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平江,古称三苗国,这里沉淀着四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学家发现,曾在平江县献冲五星村舵上坪和嘉义早仑汨水旁边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h3> <h3>春秋时,平江属楚附庸罗子国,后被楚吞并。秦朝时期,置罗子国为罗县。罗子国,这个商、周时期的王国,不知什么原由,在古代史料中一片空白。让我们后人无法深入其中,想追寻它的脚步、它的风采,只能是扼腕叹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罗子国国土面积,肯定要远大于现在的平江县管辖范围。</h3><h3>汉末(公元172~178年),将罗县东部划为汉昌县;三国又将其改为吴昌县。</h3> <h3>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析湘阴县东境置昌江县;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为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以县治周围地势平坦,江水至此平静无波,改称平江县。<br></h3><div>平江县城旧城中心原名鹤岭,处县境中部略靠西南。唐元和四年(809年),原昌江县治由中县坪迁此。县域建制,1935年名汉昌镇,1950年12月改名城关镇,后又改为汉昌镇。</div><h5><br>(清朝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的《平江县志》)</h5><div><br></div> <h3>藏品简介:本人搜集到的湖南平江县珍稀藏品绝大部分都是从网上淘到的。这些流入民间的珍稀藏品由于持有者文字介绍有限,许多历史资料都是我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平江县志》和《平江古今》等史书上获取。数百张藏品照片由于截取时间不同,藏品分列不可能全部按时间先后次序排位,各类品种也只是尽可能排列在一集。文字描述也是尽可能尊重历史,但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有的藏品在文字描述上可能会出现误差。本藏品分若干集,希望本人挖掘到的少数珍贵藏品对历史专业人士有所帮助。</h3><h5><br>(此作为平江画家黄慷侠老师画的“汉昌记忆”)</h5> <h3>清同治年间的平江北乡图</h3> <h3>清同治年间的平江南乡图</h3> <h3>民国十六年(1927年)绘制的湖南平江县虹桥乡天岳关军事地图</h3> <h3>民国十六年(1927年)绘制的湖南平江县南江乡上塔市军事地图</h3>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民政厅印制的平江地图。</h3>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民政厅印制的平江县城图。</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平江交通示意图</h3> <h3>1966年,平江县农田基建指挥部绘制的平江水轮泵站分布示意图。</h3> <h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湖南平江县地图</h3> <h3><font color="#010101">平江勇 (1853~1869),晚清重要军事力量、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湘军名将李元度、张岳龄、余虎恩等率领下,曾豪迈地喊出了“撼山易,撼平江勇难!”的口号,在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平定陕甘宁、收复新疆等晚清列次战事中,平江勇将士东突西征,取得了大小上百场战役的胜利,涌现了五百六十八名杰出的平江藉湘军将领,被晚清历任皇帝赐以将军衔,其中相当时下称谓“上将”衔的提督、总兵,就有五十二人。这五百多名将军,在平江保留完整的《同治县志》中,其出身、功名都有详尽的记载。</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军兴以来,殁于国事之平江勇,计有八千四百余人,平江以蕞尔之邑,捐躯报国者至八九千人多,可谓烈矣,皆列入祀典,守土官春秋致祭。</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平江勇少数将领名录:</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余虎恩,字华南,号勋臣。平江浊水人,由平江营入老湘营,从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继而从左宗堂收复新疆,戎马征战三十余年,以军功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赐号奇车博巴图鲁,光绪二十三年以世职兼袭职,晋封二等男爵、赏头品顶戴、赏穿黄马褂。授喀什噶尔提督,统武卫中军十营拱卫京畿。诰授武职正一品建威将军,事载《清史稿》。</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李元度,字次青,平江爽口沙塅人,以举人入曾国藩幕府参谋军事,文韬武略,以军功累保赏花翎布政使衔,官云南、贵州按察使加三级,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事载《清史稿》。</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岳龄,字子衡,晚号铁瓶道人,平江瓮江人,以平浏团练使入湘军,以军功累保赏花翎布政使衔,官甘肃、福建按察使加三级,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事载《清史稿》。</span></h3><h3><br></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钟有思,由武字营以军功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赏号制勇巴图鲁,赏穿黄马褂。