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红楼梦》及其他之——小“茄鲞”的大意境

王宇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茄鯗(xiǎng),是《红楼梦》里最有名的一道菜肴。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特意吩咐王熙凤把茄鲞搛(jiān)些给刘姥姥品尝。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她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细品却大有意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其一是生动地描述了刘姥姥品尝茄鲞时的情景:初尝,吃不出茄子味儿;细品,“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最后,听了王熙凤的介绍,才明白个中缘由,“怪道这个味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其二是传神地讲述了茄鲞的制作方法:古人烹饪,讲究“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贾府的茄鲞,外人吃不出茄子味儿来,其奥秘全在烹饪。根据书中王熙凤的讲解,贾府对制作茄鲞极为讲究,至少有四道工序不容忽视,令人叹为观止:一是做减法。将“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去掉瓤儿和籽,只取净肉,这无疑会使茄子的原味大减。二是做加法。选“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作辅料,与之相拌混,这又会使异味大增。三是精心炮制。将主辅料俱切成碎钉子,先用鸡油炸了,再用鸡汤煨干,将香油收,外加糟油拌,使之充分入味。四是密封。将做好的茄鲞,“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子拌着吃。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作者曹雪芹阅尽人间沧桑、倾注毕生心血而写就的一部伟大作品,具有极高的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价值。在这里作者为何要用如橼巨笔、浓墨重彩地描写贾母请刘姥姥品尝茄鲞?如今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人从史学角度看,认为饮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姥姥进贾府,贾母带着她吃喝玩乐,由此带出豪门贵族饮食生活上的种种细节,一方面这能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特征,符合生活的真实,为后世读者了解封建上层社会的饮食文化、饮食发展水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人们常说的《红楼梦》的包罗万象;另一方面,通过贾府饮食这个奢华的侧面,特别是对茄鲞这个“细胞”的透视,也可以看出富贵人家的衰败便隐藏在这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巨大的开销支撑着门面,而内里已经是即将掏空。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人从文学艺术方面分析,说细读《红楼梦》,曹家对朝廷有贡献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为讨主子欢心,挪用公款和盐税接驾,奢华靡费,到头来自己身负巨大亏空,而雍正继位后拒不认账,说翻脸就翻脸,将曹家抄家,这岂是为君之道?作者写茄鲞荤不荤、素不素、五味杂陈,其目的就是借这道菜喻讽朝廷“君不君,臣不臣”。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人从美学角度审视,认为诗意、含蓄、戏谑、传奇是《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作者这样写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活性、可读性,可谓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翔实贴切的封建大家族画卷。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虽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对人情的审视与反思。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去冬刘姥姥跟女儿女婿一家得到贾府的接济,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新年瓜果菜蔬刚出来她便掐尖带着到贾府表达“穷心”,这是她的人情世故。贾母一时高兴,留下这位“老亲家”说话儿,陪同游览大观园、吃喝玩乐,这是待客之道。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可身为管家少奶奶的王熙凤只想着取悦贾母,心里压根就没把刘姥姥这位穷亲戚当客人待。早上见面,就拿菊花插了她满头,把她打扮成个“老妖精”似的;席间,又不顾李纨等人的批评劝阻,伙同鸳鸯肆意作弄摆布刘姥姥,不仅让她说出那不着边际的话,“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还故意安排她拿四楞镶金象牙筷子夹鸽子蛋吃,强人所难玩牙牌令、饮过量的酒,使其充当众人取乐的“篾片”,出尽洋相、尊严全无。就劝酒而言,连贾母、王夫人和薛姨妈都看不过眼,出来说刘姥姥是有年纪的人经不起。两相比较,给人的感觉刘姥姥的为人如同本味的“茄子”,王熙凤等人的举止好像加入很多东西的“茄鲞”。这岂是贾府的待客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在这里描写贾母请刘姥姥品尝茄鲞,就是带着悲悯的情怀对人情和世态炎凉进行审视与反思,批评和喻讽凤姐等人的待客之道有些变味儿。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凤姐和鸳鸯主动跟刘姥姥赔了不是,并在她离开的时候,贾府给予了厚待。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便是《红楼梦》的文字,这就是曹雪芹的功力。一笔多写,真是妙不可言!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简介 王宇明:浠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北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创作小小说和杂文。已在《湖北日报》、《飞天》、小小说《百花园》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流云琢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