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始建于1928年5月,历经九十年沧桑,校名达十五种之多。原始名“东台县私立栟茶初级中学” 沿用十年,至1938年7月。<br> 1928年初,栟茶镇留日清末秀才缪文功(敏之)、留法博士徐一朋(徐鹏)和有识之士蔡晦渔(清述)、蔡观明(尔文)等人集资,5月在栟茶镇西街(现如东东盟纺织有限公司所在地)建校园,计平房20余间,招收初一新生45人,9月23日正式开学。缪文功为校董会理事长,公推徐一朋为校长。缪文功作校歌以明办学宗旨:“栟茶虽小,开化早,人知学为宝。树立中学校,强吾身体健吾脑。勤勉奋发,努力行知,赶上文明道。济世广需才,惟吾栟中共永葆。”<br><br></h3> <h3> 建校之初命途多舛。首先,经费匮乏。学校基产仅有缪文功赠献的六十亩田和缪秋舫捐资的1000银元。学生每学期学费“尊师米”仅一至二斗,或按米价折币交纳。一斗米折0.8元,入不敷出。日常经费仅有徐氏宗祠公田中部分收入供使用,其余都由私人捐施。管理者不免口燥唇干,力竭声嘶。后经多次申请,东台县教育局才给予少量补助。 <br> 徐一朋,栟茶姚家埭人,先毕业于保定军校,再在法国勤工俭学(与邓小平、陈毅同期),后毕业于法国里尔大学,再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25年在纽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担任中共栟茶支部书记。他知识渊博,思想前瞻,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民主科学,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的观念影响着学生的行为。1928年11月初某夜,部分激进的师生和栟茶市保安团一起,捣毁了城隍庙、东岳庙、都天庙、龙王庙等处的神像。栟茶四乡的农民和渔民怒不可遏。在少数人的挑唆盅惑之下,11月12日纠集了数千人将栟中校园的房屋、校产、教具全部焚毁。开学仅一月多的栟中瞬间化为一片废墟。遭此厄运之后徐一朋没有动摇办学信念,捶胸顿足之余当机立断,商借栟茶图书馆(原栟茶公园旁边,现栟茶茧站西侧)继续教学。暂时安顿完毕,徐一朋偕教师于绍杰星夜步行前往东台县政府控告申诉。县长韩寿晋(浙江人)闻之震惊,受诉后亲临栟茶抚慰、勘验、查办,缉捕首犯数人,并指定已废的城隍庙为新校园。稍作整修后全体师生搬进城隍庙复课。这一校址除1941年至1949年战乱期间外,延续至今,达八十余年。<br><br></h3> <h3> 城隍庙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位于栟茶镇运盐河北,桥北街的末端(现栟茶运河北边100米左右),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大门朝南,即城隍庙山门,三上三下两层。一层门厅东边是体育器材室,西边是教具和仪器室。再西边是伙房,伙房另有一小门通校外。二层的门朝北,东西两边存放桌、凳、教学用品和杂物,中间作舞台。这也是原来城隍庙的戏台,庙里唱戏首先是给神仙看,所以戏台朝北。作为校园舞台,活动和表演给院内的师生观赏,恰到好处。主楼城隍殿也是三上三下两层。楼下主殿用作大礼堂,原来的神像底座便成了校长训示的讲坛。大厅边上隔出一点,作为教师办公室,左右都有楼梯通向楼上。楼上当中一间是图书室,两边是教师宿舍。院中东西厢房用作教室。殿堂外东边是厕所,西边是校工宿舍。主楼后面还有一排平房,用作学生宿舍。操场在院外东边,约二亩,正方形,也作公共运动场。<br> 虽然校园设施简陋,房屋破旧,但给了师生们一个较为安定的教学场所。学校课程设置齐全,设有党义、国文、外语、数学、历史、地理、动植物、理化、生理卫生、图画、音乐、工艺、体育、童子军等14门课程。有的课程还有更细的分项。例如,国文包括古诗文和新文学;童子军包括纪律、礼节、旗语、救护、侦察、露营等等。这一期间,爱好文学的学生徐静渔、蔡暹、徐希祖、周庠等人发起组织“旭社”,出版校刊《旭日》,宣传进步思想。<br><br></h3> <h3> 不久,残余的守旧势力悄然抬头,煽动上级政府和地方要员,打压进步人士。刚刚稳定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徐一朋校长受到排挤,终于在1929年暑假中,被调离栟茶,任东台县立中学校长,后任东台县教育局长。徐校长离开时有三位教师和近二十名学生也追随他离去,其中就有学生徐静渔(后任无锡市副市长,著名书法家)。新生的栟中又一次陷入困境。1929年秋未能招生。校长由陶培之(士元)接任,陶校长是1904年毕业的日本留学生(与黄七五、熊省之同学),虽然饱读诗书,但也难为无米之炊。该年6月份大旱灾,其后蝗虫多次飞至,来时遮天蔽日,一旦降落便寸草不剩。