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阿拉尔

晴空万里

<h3>清明 忆兄长</h3> <h3>清明。与已逝亲人对话的特定日子。以前总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要选在春季万物复苏之时来祭奠亲人。每当春季来临,枯萎的树枝冒出新芽,久睡的小草露出新绿,而故去的亲人却永远不会再现在我的面前。每当我思念父母和志杰兄,明明看到他们就在眼前,却始终走不到他们跟前。想和他们对话,他们却始终只笑不答。阴阳原来是一堵看不见的墙,触碰不到它的存在,却只用二个字就把亲人阻隔在生命之河的两岸。这种悲伤的思念之情只有淅淅沥沥的春雨才会明白。</h3> <h3>志杰兄。我们敬爱的兄长,在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在家庭最需要的时候,因突发疾病溘然长逝。十几年来一直是我们心中最悲伤的痛。</h3> <h3>志杰兄在我们兄妹中最为聪明能干。从小就爱动脑筋爱钻研,往往无师自通。还在读小学时,就能迷在矿石收音机上,一个人捯饬几天就能装配出一台象模象样的“收音机”,还能收到几个台呢。当年他拿着那台“收音机”在我们面前炫耀得意忘形的样子,经常是我们互相取笑的话题。</h3><h3>志杰热衷于无线电的爱好一直保持到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但志杰都能跟上时代前进的速度,不管什么新产品问世,他捣鼓几下就可掌握使用和修理,从收音机年代直到电脑电视,他无所不能。我总感叹志杰的大脑就是台超级电脑。</h3> <h3>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志杰兄继承了父辈的正直善良和坚强。做为长子虽比我们只大几岁,却比我们成熟许多。父亲对女儿较宽容,对儿子较严厉。志杰兄是长子,首先磨练的就是他了。那时许多生活用品要自已解决,冬季取暖用的红柳根要到沙漠里挖。父亲把志杰交给一位叔叔,带着他赶着老牛车天不亮就出发,只背着一壶水两个干馍,快天黑才回家,不知他小小年纪是怎么过来的。志杰回到家却没有说过一个苦字。父亲从来就不娇养子女,志杰从那时起就有吃苦耐劳的能力,所以后来才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冬季踏冰河打黑刺,掉进塔里木河冰窟窿的惊魂经历。那个年代平民子弟经历的艰苦志杰都经历过,而且还承受过平民子弟没有经历的苦难。文革中父亲受到冲击,他也只有十五、六岁,眼睁睁地看着造反派到家里抄家,看着父亲押在台上被批斗,却只能保持一言不发。尽管这样,志杰却懂事地主动去关心安慰父亲,而我们懵懵懂懂万事不知。在他身上,哪里还有什么干部子弟的“骄、娇”二字,只有坚韧不拔顽强精神。</h3> <h3>志杰兄的前半生写满了奋斗。和全国的知青一样,接受再教育、援助巴基斯坦上昆仑山修公路、参军、复员后再就业……一直在动荡中寻找出路。无论条件怎样艰苦,遇到再多挫折,他从来没有过怕苦和抱怨,而是不屈地继续探索。父辈的基因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性格,他在那个复杂的社会中凭自己的能力站稳了脚根。</h3> <h3>那时的志杰兄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看到他意气风发的样子,从内心感到欣慰。</h3> <h3>女儿是志杰的心肝宝贝。从小聪慧过人学业优秀。以市高考状元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才华横溢。现就职于高校已成家生子,志杰在天之灵会倍感欣慰。</h3> <h3>《陶笛》</h3><div><br></div><div>春也寂寂,秋也寂寂</div><div>一路伴随的</div><div>唯有风中的陶笛</div><div><br></div><div>吹一曲春小小</div><div>那清悦的呢喃</div><div>是小草第一次探出了头</div><div><br></div><div>吹一曲秋茫茫</div><div>那呜呜的悲鸣</div><div>是黄叶在秋风中四散飘零</div><div><br></div><div>这是一曲关于泥土的歌</div><div>却被一只陶的笛吹上了云端</div><div>顺着风吹,顺着水流</div><div>消失在天涯之旅</div><div> 一一女儿献给爸爸的诗</div><div><br></div> <h3>外孙女涵涵献给外公的诗。小才女一个哦<br></h3><h3><br></h3><h3>《雾》<br></h3><div>涵涵创作,妈妈修改<br></div><div><br></div><div>早上,窗前出现一片白茫茫的雾</div><div>它们若隐若现,飘来飘去</div><div><br></div><div>这美丽的仙女的丝带</div><div>我用手去摸,却摸不着</div><div>我假装不看它们</div><div>它们却仍在梦中萦绕</div><div><br></div><div>雾喔,它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div><div>问山,山却笑而不语</div><div>直到太阳出来</div><div>我才知道雾真的走了</div> <h3>兄妹四人年幼时合影。