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外行――不虚此行

美友15663329

<h3>春意料峭,乍暖还寒。2018年3月23日,我们的研修团队早早就来到了镶嵌在浦东开发开放热土中耀眼的教育明珠――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实验中学。</h3> <h3>教学管理部的陆炜主任,对上海浦东附中学校教研组的特色和国际创新人才培育下的英语课堂做了介绍。</h3><h3>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师团队坚持分年级设定英语课程及教材使用,注重研究性学习,以人文类、社科类和文明类相结合,七年一贯制地培育国际储备人才。凭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负责,上海浦外以“师生至上”为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地坚持培养敢于担当、全面发展的国际人才,堪称是创新人才素养培育的典范。</h3> <h3>随后,一行人参观了上海浦外的校园设施和英语特色课程。</h3><h3>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浓郁的氛围,零课时阅读计划拓宽其文化领域,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到实处。注重学生的研究性自主学习,带动全面综合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国际人才。</h3> <h3>浓郁的文化氛围,无不彰显着学校语言文化的特色发展。</h3> <h3>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朱萍老师做了关于“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互动课堂”精彩讲座。</h3><div>朱教授就国际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作了分析,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世界公民的生存力和竞争力。通过创建多元互动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体验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英语课程中丰富学习经历,享受人文熏陶,获得交流体验,提高思辩能力,从学会、学好到会学、善学,成为终身学习者,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和应对未来挑战。</div><div>朱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愿景确定英语学科培养目标,再通过具体课例介绍如何通过创建多元互动课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多元互动课堂的四大特征及其和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展开,通过翔实的课例分析和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展示如何依据课标和校本目标,创建有效的多元互动课堂,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div> <h3>华东师范大学的刘良华教授做了关于“英语教师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写作”的讲座。刘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剖析了论文写作的三个禁忌,提出要从思辨研究走向实证研究,从论文写作的问题与文献、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果与讨论、引用与注释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论文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h3><h3>同时,刘教授也从“心学”的立场,以知情关系、学思关系、知性关系为出发点,提出“以心学为用、以理学为本”和激发自信与自学的“兴发教学”的独到见解;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节学生情绪和身体状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改革。</h3> <h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的李恒平社长和黄冈师范学院的岑海兵老师一起主持了题为“我的文章为何被拒?”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成果出版发表的工作坊活动。</h3><h3>李社长和岑老师以对话的形式,与参会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文章被拒的常见原因,并结合实例提出论文的选题要有针对性、可读性和实效性,要“新·精·实·信”,同时也对研究方法及文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相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h3> <h3>工作室的小组成员们积极参与到工作坊的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头脑风暴,英语教学的新思想碰撞交汇。</h3> <h3>成员们向参会的老师们分享工作室的头脑风暴,为他们勤于实践、追求卓越的教育情怀和勇于展示、奋于上进的精神点赞。</h3> <h3>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h3><h3>上海浦外之行,有所锻炼,有所收获。在学术引领和理论的指导之下,提升了专业理念及思想境界,今后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借鉴和反思中站得更高、想得更远。</h3> <h3>高慧芳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谢忠平教授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