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一次,果断报名叙事治疗系列培训,想要让自己再次进入系统学习的状态,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所改变!</h3> <h3>果然三天课程浸泡下来,感觉很多体验迅速飞回来,很快对接新经验。</h3><h3><br></h3><h3>以前在贝曼老师的萨提亚家庭治疗专业课上的学习,知识连同体验一一被激活。</h3><h3><br></h3><div>后现代,人本,人和问题的区分,以及没有绝对固定的顺序等,让我更加喜欢这样的非结构化的探索生命,和不同生命同在的方式!</div><div><br></div><div>首先用这种方法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在更一致的状态下工作事半功倍!</div><div><br></div><div>咨询的态度比技巧更重要,关系比技能更重要,与生命同在比教会他东西更重要!</div> <h3>2018.3.22学习体会</h3><h3><br></h3><h3>1:咨询师所能做的是帮助当事人重构故事,发现资源,发现更多可能性,从更积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先入为主地评判,不急着下结论,不马上给建议,而是带着好奇多问几个问题,让当事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产生更多选择,而不是陷在某个两难选择或者没有选择的境地,希望就产生了。同样,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咨询师自己身上。</h3><div><br></div><div>2:我们主张更多的对话,少一点强行分析、填塞、命令、强制和说教,多一点平等,少一点角色固化和限制性信念,并对此有所觉察!</div> <h3>2018.3.23学习体会:</h3><h3><br></h3><h3>1:眼前的人是最重要的,不能把书本规条置于人之上。与人同在更重要,胜过照本宣科!</h3><div><br></div><div>2:给予来访者更多耐心,好奇每一个生命经验,慢下来再慢下来,把诠释权还给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定义和描述问题以及影响和评估!不以自己的喜好来评判来访者。<br></div><div><br></div><div>3:允许自己走弯路、犯错误,但是力求尽快觉察并紧跟来访者,调整自己的预设,更加空杯心态去好奇和提问!</div> <h3>2018.3.24学习体会</h3><h3><br></h3><h3>叙事是一种</h3><h3>充分接纳的态度,不轻易有倾向</h3><h3>最大平等的对话,不轻易有高低</h3><h3>更加多元的对话,不轻易下结论</h3><h3>去权威化的对话,不轻易强行塞</h3><div>去唯一性的对话,价值观不窄化</div><h3>保有好奇地发问,不轻易以为懂</h3><h3>允许反复的前行,不轻易泄了气</h3><h3>允许犯错的冒险,不期待一路畅</h3><h3>增加生命的丰厚,而不是深入挖</h3><h3>拓展生命的可能,而不是陷进去</h3><h3>翻转感受的视角,不轻易固化之</h3><h3>拥抱立体的自我,不轻易分别心。</h3><h3><br></h3><h3>类似太极,多种并存,</h3><h3>黑中有白,白中有黑,</h3><h3>此时非全白,彼时非全黑,</h3><h3>松中有紧,紧中有松,</h3><h3>此时非全紧,彼时非全松,</h3><h3>进中有退,退中有进,</h3><h3>此时非全进,彼时非全退</h3><h3>冒险中有稳定,稳定中有冒险</h3><h3>此时非全然冒险,彼时非全然稳定</h3><h3>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h3><h3>里面有松动的例外,</h3><h3>还有持续活下去的资源,</h3><h3>我们协助看到那些被忽视的部分,</h3><h3>让来访者自己诠释和决定!</h3><h3><br></h3> <h3>感谢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黄浦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为我们创造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可以如此浸泡在里面。</h3><h3><br></h3><h3>感谢台湾彰化辅导与咨商学系林杏足教授的行云流水,生动幽默的授课!