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田教师百人印象》,是我的大学同学陈祥俊先生为福田教师所作的一部微型人物传记,亦堪称是一部深圳教育界的群英谱。近日,我将其全部文字从头至尾细细地咀嚼了一遍,令我击节赞叹的是,在其4万多字的篇幅里,竟浓缩着深圳教改的万千气象!读来引人入胜,很有味道!</h3><h3> 味道之一,是其题材广泛,而主题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本文以100名教师为题材,其对象不可谓不广,而作者所涉笔之事却并不广泛,而是仅仅瞄准了他们所做的那特定的一件事,即推行"教与学方式转变",这就使人觉得很是新鲜独特。写100个人去做同一件事,或者说,写同一件事由100个人去做,一人一人地介绍,一篇一篇地描述,满篇都是两个字:"转变"。或许有人要问:有这个必要如此繁复地去写么?答曰:"有"!要理解和接受这个答案,其前提是:你必须要知道,"教与学方式转变"这件事对教育界是何等的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前途命运问题!就提升教育质量而言,它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根本条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常言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在此,作者将其"转变"之事,不惜用了100个人的材料,整整说了100遍,这足以见其极端重要性了。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却一直处于老生常谈的层面,人们一向是清谈多,而实干少,甚至只谈不干,以致老式课堂上,依然普遍存在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一派死气沉沉的衰落景象。老师们喜掉书袋,学生们必背书本,培养出来的多是些高分低能、甚或低分低能的书呆子、二愣子,这于国于民何用之有!这种教与学的方式,早已成为中国教育之膏肓大患,亟待疗救。好在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令人振奋的是,近些年来,在深圳福田学校的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转变!这一划时代的转变,是在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先生的顽强坚持、精心筹划和亲自率领下、在福田学校的广大师生员工们同心戮力、锐意改革、以"翻转课堂"为出发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努力下而实现的。在这个挑战传统、破旧立新的"转变"过程中,曾先后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动人事迹。这些深蕴着现代师道、凝聚着智慧结晶的宝贵题材,在作者笔下被再次激活了。作者以《印象》为"舞台",重新导演了往日教改"转变"的一幕幕精彩好戏。他让这100位教师鱼贯式出镜登场,各显奇招,以其生动活泼的课堂案例,多角度、多层面地立体式地诠释了"教与学方式转变"这一重大主题。福田教育的这种课堂"转变",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国民教育史无前例的改革成果,无疑是具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这一宝贵成果的取得,福田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先生是功不可没的,而《印象》中的百位教师更是功勋盖世!同时也必须指出,福田学校投入到这一"转变"中来的、并为其做出了不朽贡献的老师,是远远不止这100人的,应该说,福田区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转变"的功臣!可惜的是,我的老同学说了,他没有超强精力把大家都写进《印象》中来,只能抱歉地暂写这100人了。而在我看来,能写出这100人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其所费之心力和功夫是令人赞叹的,若无有对此"转变"的情有独钟和意难释怀的激荡与煎熬,老同学岂有这般耐心和毅力!</h3><h3> 味道之二,是其故事生动,人物鲜活,仿佛使人亲临其境。写100个人做同一件事,能写得百人百招,各有千秋,恰似高手对弈,局局皆新,从而使人物高度个性化,绝少雷同与撞脸,这真是不易!而且,写人状物,更是文笔洗练,功力独到,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每个人物都仪态潇洒,音容袭人,其个性特征甚是鲜明。他们或青春年少,魅力四射;或足智多谋,庄重稳健;或豪放或内敛;或泼辣或文静等等,读来,仿佛人物就在你面前,你正在听他们亲切交流,推心置腹,也正在看他们频频展示"转变"的新套路新成果。我虽与他们无一相识,而读了《印象》之后,许多人物便在我脑海里有了栩栩如生的印象,他们都是那样的学富才高,机敏聪慧,又是那样的可亲可信、可敬可爱。一个个花样年华、活力奔放的年轻老师让我羡慕;一位位功底深厚、成果累累的特级教师令我敬仰。真惋惜和哀怜自己生不逢时,年少时一直未能遇上、也根本无法遇上如《印象》中那样的优秀老师。同时,我也欣然祝福如今的孩子们,终于有了绝不会再去误人子弟的好老师了。</h3><h3> 味道之三,是其情濡词句,义染篇章,读之摇人心旌,动人肝肠。一个"情"字,贯穿了《印象》始末;一个"义"字,统领着《印象》百篇。作者用饱含激情、充满爱意的生花妙笔,忘情地描述和赞美了《百人印象》中的每一个人,文中屡屡出现"我的好兄弟"、"我的好同事"、"我欣赏的老师"、"我喜欢的助手"等传情词语,其语言是那样的亲切、体己、温柔、爽朗;其意境又是那样的融彻、温馨、淳朴、豁达。