农民的秋季收成不到七成,米价由原来的8元一石涨到13元。陶校长捉襟见肘,经费危机。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每月只有16元左右,被称为“穷教叫儿”,现在工资又被拖欠。<br> <br></h3> <h3> 1930年,天灾人祸渐少,胡植哉(海安人,又名胡植斋)接过栟中的烂摊子,继任校长,直到1934年。胡校长毕业于上海美专,画家,1927年6月在东台加入共产党,曾在东台母里师范(张謇创办,其兄张詧任校长)任教,后到栟中任训育主任。</h3><h3> 1930年秋,学校招收初一新生30余人。1931 年夏,第一届学生25人毕业,大部分参加省立高中的入学考试,录取率较高,学校在社会上赢得声誉。随后又招收初一新生30余人,全校(初一、初二)男女学生71人。9月,栟茶地区霍乱流行,死亡近百人。学校采取较好的防范措施,未受较大影响。同年,缪文功将亲友和学生为他祝贺60寿辰而馈赠的约2000元钱悉数赠给栟中,充实常费。1932年秋,学校再招新生,成为三个年级齐全的单轨初中,学生79人,教职员10人,工友3人。在胡校长的领导下,教风严谨,学风刻苦。学校引导学生宣传抗日。“九•一八”事变后,多次组织学生集会、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还成立了“抗日救国协会”,出版《抗日旬刊》。<br> <br><br></h3> <h3> 1932年5月,《栟中月刊》创刊,辟“评论”、“文艺”、“诗歌”、“本校纪事”和“杂俎”等栏目。涉猎甚广,仅就1936年出版的23、24、25期合刊“评论”而言,就有抗日救国的呐喊,有青年理想的抒发,有对伪满丑类的抨击,有对官场黑暗的嘲讽,有对妇女解放的呼唤,也有对求知方法的探索,还有对教育状况的评述。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栟中月刊》的进步倾向和栟中学生的思想风貌。1932年秋,从栟中出去的进步青年何晴波、徐希祖、徐静渔、蔡暹在栟茶镇建立“琴波诗社”,何晴波任社长,他们共同探讨、创作新体诗。1933年秋,学校正常招生,但是经费、教师和生源都一直困扰着胡校长。</h3> <h3> 1934年,江苏省教育厅冯策督学来栟查学,发现学校资产和师资均不合格。他指出栟中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和经费问题。并提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就得将学校关闭。时任杭州市政府秘书的徐一朋闻讯后,立即返回栟茶,召开会议,研究措施。校董会和地方人士请求县政府批拨野鸭荡沿海草田四千亩,以其收入补充学校经费来源。并向教育局申请按月发给补助经费,同时设法延聘水平高的教师任课。徐一朋又四处奔波,聘请名师和大学本科生。1934年秋至1935年夏,缪仲华任校长。缪仲华(文煜),诗文俱佳,是《栟茶史料》的主要撰文者,曾在缪兰章(香谷)创办的栟茶第二小学任校长,后协同蔡观明在栟茶镇创办“国故专修学社”(相当于高中)。缪校长克尽厥职,引领栟中平稳前行。<br> 1935年秋,徐一朋辞去政务,复任栟中校长。他注重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包括教学能力提高,学业水平上升,校园规模扩大等等。栟中的办学状况更为规范。这期间笔者的祖父缪德载赠送一些书画给学校,用于装饰布置。同年,笔者的父亲缪荣(缪菊荣)入学初一,同学有于鸿生、姚秉阳(姚洛)、蔡立峰、缪则明、朱玉平、徐长生、陈东(陈力)等等。<br><br></h3> <h3> 徐一朋校长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杖,演讲起来慷慨激昂,富有有号召力。同时,他又爱生如子,平易近人。胡植哉主任沉默寡言,生活俭朴,身体羸弱。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活动能力,组织学生会,开展多种活动,经常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还组织开展课外阅读和篆刻、书法小组活动。只要学生向他索画,他总是挤时间画好赠与。他还以画为奖,鼓励学生。他对素描的要求很高,选用西方的素描教材。缪乃学(彦成,缪文功之子,1942年至1944年任校长),上海音专毕业,乐谱用五线谱,上课时有分声部合唱,还教口琴、二胡、三弦、箫、笛等等乐器。他还告知学生顺口溜“千日琵琶,百日笙,笛子不到小黄昏,二胡拉断背梁筋”,说明各种乐器的难易程度。周宝椿教英文,课本图文并茂,课文中有不少是《天方夜谭》的神话故事,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还按要求编排英文课本剧,并进行课堂表演。