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凉山,自第一次到第三十次(2018年3月),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我自己才体会得到,有多少次我都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有时我们做一件事,尤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坚持做好一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有许多困难,但最终会让你露出笑脸。阳光终会穿出云层普照大地的。</h3><div>回想当年进凉山的艰难,再看看今天宽敝的油路,还有通往乡村的水泥,这一系列的变化真的是太巨大了,说真的,在凉山工作的人太不容易了,应该为他们的努力而点赞,更为凉山扶贫的支教老师和工作者点赞。</div><div>记得去年我在四吉村时遇上一支教的毛老师(18989474108),大学一毕业便来到了凉山支教,来到了四吉村,这儿的校舍是村中最漂亮的,但交通和通信都很落后,他若要与外界联系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山顶上有一处位置正好有移动信号,一年多来,他就是这样与他的家人和外界联系的。当时我们正从四吉村返回,半路上见一年轻的小伙子正往山上走,便请他上车带他一程。在车子与他聊了起来,他说他从浙江杭州来,父亲是浙江,母亲是江西上饶的。也许世界真的是很小,我说:这样说来我们还是老乡呢,我是上饶的。小伙子说他今年5月底也要结束他的支教生活回杭州了。这一年半的支教生活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自己的世界观和对于生活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凉山,教育扶贫才是真正的出路。</div><div>走出大山,这是每个山区孩子一共同的心声,但我们如何走出这大山,走出去之后你能生存下去吗?知识,技能才是支撑你前进的动能。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常常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读书要学习,要靠自已改变自已,他人的捐赠只是暂时的,最终得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勤奋。</div><div>年前习总书记的大凉山之行将彻底改变大凉山的面貌,脱贫攻坚有望再度提前。也可告慰当年彝海结盟的刘伯承和小叶丹了。祝福凉山,祝福彝族老乡们。</div><div>我想,凉山我再拍上五年,把整个扶贫脱贫攻坚战拍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专题,如今已有11万张的图片资料,许多地方均不复存在了,前后各一百张图片一定给人会有许多的记忆和联想。</div> <h3>大凉山,人文摄影的天堂,它给予你的不仅仅是图片,更是一种精神,只要您深入去了解了,这里尤如一座矿藏,可以任由您去开采。作为人文摄影师,如若您连凉山都没来过,那未免也太可惜了。</h3> <h3>查尔瓦,凉山彝族的符号,它承载了彝族数千年的文化。</h3> <h3>童年的乐趣就是玩乐,只是现今的城里孩子早已没那快乐,整天的作业、钢琴、舞蹈、书画、手工。。。。。。</h3> <h3>剪羊毛节给老乡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为年轻人提供了结交的时机,恋爱也许就从这里开始。</h3> <h3>这对孤儿让人看了真的很心疼。</h3> <h3>交易市场上有多少这种特征明显的彝族老乡啊</h3> <h3><font color="#010101">蓝天下勤劳的彝族老乡</font></h3> <h3>赶集的人们总是一批又一批的。</h3> <h3>赶着马车去赶集</h3> <h3><font color="#010101">火把节上漂亮的彝族姑娘</font></h3> <h3>集市上吃上一碗凉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有时走上十几里地就为了这碗凉粉。那时你想拍的镜头到处都是</h3> <h3>薄雾下准备上山砍柴的人们陆续从这里走过,你只需拿着相机在此等候着拍摄。</h3> <h3>这位小女孩是被上背着一个小弟弟,手中拉着一个小弟弟。她有多大?11岁,这个年龄在城里绝对还是父母的掌上宝贝。</h3> <h3>这是寡妇曲比家砍柴归来,那日天空中正飘着雪花,她带着五个孩子砍柴回来,可能有影友会问这画面一定是摆出来的,但这幅作品那日的确是抓拍到的,后来因为其他有几位影友没拍到请她一家人又来回走了两遍,再要她们走一遍时我没同意,因为她们肩膀上的柴禾都有上百斤重。人文纪实首先是得有人文关怀才对,咱们不能因为想拍一幅作品而把别人不断的折腾。</h3> <h3>大家去拍赶集都去了集市中,而我则喜欢守在村口,去拍那些前来赶集的人们,坐在那慢慢的品慢慢的拍,感觉这种表现更有味道些。</h3> <p class="ql-block">母亲,多么勤劳伟大的母亲,身背150斤左右的木柴,怀抱三五个月大的婴儿,看了让人敬仰的母亲。</p> <h3>自己也露个脸,多美的凉山云雾啊,谁说凉山无美景,在凉山我经常拍到佛光,云海,彩虹,凉山的风光同样美丽,还有那美丽的泸沽湖和恰郎多吉神山。</h3><h3>如果您喜欢大凉山的人文创作可以关注最后面的微信公众号</h3> <h3>感谢《中国摄影报》为我做的大凉山专版宣传,感谢各位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再次向您们道一声:谢谢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