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智慧气象”。</h3> <h3><font color="#010101"> 春风十里,花开陌上,阳光亮亮暖暖的,风轻轻,云淡淡,草色生烟,榆梅含苞,玉兰吐蕊,桃花,樱花没有一点儿矜持,全然不管不顾了,浩浩荡荡的绽开粉兜兜的脸,热情迎接快乐大本营的亲们。</font></h3> <h3> 闻花香,听鸟鸣,等一场气象知识的盛宴。</h3> <h3> 第一站是气象局三楼的大会议厅,看着墙上的大屏幕,孩子们充满期待。</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 气象灾害篇</font></b></h1> <h3><b> 台风的形成</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防台</b></h3><h3> 对台风的防御措施 , 在现阶段还主要是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h3><div> 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在卫星云图上 , 能够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 , 再利用气象卫星资料 , 可以确定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 估计出台风的强度 , 并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 速度和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 这些信息对 防止和减轻台风所带来的灾害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台风到达近海时 , 可以利用雷达监测台风的移动方向。 气象台再 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 , 综合分析台风的动向和登陆的地点与时间 , 并及时地发布台风预报 , 台风警报或者是紧急 警报 ,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电视、 广播等媒体公布于众 , 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 , 并为各级政府提供防风救灾的决策 依据。</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一群稚嫩的孩童们,盯着台风肆虐的画面,平常看来坚固的房子,参天大树...,在台风面前亦是如此柔弱,不堪一击。自然灾害的无情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好像在欣赏一部恐怖片“鬼敲门”,时不时惊呼,“来得更猛烈些吧!”让人不禁想起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希望这些孩童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面对困难,挫折亦能如海燕勇敢搏击长空,记住今天说的“来得更猛烈些吧!”</font></h3> <h3>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通常下部的雷云带负电(上部的雷云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使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和云间放电一样,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空气游离的临界值,就为线状闪电落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h3><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云与地面放电</b></h1><div> 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就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云层间放电</b></h1><div> 在大气中有带正电的冰晶和带负电的水粒,由于它们的比重不一,于是形成了一种气流,使得带正电的冰晶和带负电的水粒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和一部分带负电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的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了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div> <h3> 那么人类应该如何防雷呢?</h3> <h3> 切记:在雷雨天气,不能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h3> <h3> 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下形成的.这种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某地前期气温较高,后期高空有冷空气经过时,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即造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空气中已有的冰核等冰雹的“胚胎”在多次上升和下降中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支托不住时,它便一落千丈,降至地面.夏天气温较高,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冰雹一般在夏天出现.我市上次降雹,即是一个来自东北地区的冷空气旋涡向南移动经过本地时形成的,气温一直较高,高空忽遇较强的冷空气,这便形成了强对流天气状态,从而造成了降雹过程.<br></h3><div><br></div> <h3> 但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天气现象,强对流天气只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还需要其他很“苛刻”的条件,如强大的上升气流,速度至少应大于15米/秒,这样才能托住直径1厘米以上的冰雹;气流含水量应大于10克/每立方米,以保证10分钟内使冰雹胚胎直径增至1厘米以上;足够的低温和适宜的温度配置,以保证冰雹在上下运动时质量迅速增长.而这些条件的形成,还和当地的地形有关.一般来说,山区易形成冰雹.</h3> <h3> 考考大家:冰雹是哪种农作物的克星?