</h3><h3><br></h3><h3>我们六月再见!</h3> <h3>2018.6.28学习体会</h3><h3><br></h3><h3>叙事治疗进阶工作坊,可亲可爱的林杏足老师讲起课来自带投入感,不跟随都不行!</h3><div>1.把问题和人拉开距离!问题≠人!</div><div>2.让所有的“理所当然”陌生化,保有好奇</div><div>3.心理位移书写可以用于自我整合疗愈</div><div>4.咨询师基本功:看待人的视角和提问能力</div> <h3>第二天了,感觉进入状态了,一整天都很专注,没有打瞌睡,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h3><h3><br></h3><h3>相信自己的身体会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状态来应对!</h3> <h3>2018.6.29 学习体会</h3><div>1.当事人拥有对自己生命故事的诠释权。</div><div><br></div><div>2.要回到经验本身去谈论,多谈一点。</div><div><br></div><div>3.用当事人的资源去协助当事人来面对他现在遇到的困境。</div><div><br></div><div>4.疗愈不一定要发生在咨询室里面,日常生活的陪伴和对话也可以发生疗愈。</div><div><br></div><div>5.好的关系本身就具有疗愈作用。</div><div><br></div><div>6.心中有人,脑中有技术,两个都不能少,顺序也有讲究。</div><div><br></div><div>7.通过外化,发现当事人的更有资源、更有希望、更有价值的部分,让他看到。</div><div><br></div><div>8.“进入黑暗才能看见星光”。进入黑暗,那是共情,深度共情,然后记得抬起头,才能看到星光,抬起头意味着有好的提问。没有进入黑暗,就拉着当事人去灯火通明的地方,他是不会跟随的,会遇到阻力。</div><div><br></div><div>9.每一次在跟当事人工作的时候,卡住的地方、起伏很大的地方,都需要对自己做一个细致的觉察,也是生命派给咨询师的礼物,如果找到合适的督导,那会有更大的收获。</div><div><br></div><div>10.提问可以从时间的位移、空间的改变、重要他人的视角、关系、对比等视角来切入,让当事人丰富自己的生命故事,进而可以看到那个有希望的绿线故事。</div><div><br></div><div>11.绿线故事可以和红线故事并存,并不一定要替代掉。</div><div><br></div><div>12.在黑暗的世界里可以多停留一会儿,让当事人有充分的表达。</div><div><br></div><div>13.关系都是共构出来的,所以当事人总是可以做一点什么来重写问题故事的。</div><div><br></div><div>14.信任关系不是那么理所当人建立起来的,允许当事人一遍遍地尝试和试探。</div><div><br></div><div>15.双重聆听:聆听痛苦的问题故事,同时也聆听资源的部分、力量的部分、自我保护的部分、善良的部分、有责任的部分等。</div><div><br></div><div>16.人在关系中失落,也在关系中成长。不经历痛苦,就得不到成长,所以当痛苦来临时,我们可以从中拿到什么礼物呢?这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的视角,也是支线故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div><div><br></div><div>17.允许个案迷路,咨询师要知道自己在哪里,然后还可以再回来。就像你永远知道方向,也知道可以陪着走多远,到哪里都可以陪着他回家。</div><div><br></div><div>18.用好奇的方式把话语权还给当事人,提问不要就是一个句点,终止了,要变成开放性的,让当事人可以继续丰厚自己的生命故事。</div><div><br></div><div>19.“没有一个人是创伤的被动接收者”,也就是说他们都有能动性,都做了些什么,或者都想过什么,要让这些部分都被看到。</div><div><br></div><div>20.咨询师的创伤经历更是一笔财富,可以借此更好地看到黑暗中的当事人,也看到这个部分是如何在咨询中产生影响的。</div> <h3>其他学员分享:</h3><div>三阶的叙事学习对于整个叙事,就像学习《蒹葭》对于《诗经》</div><div>这是文化的流淌、浸润,时间久了练习久了,就会有更多自发性、生成行、文化性的东西,就好像咨询师不断的自我觉醒:我还有叙事的视角可以切入和运用。