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091、农民</font></h1><h3><br></h3><div> 农民,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div> <h3> 农民,到底算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身份?一直都有两种论点。一种认为,应该按照身份来界定农民,就是根据户口本上的户籍划分农民和非农民。另一种则认为,农民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应该按照职业,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来界定农民。</h3><div> 最原始的农民一词,代表的就是唯一的职业属性。但现在所提到的农民的概念已经从最初的职业分工,而发展裂变出来的成为代表整个农村社会问题的主体,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情况的整体反映。所以农民不是固定的称谓,不能单一地评定是身份还是职业,需要根据实际加以判断。农民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不是静态的不变的概念,农民不是终身制。</div><div>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计划的完成,农村居民均获得土地,这时农民演变为“自耕农”,但维持的时间极短。随着合作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自耕农”的身份很快由来得极快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变为“人民公社社员”。“社员”的身份直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的1984年。</div><div> 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民开始实际上重新拥有土地,即理论上的“包产到户”,农民开始完全拥有土地的经营权。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集体经济,转为农户自主经营的私营经济。农村由过去的种植业为主转向多种产业,乡镇企业获得较快发展。至此,按照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和就业途经,农民群体开始演化。</div><div> 商品经济开始扎根农民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农村普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农村居民壮年劳动力在农忙时节经营或帮助经营家庭农业生产。也有一些出身农民家庭的人因为干农活不能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选择流动到中国其他地方定居或打工,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最多这类人,这类人以前被称为“农民工”。</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铁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帮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卖粮</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小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入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归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喷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扎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渔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喜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地头</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童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搬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村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收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赶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外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选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农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水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印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国水乡</h5> <h3>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推进农业现代化被列为目标之一。减少农民数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h3><div> 中国现在还有多少农民?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农村户籍人口58973万人。</div><div>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我们仍是“小农经济”,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我国现在还有近一半人在农村,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农民群体。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简洁的表述就是我们把中国的农民数量减下来,至少减到20%以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摄而说之</font></h1><div><br></div><div>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div><div> “三百六十行”中的这个“行”,应泛指的是行业,也就是社会的分工,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当然,也可理解为“行当”,即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工种类别。</div><div> 其实,就社会的分工而言,又岂止三百六十行?尤其是现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许多旧行当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种行当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所以,“三百六十行”并不是一个确数。 </div><div> 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该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div><div> “图说行当365”,是我在整理过去拍的图片资料时编的一个“副产品”。之所以是365行而不是360行,也仅仅是为了凑够一年的天数。我选择的职业行当(有些可能算不上行当,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摄影视野和履痕行迹。许多有特点、有历史价值的行当没有列入其中,只是因为我个人没有拍摄到与之相应的图片资料。正所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王颂丨图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下一篇:092、粮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