔拙,却是我此时的真情流露。</h3> <h3>  祭祖回来后,到开忠老兄家又大吃了一顿。考虑到我们各自手头上都还有要紧的事要办,时间也近中午,我们便决定返回了。装好我们亲手挖的竹笋,“舍命”摘的蕨菜,还有叔叔、老兄、小弟、侄儿家的腊肉、腊肠、猪血丸子、盐豆腐、笋干、蕨菜干、乡鸡蛋、土鸡……我们如同“进村扫荡的鬼子”,满载而归……我们带回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了父老乡亲的“心意”,带回了先祖们的期盼,带回了品不尽的乡情……</h3> <h3>  再见了,我的家!再见了,父老乡亲!我还会回来的!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愿伟大的祖国更强大!愿泱泱华夏早日雄立于世界! </h3> <h3>  难忘醉美家乡,日思夜想,让我魂牵梦绕!</h3><h3> 祝福伟大祖国,一带一路,助吾华夏复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