这是一种"教改同志"之情的由衷表达和自然流露,丝毫没有矫情和作秀之嫌。那么,这种深情厚谊从何而来呢?就来自教改"转变"的全过程,就来自作者对职守的忠诚,对事业的挚爱。所以,凡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创新"转变"中去的教师,应该都能与作者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同时也都能受到作者的欣赏、爱戴和器重的。可以肯定,作者对这些老师的由衷热爱,绝不是出于酒肉私交和世俗好恶,而纯属光明磊落的"公交"之情,即因公而结交的职业情谊。这种情谊无疑是纯洁的,是高尚的,是洗净了铜臭气味的,是根植于传统道德土壤之中的。因此,作者与《印象》百人之间堪称是君子之交,名利淡如水,纯情甘如醴。从《印象》的字里行间,处处均可感受到这种为工作、为事业而结成的纯真情愫。</h3><h3> 应该看到,《印象》之"情"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与"义"相互映烁、融为一体的。不难理解,作者对"转变"新秀的爱,就是对守旧先生的憎;对新型教与学方式的赞美,就是对老式课堂教法的批判。可以说,一部《百人印象》,就是一部对教育界守旧势力的战表,那一篇篇"翻转课堂"、颠覆传统的"百人事迹",都是声讨"满堂灌"、痛斥"填鸭式"的檄文。而且,作者为了力推"转变",对那些横竖瞧不起教研员的领导是不买账的,对那些自以为是、顽固守旧的所谓特级教师是"不敢恭维"的,对个别领导的错误批评是表示抗议的。据此,我感到,《印象》中无不激扬着作者坚持教学改革、反对因循守旧的浩然正气和谔谔风骨!在教学改革上,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旗帜鲜明的,是坚定不移的,是不迎合世俗、不附庸权贵的,这就是"义",这就是作者为深圳市教学改革而奋力推进"转变"所彰显的凛然大义!</h3><h3> 《印象》不仅是一部情义双馨的教育改革史,更是一部藏龙卧虎的教育群英谱。文中所记载的那些才华横溢、硕果累累的黉门才俊使我大开眼界,佩服之至。在此试举几例,以飨读者。如:</h3><h3> 孙利秋,地理教研员,年纪轻轻,就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h3><h3> 姚铁龙,美女教研员。她所创设的"辩课",深受教师们欢迎,并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专家的认可,且被推荐面向全国的教育同行作展示。</h3><h3> 刘晓,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员,她一个人独立办起了一份刊物--------《福田课改通讯》,而且坚持了12年之久,出刊了100期。</h3><h3> 余云德,小学语文教研员。他原是内地某县的宣传部副部长,他与其夫人合著出版了专著《做隐形父母个性化教育的家庭故事》。2016年1月,他夫妇二人在深圳书城签名售书,且销量高居榜首;</h3><h3> 吕庆燕,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学任过教。在专业研究方面,她功底甚深,眼光独到。</h3><h3> 徐燕,原内地某报社记者,手笔好使,写文章,快而好,教育界的许多大块文章、公文讲话,都出自徐燕笔端。 </h3><h3> 杨岳军,音乐教研员,曾带领教师合唱团在国际合唱比赛中拿过金奖。</h3><h3> 徐晓红,80后,曾留学美国,高水平高颜值的小学英语教师,翻译出版了一部教育学著作《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h3><h3> 刘宏伟,传奇性老师。她原在艺术团工作,专业是二胡,并没有做老师的经历,但她来深圳后,却很快把自己打造成了闻名全国的音乐学科著名的特级教师。</h3><h3> 孟丹丹,小学美术老师,她所创新的纸蜡染,运用于美术教学,并获得了国家专利。</h3><h3> 上述这些老师,可谓是深圳教育界之精英,个个出类拔萃,高才捷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思想"!"有思想"是作者对其属下老师们的最高评价。那么,有什么"思想"呢?窃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学术思想,只有学术思想,才能将老师提升到一个"学者型教师"的崇高境界。上述老师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能够公开出版自己的学术专著,这就是他们"有思想"的最权威的体现,这表明他们的认识力、思辨力、研究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都已达到了本专业学界的前沿水平,也表明他们都已初步具备了学者型教师的专业资质。我由衷地敬佩这些既有学术思想、有学术成果的学者型教师!</h3><h3> 领略了百位教师的风采,见识了百位教师的绝技,这是我读《印象》的重大收获。《印象》是一份很有历史价值的读物,它所忠实记载的福田区教学改革的人和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标志,都将成为深圳教育史上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能录入《印象》的百位教师,都是有可能彪炳史册的。且不谈奢望吧,仅是能被作者青睐而颂以笔墨、传播网上这件事,就值得大家荣幸和自豪。</h3><h3> 感谢作者为《印象》倾情倾力,劳心劳神!</h3><h3><br /></h3><h3> 要战通</h3><h3> 2018年3月28日写于深圳手机</h3><h3> </h3><h3><br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