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船山遗书》读摘(73)

问竹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船山遗书》读摘(73)</div><div><br></div><div> <b>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b></div><div> 这句话收录在《读通鉴论•卷十•三国•十二》(《船山遗书》第九册第215页),评论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略意图。</div><div> 三国时期,蜀汉有一猛将魏延,战功卓著,军事谋略也非常出众,在诸葛亮多次出兵北伐时,都积极参与战术策划和带兵打仗,可谓能文能武。魏延在对诸葛亮出祁山北伐曹魏的战术安排颇有异议,但无法说服诸葛亮。在多次随军北伐过程中,每次都请求诸葛亮让他率领一支部队,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始终不允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div><div> 关于魏延的战术是对是错,船山先生进行过分析,他说:<b>“魏延请从子年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趋秦、陇,奇兵也”</b>(魏延请求率军从子午谷出兵,直捣曹魏占据的长安,这是正兵。而诸葛亮率军绕过春山峻岭从西边的祁山出兵,直趋秦、陇地区,这是奇兵)。</div><div> 对于诸葛亮西出祁山这种奇兵能不能成功,船山先生说:<b>“非堂堂之阵直前而攻其坚,则虽得秦、陇,而长安之守自有余。魏所必守者长安耳,长安不拔,汉固无如魏何”</b>(如果不是实力强大的军队勇往直前,攻坚克关,那么即使夺取秦、陇地区,魏兵坚守长安还是绰绰有余的。曹魏一定要坚守的就是长安,如果不能攻克长安,蜀汉对曹魏也没有办法)。</div><div> 如此看来,船山先生是站在魏延这一边,也是反对诸葛亮的战术的。</div><div> 但是,船山先生又说道:<b>“而公谋之数年,奋起一朝,岂其不审于此哉?”</b>(然而,诸葛亮对北伐之事谋划了数年,一朝奋起出兵,难道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吗?)</div><div> <b>“夫公固有全局于胸中,知魏之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复也”</b>(诸葛亮自然在其胸中装有全局性的谋略,他知道要灭掉曹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知道后主刘禅不是能够起于一隅光复汉室的人物)。</div><div> <b>“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以攻为守,而不可示其意于人,故无以服魏延之心而贻之怨怒”</b>(他出师北伐进攻曹军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防守而已。以攻为守,这种想法是不可明示于人的,所以他无法说服魏延而只能使魏延怨恨自己了)。</div><div><b> “秦、陇者,非长安之要地,乃西蜀之门户也。天水、南安、安定,地险而民疆,诚收之以为外蔽,则蜀可巩固以存”</b>(秦、陇地区,并非进军长安的要地,但却是进入西蜀的门户。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地势险要,人民富强,若能收复作为蜀汉的屏障,那么蜀汉就可以巩固地存在下去)</div><div> <b>“公没蜀衰,魏果由阴平以袭汉,夫乃知公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b>(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衰落,魏军果然从阴平袭击蜀汉,这才知道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是名为功实为守)。</div><div> <b>“公之始为先主谋曰:‘天下有变,命将出宛、雒,自向秦川。’惟直指长安,则与宛、雒之师相应。以是知祁山之师,非公初意,主闇而敌疆,改图以为保蜀之计耳”</b>(诸葛亮开始为先主刘备谋划时就说:‘一旦一旦天下有变,可命一大将出兵宛、雒,将军您亲自率军直指秦川’。只有直指长安,才能与出兵宛、雒的军队遥相呼应。由此可以看出,出兵祁山,并不是诸葛亮的初衷,只是因为后主刘禅昏庸,曹魏实力强大,不得已改变了原来的战略计划,改战略进攻为保存蜀汉罢了)。</div><div> <b>“公盖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一一与魏延辈语也”</b>(诸葛亮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只是不能一一对魏延等人说明而已)。</div><div> 区区点评:诸葛亮的战略计划调整不能对魏延讲,说明他不信任魏延,这也间接造成魏延之才干得不到发挥。最终,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政敌追杀,悲剧也!</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8年23月24日</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