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钟昌勤,字志清,号崇轩,咸丰庚午科进士,后入川,以军功累保花翎盐运使衔加四级,官四川宁远府知府,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span></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5><font color="#010101">(下图为同治二年清军士兵名册,内有湘军平江籍钟有思等武字营清兵布标。)</font></h5> <h3>李元度(1821年-1887年),汉族,湖南平江县人。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清朝大臣,学者。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4岁丧父。18岁中秀才。二十三年以举人官黔阳县教谕。著有《国朝先正事略》60卷、《天岳山馆文钞》40卷、《天岳山馆诗集》12卷、《四书广义》64卷、《国朝彤史略》10卷、《名贤遗事录》2卷、《南岳志》26卷等。其中《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清朝一代有关文献材料,尤为巨著。还主纂同治《平江县志》,《湖南通志》。光绪13年升任贵州布政使,同年九月廿七日(1887年11月12日)病逝任内。</h3><h3><br></h3><h5>(下图为李元度当年为友沈昂仁新造雅居书写雕刻烫金的“迎秀楼”横匾和自用的眼镜盒)</h5> <h3>李元度当年编著的清朝私塾课本《小题正鹄》</h3> <h3>余虎恩(1836—1905),湖南平江浊水乡白园村人,清朝将领,人称余蛮子。少孤贫,喜读书。积勋至副将。擢总兵,赐号精勇巴图鲁。晋提督。易勇号奇车博。赏黄马褂,除陕安镇总兵,予云骑尉世职,改予一等轻车都尉,并二世职为二等男爵。授喀什噶尔提督,未上,留统武卫中军十营。</h3><div>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余虎恩以“年老体弱,伤病复发”为由,奏报朝廷,准予解职,以提督衔回到平江金窝。回故里后,他出资建“永储仓”,捐资储粮,赈济贫苦百姓;修建义渡两处,方便过往行人;资助天岳书院扩建校舍,增设学田。由于他唯善是举,造福乡里,深受父老乡亲的拥戴。</div><div>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余虎恩病逝于平江,享年70岁。到清王朝覆亡时,余家帅府之名已不复存在,唯有一代名将英名流传于世。</div><h5><br>(此书法为余虎恩晚年在老家所作。)</h5> <h3>同治五年(1866年)湖南平江县官印地契</h3> <h3>清末民初湖南平江县部分票据</h3> <h3>光绪十九年(1915年),湖南财政厅局平江向玉霞房屋卖契</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循道公会为英国基督教卫期理宗的支派之一。该会的最早创立者是英国牧师名威斯理。他于1739年在英国伦敦创办基督教循道公会,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并向沿海各国发展传教。1850年,英国的传教牧师开始在中国广州传教。到1902年,发展到湖南长沙设礼拜堂。后来逐渐发展到平江县。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基督教循道公会在县城南街设堂正式传教,先后有英籍牧师14人。循道公会由华籍牧师赖逸休担任联区长。并派周永治等牧师组织4名医务员,在县城北街开办普爱医院和培元小学(循道公众学校),并在县城福音堂开设门诊。学校当年的位置</span>位于北街画桥酒厂前面的罗家大屋,可惜这栋大屋已经拆除。</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此照为1916年平江循道学校师生在学校做课间哑铃操)</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3>当年的平江普爱医院</h3> <h3>民国8年(1919年),平江师范学校在天岳书院创办,学制五年。此照是民国13年(1924年)师范学校师生在天岳书院毕业合影。一年后平江师范学校改为县立中学,学制为三年。民国15年(1926年),该校与县明伦中学合并,一年后平江天岳书院驻军,县立中学停办,学生迁往西街月池塘文庙上课。</h3> <h3>民国初期,平江人氏黄孝淮编写的《三民主义简要读本》手抄本</h3> <h3>光绪年湖南平江北街私钞</h3> <h3>民国6年(1917年)平江钱业公会发行的代铜元银票</h3> <h3>民国平江县南江桥”益新”钱庄一角光洋银票(该银票发行年代在民国19年(1930年)前后,是一种市场购物流通辅票,为确保信誉,当地五家钱庄共同连环担保。此票在市场与银元同期使用,作找零应急之用。)</h3> <h3>1930年11月25日,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成立;1931年10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在平江黄金洞牛栏坑成立;省、县工农银行同时发行铜元票和纸币,纸币面额分别为壹元、伍角、贰角、壹角、贰佰文、壹佰文六种。另外,照片中有省、县工农银行分别发行的叁角纸币,县志中没有介绍,不知何故?</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壹元纸币。</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光洋壹角纸币</h3> <h3>1931年,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光洋叁角纸币。</h3> <h3><font color="#010101">1930年8月,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嘉义周方伯元冲和谢江横水甜菜坑开办木梓印刷局和石印局;这是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券,面值大洋伍角。</font></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贰角</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贰佰文铜元纸币。