</h3> <h3>六四年离开长沙时的合影</h3> <h3>四兄妹长大了。志杰就是我们的领队。</h3> <h3>兄弟二人均被父亲送进了军营。记得送志杰参军走时,父亲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只说了一句话“当兵就是为打仗做准备。万一打起仗来,只准往前冲绝不许后退!”这种意志上的锤练造就了志杰兄的坚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对志杰来说还真是真实写照。</h3> <h3>但志杰兄也有柔情一面。一直对年幼的弟弟牵肠挂肚,有机会就要去看他,尽可能地照顾帮助他。在这张兄弟合影照反面有志杰的亲笔题字。惠敏在整理志杰的照片时无意中发现他的手迹,顿时泪水长流,我们也都瞬间泪奔。见字如面,志杰兄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志杰兄,你知道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你吗?长兄如父,还有什么能比亲情情谊更深。</h3> <h3>文革中的合影</h3> <h3>小妹在高考恢复第一年考取武汉大学。临行时志杰带着弟妹的合影。这是他最为骄傲的一天。</h3> <h3>兄妹四人在山西老家的合影</h3><h3>从小,志杰就不愧为我们的老大。四个人中无论大小事都由他决定并带着我们做,但他从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而是身体力行。父亲去世后他更是主动承担起大家庭的重担替母亲解忧,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困难,把一大家人聚拢在了一起。</h3><h3><br></h3> 志杰和战友的合影<div>志杰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尤其笛子吹得好。笛子独奏往往是保留节目,在部队受到战友和领导的喜爱。由于会演奏多种乐器被调到文艺宣传队,在这里志杰的才艺得到最好的展示。</div> <h3>志杰在学校时除了他的聪明过人学习优秀外,没有少爷脾气和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使他的同学缘特别好。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因此好朋友众多。踏入社会后大家各奔东西,加上那时通迅落后同学们逐渐失联。但只要提起志杰,个个都说他好称赞他的优秀。当互联网把同学们联系起来时志杰已惜别大家了,同学们得知消息个个扼腕叹息。2009年我在乌鲁木齐遇见志杰的好朋友发俊大哥,他非常难过,聚会时举起酒杯,把第一杯酒奉送给志杰,洒在新疆的大地上,送去深深的哀思和情意。志杰把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留在了阿拉尔,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h3> <h3>接受再教育时的合影</h3> <h3>这是最珍贵的一张全家合影。第二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了全家合影照。</h3> <h3>志杰在塔管处家门口的留影。</h3><h3>这张照片象极了我们的父亲,特别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那种神态,眼神中充满了刚毅坚定,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不愧是军人的后代。</h3><h3>志杰第一次病倒就很凶险,在医院抢救了几天几夜才脱离危险。康复后有一次我处于好奇,问他“你在昏迷不醒时看到了什么?”我本以为他要么是看到了父亲要么是看到奈何桥,谁知他说“我回到了阿拉尔。看到了九团、二管处、塔管处。在找我去过的地方。”听到这个回答,我才知道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深深爱恋着阿拉尔这片土地,这个给他痛苦、磨练和欢乐幸福的地方,这个留住父亲灵魂的地方。当他的魂魄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最后一次来看望这个在他生命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地方。他要将他的魂送回阿拉尔,永远和父亲在一起</h3> <h3>2014年我回到阿拉尔,来到我们兄妹曾经居住过的小屋。可已是时过境迁人去屋空。但这里有我们兄妹太多的记忆,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年父亲就曾说过“我死了以后,就埋在阿拉尔”。而志杰兄,在他命悬一线的最后时刻,也直奔那块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魂归阿拉尔。两代人的魂魄都献给了阿拉尔。我想,当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也会把我的魂安放在这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