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春分过后,桃红柳绿,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传统节日"三朵节"(又称"二月八")如期而至。这是一个祭拜神灵,以歌舞会友,相聚狂欢的日子。这一传统节日在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各族群众中已传承和沿袭了几百年。</h1><h1> 2024年,迪庆致力于“一月一节庆”的打造引流四方宾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香格里拉首届东巴文化旅游节作为一项旨在弘扬和传承东巴文化、展示独特民族文化魅力和多元的民族风情、推动香格里拉春季旅游发展的重要活动,于3月16-17日在风景如画的白水台景区精彩绽放。</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工作原因无法前去乐享“朝白水、万人踏春游”及歌舞盛宴,只能在回忆中品民族风情,赏自然风光。</span></p> <h1> 白水台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更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宗教活动和民族节日的活动之处。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从远处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台真的就像层层梯田,在阳光照耀下,又如凝固的瀑布。走到白水台的台顶,是周长约一华里的平地,它的中央,有一个由10多个泉池串联而成的"天地"。沿平台往前,便到白水泉源头。在一株茂盛油绿的柳树下,一股清泉从碗口粗大的洞口泊泊流出,形成了一个碧绿的池塘,天光云影,山花丛林,互相映衬;泉水从水潭流向"天池",再由台项越过银埂玉丘,沿坡缓缓漫下,清泉与白底融为一色,似流银泻乳。白水台层层叠叠,宛若片片斜月散落人间,又似纳西少女的银饰,叠饰成无数的银环,朝晕夕照,银光散射给人以抛金削玉般的清新。左侧,一泉台形似一弯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传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泉台左下侧一石穹窿,洁白如玉,形如一怀孕女子,是当地群众供奉生殖神的地方。</h1><p class="ql-block"><br></p> <h1> 当太阳刚刚升起之时,白水台上就开始人头攒动,人们牵着骡马,驮着柴火,抱着鸡,穿着传统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三五成群沿着小溪拾阶而上,先到平台左下侧拜过"女神",求子求福。然后到平台上自家的火塘旁。祭拜神灵是二月八最隆重的仪式,当地群众要把鸡血洒在神坛上,祭拜神灵,之后焚香磕头,诵经吟唱,然后把饵块、大米等五谷洒在烧香台右侧的塘中,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吉祥。</h1><p class="ql-block"><br></p> <h1> 火塘是白水台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成百上千的火塘散落在平台边绿树丛中的各个角落,当地纳西族群众以家族为单位,生起火塘,袅袅的青烟飞上云空,大家围坐在温暖的火塘旁野炊,幸福满满。如今的"二月八"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团结的盛会。</h1><p class="ql-block"><br></p> <h1> 茶歇后,随着白地村吾树湾村人 "呀哩哩,呀哩啦哩,呀卡吧啦呀卡拉哩"深沉而高亢的歌声开启了歌舞乐模式,出水口旁的平台上早已被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身着白色手工麻布坎肩的纳西汉子,身着黑色衣服和羊皮披肩的女子围成圈,边歌边舞,相互对唱。</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曲"阿卡巴拉"后,大家围坐火塘吃过午餐,然后移步到瑶池边,以蓝天白云为幕,瑶池边、树丛下处处都是最美的舞台,歌声、笑声洋溢在白水台的每个角落。</h1><p class="ql-block"><br></p> <h1> 歌舞一个多小时后,人们意犹未尽地回到自家的火塘边收拾好东西,每个人头上还要插上一根栗树枝,寓意来年安康幸福,然后相互道别,相互祝福后开始下山回家。</h1><h1> 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煨桑、祭祀、取圣水、以一个家族为一个火塘的集体野炊,以吾树湾村领跳和所有村民狂欢为议程的颇具仪式感的活动就是对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𠄘保护。</h1><h1> 徜徉仙人遗田,远眺哈巴雪山,感受纳西风情,探秘东巴文化,白水台不容错过,"二月八"不容错过。</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