</h3> <h3>1933年,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发行的面值洋银叁角</h3> <h3>1930年,湖南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芦头成立造币厂,铸造银元。当时铸造的银元有大头、小头和五角星三种,所需原料,主要靠红军到白区打土豪搜集;其次是动员群众出卖手饰。此照壹圆银币是造币厂发行银元三种之一的五角星。</h3> <h3>民国24年(1935年)平江县瓮江铺”大成裕”钱庄贰串文银票(当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元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法定的全国统一的流通货币,通称法币。一元法币可兑换6串文。此2串文当时值3角多钱。该纸币可在平江县境彼此信誉好的商户之间通用,也可将此纸币合成六串文后到“大成裕”钱庄兑换一元法币。)</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国平江县北乡柘庄华龙”新华兴”钱庄发行的贰串文私票,凭票即付。</font></h3> <h3>民国平江县北乡钟洞上段”瑞生祥”伍角私票(当年抗战胜利后,因国民党发行的法币、金圆券严重贬值,平江县城镇乡村私商钱庄应运而生,连店铺街摊都可以发行票币,此票系当年平江县钟洞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北乡”瑞春堂”500文私票,此票系当年平江北乡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梅仙黎仟坪”元義斋”贰角私票,合成壹元后可在“元義斋”钱庄兑换等同面值国钞。</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杨源洞”同义堂”伍佰文私票。此票系平江西街汉新石印代印。</h3> <h3>民国平江县瓮江乡德昌隆壹元私票(此票系当年平江县瓮江乡某人氏发行)</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伍佰文私票</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叁佰文私票</h3> <h3>民国平江县正西乡张家陂”又新号”壹佰文私票</h3> <h3>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因市场金圆券贬值,零钞严重不足。平江县商会及时发行壹元临时流通券,解决市场零钱短缺危机,流通券合成五圆后可到该商会兑换等同面值国钞。</h3> <h3>民国十六年(1927年),湖南平江县第四区六乡苏维埃政府向当地乡亲打的借谷条。</h3> <h3>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第一平江起义团在平江城举行起义,上午10时,彭德怀在团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之后,宣布实行士兵会章程,为工人农民服务。上午11时半,部队在城郊男子中学(原天岳书院)操场举行誓师大会。11时许,在盛暑烈日之下,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勇士,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h3><h3><br></h3><h5>(这是当年追悼平江惨案烈士大会会场)</h5> <h3>下午1时许,平江县城内军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平江县城。<br></h3><h5><br>(平江起义原址的天岳书院,民国照片)</h5> <h3><font color="#01010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平江旅省学友会第一期会刊</font></h3> <h3>1937年,在延安抗大读书的平江籍战友在一起合影(中排左三:张震,上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中排左四:苏振华,上将,上海市委原第一书记,海军原第一政委;前排右二:赖毅,中将,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后排左三:钟赤兵,中将,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国家科委原副主任。)</h3> <h3>1937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发表《对全体人民及一切白区武装部队的宣言》</h3> <h3>民国28年(1939年),湖南平江县北乡白雨湖(俗称白米湖)村买卖契约</h3> <h3>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平江县税务局纳田赋券单据</h3> <h3>民国31年(1942年),平江国民兵团部收据</h3> <h3>民国31年(1942年)湖南平江县国民教育师资假期训练班证书</h3> <h3>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平江县田赋券收据。</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国34年(1945年),湖南平江县自卫经费监委会纳田赋券收据</font></h3> <h3>抗战期间,军政部后方医院给平江县东郊乡第七保发的收容通告</h3> <h3>民国22年(1933年),湖南平江剿匪筑路局纳筑路捐粮款收据</h3> <h3>1938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从平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杨森部突然袭击我新四军驻平江加义通讯处,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中共湘鄂赣组织部长罗梓铭、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秘书兼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曾金声、中共湘鄂赣特委秘书主任吴渊及通讯处工作人员吴贺泉、赵绿吟等惨遭杀害,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平江惨案”。