刘艺圃教数学和化学。缪荣买不起圆规、尺板,画线、作图不太规则,但能解答难题,同样得到刘老师的表扬。代数课本特别厚、纸质好,硬封面。同学们开始时对数学兴趣盎然,内容越学越难,不少同学有畏难情绪。物理、化学课上做实验较多,有调皮的同学在化学课上故意违反操作规程,好奇地想看看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刘老师大怒,让他罚站、面壁,并大吼:“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化学变化’”。训育主任冒申如是缪荣的表姐,如皋师范毕业,分管女生,教体育,身穿运动服,英姿飒爽,口令声音颇有气势,运球、投篮动作优雅。乒乓球、篮球、足球的裁判用语都用英语。碰到雨天体育课,她也带领学生在走廊上做健身操。</h3> <h3> 1935年秋,东台县教育局开始在全县清查学校资产,逐步接管校产、学田,学租账册全部上交核查。1936年,栟中的一切资产由教育局统管,学校经费也由教育局发放,但被削减了很多。1932年栟中的全年经费是4770元,到1936年仅有4000元。1936年秋,全校学生3个班85 人,教职员12人,人数略有增加,更显经费紧张。1936年9月,恶性疟疾流行,全体师生服用防疟药,防范得当,安然度过疫期。1937年秋,学校扩大招生,收初一两个班。同年,国民党当局疯狂抓丁,波及学校,全体学生举行罢课,抗议抓丁。1938年3月南通、如皋、掘港相继沦陷,栟茶偏安一隅,沦陷区的一些教师、学生来栟执教、就读,栟中学生数达到240余人,教职员20 余人。同月徐一朋任东台县县长,在那个日寇横行的岁月里,任职仅4个月。在这期间和其后徐一朋仍然担任栟中校长。学校一直坚持外语学科教英语,不教日语。“七•七”事变后,学校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劝募慰劳品,慰问抗日将士。上海《新闻报》社将慰问品代为转送抗日前线,并予以报导。1938年6月,李堡镇《滨海报》社被日机轰炸,该报由栟茶接办,栟中为主体。徐一朋任社长,胡植哉、何晴波等先后任编辑,报导抗战消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投身抗日。部分学生还组成栟茶青年救亡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徐一朋和胡植哉虽然因为白色恐怖脱党,但他们的革命思想没有改变,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h3> <h3> 学校设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卷面百分制,评定学生设甲、乙、丙、丁四等,总分排名次。最后必须通过更严格的全省会考才能拿到江苏省教育厅签章的毕业证书。笔者珍藏一份1938年缪荣的栟中毕业证书。证书7月填写,上报查验后,由江苏省教育厅于10月14日颁发,10月底才辗转到手。证书用宣纸印刷,彩色,40×32厘米。上方中央有孙中山像,两边是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标准像下面蓝色边框内是证书主体部分。毛笔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学业、填写日期和查验日期。还书写学校全称,盖5.5×5.5厘米学校大印,校长徐一朋签名、盖章。贴缪荣二寸照片,并盖“徐一朋”骑缝章。左下方盖7×7厘米“江苏省教育厅”大印。证书背面骑缝书写证书编号,并盖骑缝学校大印。背面右下方书写三字“第玖名”,并盖“徐一朋”章。非常人文,名次写在背面。全证签章达九处之多:“江苏省教育厅”大印、学校大印两处、“徐一朋”章三处、“徐一朋”签字,印花税贴及验章、教育厅验证章。透过证书的精致外观和严谨程度,栟茶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可见一斑。</h3> <h3> 1938年秋,学校增设高中部,招收高一新生50余人,发展为双轨初中,单轨高中的完全中学,7个班共有学生300余人,启用第二个校名“东台县私立栟茶中学”。在建校初始的十年中,栟茶中学虽然艰难叠起,挫折频发,但是徐一朋、陶培之、胡植哉、缪仲华四位校长夙夜匪懈,缪文功为首的校董会负重致远,全体教师锐意进取,还是为国家,为地方培养了一批象何晴波、徐静渔、蔡暹、于一平、顾七赋、仲宣、周冶农、姚洛、于鸿生、蔡立峰、徐培三、刘枫渔、赵朋叁、缪荣、朱玉平这样的有用人才,也为后来学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h3><h3> 2018年4月修改于如东高级中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