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品味语言,挖掘作品的字里行间——文缘工作室研讨纪要

荠盼盼

<h3>烟花三月,鸢飞草青,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以翠绿的姿态,钻出地表,教室、操场、老师、同学,一切都是那么鲜活与灵动,听从心底的声音,跟着姜老师的脚步,我们开启了新一年的研修之旅。</h3> <h3>在文学鉴赏中,"品味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阅读过程,它与理解、感受同步进行。换句话说,理解感受的过程就是品味语言的过程。品味语言的实质是发掘文学作品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意味。品味语言的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h3><h3>基与此,3月21日我们一起走进附中,听了姜玉莉老师一节示范课、宋美静老师一节作文讲评课提及王俊梅老师一节有关标点符号使用的课,受益良多,不胜感激。</h3> <h3>烟大附中宋美静老师在《让真挚之情鲜灵而饱满》的作文讲评课中,秉承一贯循循善诱、引经据典的作风,根据学生假期习作《我们的节日》中出现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作文以情动人的能力。</h3> <h3>她先给同学们讲了一则有关《七步诗》写作背景的小故事,接着让学生在齐声读诗中领会了作文中以情动人是多么可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h3><h3>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习作的问题。接着系统的从感受生活精心选材,精描细写处处传情,创设情境巧妙融情,议论抒情提升境界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并且每个环节都伴随学生练笔,听课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变化。可谓结构精巧,独具匠心。</h3> <h3>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所用的文本材料都非常典型,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动作描写的赏析,让学生能透过背影去读懂父爱,读懂一个对父爱有着感念之情的孩子的心。</h3> <h3>整堂课,通过出示经典片段,让学生在练习时既有了依托(例文),不盲目,又能够开放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情,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效率非常高!</h3> <h3>姜玉莉老师今天讲的课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精彩的读,使同学们读出了文字中的诗情画意,读出了叙述中的跌宕起伏,读出了语言的鲜活形象。</h3> <h3>课后静心回想,收获非常大,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h3><h3>一,有理解的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方式,是感受由声音传递的意思、意味。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声母、韵母、声调、轻重缓急等语气、语调里。有理解的读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部分凸显出来,增加你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h3> <h3>二,散文教学要让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读中感其情,悟其境。这节课,老师先让学生在昨晚预习朗读课文五遍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接着老师通过一个"们"字,通过有感情的读,让学生体会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接着老师选取了拔何首乌一段,引导学生用声音读出色泽、心情,鲁迅当年的情绪变化,男女对读,相当精彩。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沉迷鬼故事"环节还设计了补充读,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读出了叙述中的跌宕,课堂气氛特别热烈。</h3> <h3>三,教师要用最准确具体的语言,及时有效的做出引导。本节课,老师通过有的放矢的引领、点拨,既帮助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也帮助学生培养了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学习语文的喜悦。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先生形象时,说"童年,鲁迅纵情百草园,越留恋,越遗憾,后来到了三味书屋呢?通过读先生的语言,在读中展示先生的特点。"后来的学生展示也证明老师的引导特别有效。</h3> <h3>老师上课前说这节课是一堂常态课,我知道这不是她谦虚,而是这就是她语文课的常态。今天的课给了我一种动力,一种压力,它促使我更深入的思考教材、思考学生、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h3> <h3>  今天姜老师还领着我们去听了王俊梅老师针对中考考点的有关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展示课,听后觉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h3><h3><br></h3><h3><br></h3> <h3>首先,本课教学对象是初四年级学生,他们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考考点进行讲解,课堂效率更高,课堂容量更适中。</h3><h3><br></h3> <h3>其次,在教学策略方面,王老师综合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就是练习。基本每个标点符号都伴有练习而且练习都是当堂练,当堂检查,当堂讲解,效率很高。</h3> <h3>再次,老师的专业素质非常好,指导到位,有问必纠,有疑必答。</h3><h3><br></h3> <h3>课后,工作室成员进行评课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h3> <h3>随后姜玉莉老师指出语文课堂要重视读的重要性,还提醒初四的两位年轻教师要注意初四语文课的容量和效率。</h3><h3><br></h3> <h3>最后,针对本学期工作室的任务,听取各成员意见,布置任务,加强学习、交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