毛泽东在”平江惨案”发生后,愤然写出:《用国法制裁反动份子》,全文登载民国刊物《解放》第81期。</h3> <h3>民国28年(1939年),湖南民众抗日自卫团平江县第五联征收款收证单据</h3> <h3>民国32年(1943年),湖南平江县田赋管理处纳田赋购粮给据证</h3> <h3>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平江县农会会员会费收据</h3> <h3>194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发行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湖南平江解放消息。</h3> <h3><font color="#010101">1949年7月23日,上海版《大公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湖南平江解放消息。</font></h3> <h3>上世纪五十年代湖南平江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开药处方笺</h3> <h3>1952年6月30日,《新湖南报》在头版头条登载平江烈军属及荣军代表上书毛主席致敬信。</h3> <h3>1953年2月28日平江县土地房产证</h3> <h3>1954年平江人民医院新生儿出生证明</h3> <h3>1954年,平江县优抚模范代表会议赠送给模范代表的笔记本</h3> <h3>大跃进时期,湖南平江县瓮江乡被树立为全国三面红旗学习先进典型;1958年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根据瓮江乡的先进事迹,到平江县瓮江乡实地拍摄了一部名为《翠谷钟声》的故事影片。影片于1959年3月1日开始在全国公开放映。电影编剧葛型,由著名演员刘琼导演(海报上所标明的编剧和导演名字相互颠倒了),叶向云主演。</h3> <h3>电影《翠谷钟声》故事简介:1958年的春天,党的大跃进指示震撼了这个富饶的翠谷山村。县委书记到了瓮江乡,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了乡今年的跃进指标:“万斤薯,千斤户,亩产一千三,争取一千五,茶叶增一倍,生猪八头户户有,每人收入一百元。”中农施德厚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李非凡和柯老相及许多社员信心百倍,提出深耕、密植、多积肥、多施肥等具体措施,一定要完成这个计划。于是积肥运动开始了……</h3> <h3>《大跃进中的一个乡》是新华社记者到平江县瓮江乡实地采访后,根据这个乡在大跃进中的许多先进事迹而写下的纪实通讯文章。全文有非常强烈的时代印记。</h3> <h3>1958年底,彭德怀元帅来到平江县委会常委会会议室(县委会西北侧,现已拆除改为一栋4层8户宿舍)和当地老人亲切交谈。</h3> <h3>1962年,由平江籍老革命吴自立将军和编剧郑洪,诗人未央联合编写的剧本《平江(湘江)怒潮》,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怒潮》,导演史文帜,由著名演员邱金主演。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并成为平江人民的骄傲,影片成为永远的经典。当时发行的《怒潮》连环画也受到小朋友的追捧。</h3> <h3>电影《怒潮》不但影片成为经典,两首歌曲也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几十年来长盛不衰,成为了许多人保留必唱的歌曲,成就了一段传奇。</h3> <h3>1964年湖南平江县人民委员会农业纳税通知单、收据和存根</h3> <h3>李元族,平江人氏,系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h3> <h3>文革时期造反派组织出版的《烈火报》,对江渭清和彭德怀大肆污蔑,进行人身攻击。</h3> <h3>文革时期,造反派对”平江革命斗争史”大肆污蔑,大唱反调。这是当年造反派在报纸上写出的所谓批判文章。</h3> <h3>江青对吴自立等人根据平江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编写的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怒潮》而写下的所谓批判稿上写下的所谓批示(一)</h3> <h3>江青对吴自立等人根据平江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编写的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怒潮》而写下的所谓批判稿上写下的所谓批示(二)</h3> <h3>1969年,平江县农机厂五七学校革委会赤脚医生班编印的《农村常用单方》油印本</h3> <h3>1970年,平江县农机厂五七学校革委会湘机职工医院翻印的《农村常用单方》油印本</h3> <h3>平江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1971年农业税纳税通知单、收据和存根</h3> <h3>1973年4月7日,《湖南日报》刊登介绍平江献冲采育场知青连扎根林区先进事迹的通讯文章。</h3> <h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江火花,当年的平江火柴厂生产出的火柴远销国内外,属平江地方工业支柱产业。</h3> <h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江火花</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用平江火花和邮票从外地寄往平江的实寄封</h3> <h3>1978年,平江县时任县委书记谭世雄在献冲公社五星大队参加春耕积肥生产劳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