</div><div> 当然,回到咨询中来,我们也需要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div><div>咨询时,我就是咨询师</div><div>咨询结束后,我是老师是同事是下属</div><div>咨询实在卡住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别忘了寻求督导</div><div>林杏足老师课程分享:</div><div>1.“当下”就是转机</div><div>2.生命的能量很多时候并不是从正向的经验中获得的</div><div>3.太过正向积极的话,来访者的“空间”就被限制了被束缚了</div><div>4.不要怕孩子说负面的东西,在咨询室给孩子包容的、涵容的空间</div><div>5.关于例外:对于黑,白就是例外;对于白,黑就是例外</div><div>6.叙事治疗不停留在红线(问题故事),去发现绿线(支线故事)</div><div>7.来访者看起来的扭曲,也是在尝试让自己稳定下来</div><div>8.当来访者想要表达伤痛和创伤,不要太快拉他去看正向积极的部分</div><div>9.进入黑暗,去看见星光</div><div>10.如果他在主动抱怨,可能是他想要去发展,是生命的亮点</div><div>11.因为有伤痛,所以可以借此进入生命更深处。这个可以转换成理解别人的资产、通道、力量</div><div>12.聆听而不是改变</div><div>13.摘述,好奇,而不单单是赞许</div><div>14.咨询,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容许我们以专业的角色进入来访者内心最不堪的地方</div><div>15.人在关系中受伤,也在关系中疗愈</div> <h3>2018.6.30日学习体会:</h3><h3><br></h3><h3>越来越进入佳境了,学习叙事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故事,用更多的视角来丰厚认知。</h3><h3><br></h3><div>故事是一样发生了,但是看到问题还是看见希望,看到委屈还是看见力量,看见沮丧还是看见期待,看见愤怒还是看见能力,都会不太一样!</div><div><br></div><div>最后的小组对话,剪贴感想都让我对叙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div> <h3>可亲可爱的林杏足老师,从学问到装扮,都要把自己弄得很精致!</h3> <h3>一大早,就被邀请和林老师、沈老师等老师一起合影,真是很高兴啊!</h3> <h3>然后,就趁热打铁,争取到一张合影。来得早就是好!</h3> <h3>中午时分,我们“谋划”着青浦的老师跟林老师一起合影。老师讲半天课也累,况且下午讲完她需要马上离开!</h3> <h3>然后,午饭后,我们自己玩了,难得聚在一起,还有曾经的同事一起!</h3> <h3>心理老师都要美美的!</h3> <h3>我们在严肃认真的分享!</h3> <h3>来秀老师身兼双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h3> <h3>这是我的拼贴作品,双重聆听,拉开距离,主线故事,支线故事,进入黑暗,看见星光,我的俱乐部等,让我头脑中这些词汇瞬间活起来了!</h3> <h3>我们几个人一起分享的作品!</h3> <h3>这是我的作品,看看亲近的人眼中的我(这个亲近的人需要现在联系不是很紧密)。</h3><h3><br></h3> <h3>我一直以为我绘画不好,也画不出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每一次有具象都只能用抽象画来表示。</h3><div><br></div><div>这一次,我觉得很满意,是我这么些次绘画最满意的一次,从色彩的运用到构图到寓意,都很像我!</div><div><br></div><div>坚实的脚步,认准了从不轻言放弃!</div><div><br></div><div>充满了支持和爱,有鲜花和掌声,更有自己为了不成为“书呆子”而给自己增加的丰富的生活。</div><div><br></div><div>当然也会有坎坷和磕绊,但都被我踏过去了!</div><div><br></div><div>右下角波浪代表给自己留的歇歇的空间,不会被目标赶着走,有紧有松!</div><div><br></div><div>得到很多肯定,最终取得一面又一面小红旗。</div> <h3>我已经报名第三阶的案例督导了,能够用叙事的视角做个案,并得到林老师的督导,真的是很好的成长机会,期待10月的最后三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