</h3> <h3>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h3><div></div> <h3> 还有霜冻,干旱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大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孩子们永远保留一颗好奇心,你们会拥有更多更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天气预报篇</font></b></h1><h3><br></h3><h3> 天气预报都报那些内容?</h3><h3>3月25日:多云到阴,夜晨有小雨,偏东风1-2级,气温:9~17℃;</h3><h3>这些数据哪里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气象观测站就知道啦!</h3> <h3> 测地表温度,两位男生一上来就迫不及待的站了上去,你们不会以为是当年曹冲称象的工具吧!</h3> <h3>大型蒸发仪</h3> <h3>测降水</h3> <h3>测固态降水</h3><div><br></div><div>像一杆称,称重的方法</div> <h3>测降水量</h3> <h3>这个不知道啥?有人记得吗?</h3> <h3>气压测量仪</h3> <h3>测风向,风速</h3> <h3>测能见度</h3> <h3>测室内温度</h3> <h3>测降水</h3> <h3>测雨仪</h3> <h3>测冻土</h3> <h3> 这些仪器每天记录着瞬息万变的天气数据,传送到终端电脑,就可以读出,完全实现了人工智能。为了正确的收到天气信号,观测站必须建在地势高的地方,周围不可有建筑物挡住,为何气象局在小山头上?大家明白了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科学的魔法篇</font></b></h1> 这又是什么秘密武器?在《三国演义》中,大家还记得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吗?周孔二人都达成共识,用火攻,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周郎“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时曹操判断也是,“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诸葛亮设坛祭神“借东风”,在所有人眼里,诸葛亮是个神仙,有呼风唤雨之能。<div> 其实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div><div> 这一切应该是诸葛亮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帮他借来东风。三国演义里面脍炙人口的典故好多啊!非常值得大家细读,精读。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多用心结合你们爱思考的大脑,你们也会发现好多科学原理的。</div><div> 诸葛亮的呼风唤雨之能,古时候法师向天祈雨,被人们让为是他们个人的特异功能,会魔法,其实是他们利用了科学原理,如今人类把这些科学原理用在生活中,做到了人工增雨,增雪……。2018.1.6屏南县就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解决了冬季干旱缺水,饮用水不足等问题。让我们看看神奇的人工增雨设备吧!</div> <h3> 增雨火箭弹,又叫增雨弹。是一种用来人工降雨的炮弹。这些炮弹不是作战用的杀伤炮弹,弹头是改装过的非金属外壳弹头,内部除了少量炸药外还装有碘化银颗粒,是专门特制的特殊催雨炮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工作原理</b></h1><div> 火箭从地面上发射催化剂。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一定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增雨与冷云催化增雨两种。欲要暖云层(温度高于0℃的云层)降水,就得使云层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密度数,要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撞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1.0毫米的雨滴以便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密度数较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层中,人们使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形成许多大云滴,就可更进一步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层 降水,就得使冷云层上部的冰晶密度数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密度数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量。</div> <h3> 最后奉上一则:哲理小故事与大家共勉。 </h3><h3> </h3><h3> 托比和马克是一对好友。一次,他们去山里探险,不料迷了路。这期间,马克的腿受伤了,他们得抓紧时间找到下山的路。</h3><div> 一天早上,马克腿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对托比说:“你自己走吧,我连50步都走不了了。”<br></div><div> 托比问他:“那你可以走49步吗?如果可以,那我们出发吧!”</div><div> 马克咬咬牙站起来,托比扶着他走了49步,然后坐下来休息,接着又走了49步……<br></div><div> 第二天早上,马克的伤口更肿了,他沮丧地说:“这下连20步都走不了了。”<br></div><div> 托比又问:“那么你可以走19步吗?”<br></div><div> 马克摇头苦笑。托比扶着他往前走,每走19步就休息一会儿,接着再走下一个19步……</div><div> 第三天,马克的腿疼得更厉害了,他哭着说:“你自己走吧,我一步也走不了了。”<br></div><div> 托比笑笑说:“你可以走半步吗?可以的话,就继续吧!”于是,他们就半步半步往前走。傍晚,他们终于看见一座正冒着炊烟的房子——他们得救了。后来,马克经常这样说:“感谢托比,是他教会我永远也不要放弃,哪怕连一步都走不动了,还可以再走半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出口。”<br></div><div><br></div> <h3> 科学无止境,孩子们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坚持不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祝你们快乐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