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11-上学路上

老牛9491

<h3><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大凡上了年纪的人都爱怀旧,这也许是难以抵挡的自然规律。初春三月,我沿着当年上学的两点一线,重温五十年前上学路,今非昔比,感慨良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读高中时,每天早晨背上书包提起饭盒从安宜坊家门口(现新福康里)出发,步行上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路线图:从新闸路到石门二路后,一路南行,经石门一路、瑞金一路,途中穿越北京西路、南京西路、延安中路等几条主交通干道。</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出新闸路往东不远右转就是石门二路,左图红楼的位置,这里原先是一座三层楼的新闸路菜场,每天清晨总是人声鼎沸,手提菜篮的居民们熙熙攘攘,十分热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如今的新闸路和石门二路的路口,有了街心花园,此刻樱花开得正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石门二路以前曾叫卡德路,路上的不少建筑,大楼、新村、公寓,以及浴池、照相馆等商家都以卡德命名。这条马路原先並不宽,现在马路向两侧拓宽了不少,机动车道中央还设置了绿化隔离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同学提供的老照片石门二路善昌里,此弄口的北侧是卡德浴池(现已拆除),卡德浴池建于三十年代,当年也算是上海滩较有名气的大型浴室。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会带我们来此洗澡。 原善昌里弄口南侧有一家盛利炒麺店,当年炒面大王是个大块头,炒出来的面很有特色,面条很粗,重油而不粘,金黄喷香,再加上时鲜菠菜,碧绿爽清!看着就馋,每天生意都十分火爆,后来随着石门路地块动迁改造,店铺也消失了。 石门二路原先地势很低,记得每年夏天大雨过后,周边的水汇聚在善昌里弄口外,石门路就被淹了,最惨的是善昌里弄口一侧的布料店,炒面店和卡德池还有对面的地下室招待所和邮局等处,都难逃厄运,孩子们则开心地在马路上趟起了大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前方左侧山海关路,路口是当年颇有名声的育才中学,育才与家兄当年求读的市西中学是静安区的二所市属重点中学,百年老校,育才当年校长段力佩先生是老教育家,业内口碑很好。可惜如今的校址成了育才初级中学,育才本部远迁了嘉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育才中学的教学大楼,颇具历史文化价值。 当年中考时我没有选择这所家门口的学校,舍近求远,跨区考入了距家二公里外,地处卢湾区毗邻淮海中路的一所学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50年前,在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公交站,有一辆从北站开往龙华途经学校的41路公交车,在淮海中路站下车,票价5分,但那时我很少搭乘公交车上学。 如今站牌上显示这辆41路公交车仍在运行,乘坐三四站便可到淮海中路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年班上同学大都居住在卢湾区或徐汇区,很少有来自静安区的。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是一名独行侠,独来独往。 现石门二路此段宽敞的人行道旁楼房矗立着一根根擎天柱,像是骑楼走廊,还可躲避风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石门二路路东的那家邮电局也有悠久历史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它就在那儿,至今仍在营业。隔壁的怡安里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一条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的弄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石门二路上的海上大风堂女画家李秋君旧居。李秋君(1899—1973年)浙江镇海人。随兄习书作画,其兄与张大千为至交,后任中国画会理事。多少年来上海有无数名人旧居的历史故事都被煙没在不断与文化的革命中了,现在才有了保护传承的意识,开始逐步恢复历史本来的面目。</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横穿北京西路,只觉路东路西两侧风光各异,西侧路旁仍保留着富有特色的历史性红墙建筑,但见后面的高档住宅“国际丽都城”高楼已步步紧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记得早年这里建筑外围设有竹子编织的戗篱笆墙,难见真容,现拆除围墙后更能向路人展现其高雅的格调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北京西路北侧有大片绿地,这里是上海滩有名的“东八块”区域,现已建起了城市雕塑公园,还有新近开张不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路南侧转角处原先有一家新亚照相馆,这是从石门二路上搬来的卡徳照相馆,记得当年每逢春节全家都会去拍一照合家欢,现在都已不见踪影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建于三十年代的石门二路卡德大楼,虽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仍巍然挺立。 不知从何时起,西边的奉贤路穿越过了石门二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记得此地原先只是一条宽阔的弄堂,並非马路,不知何时与奉贤路打通接轨成了马路。 路边不远处的一抹红楼也很有特色,这是现奉贤路上花园公寓里弄住宅,砖木结构,1911年建造。行列式排列,清水红砖墙,红瓦坡屋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对比现在民居的建筑质量,真正难以想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上海老品牌,成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华老字号凯司令西点屋,在卡德大楼下也设立了营销店,记得原先这里只是个西店工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前方就是南京西路了,南北走向的石门二路在这里与石门一路错位相接。 那圆型新建筑的位置原先有新华书店、开开羊毛杉店等不少商家,不知去了何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网友提供的老照片:南京西路石门路天桥建于1986年,全长185米,呈S型,是上海最早的人行天桥之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天桥横贯于南京西路上空,连接石门一路、石门二路和凤阳路,是当时上海最长的人行天桥。该天桥于2001年拆除。前方白色楼下是新华电影院,现也已拆除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南京西路、石门二路转角处德义大楼,底层原是上海市颇具规模的少儿书店,大楼墙体上原有宋庆龄的题词,这是我们小时候喜欢光顾的书店。现在宋的题词也没有了,估计楼下店铺已移作它用。 德义大楼建于二十年代,外墙镶褐色面砖,立面错落有致,使得光影变化丰富,立体感徒增。立面上原先还有四座精致的人像立雕(右图是立雕的基座),可惜文革时被破了四旧,立雕就此一去不复返矣。</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石门路南京西路口是市内一个重要交通节点,现在已有2、12、13号三条地铁在这里交汇。 路口的王家沙是上海老牌点心店,常有市民在店门外排队购买王家沙的特色糕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口三十年代建的同孚大楼,是上学路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造型奇特,在道路转角呈南北长的半圆形,西部墙面平直。同样的半圆型大楼在四川北路上也曾见过一幢。照片摄于九十年代,图中右侧是跨越南京西路的人行天桥,宣传横幅“休闲好去处,首推吴江路”,看来那正是吴江路美食街开张初起之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张夜景是我在1968年五一节晚上用135相机拍摄的(f/11,1秒),夜晚建筑物上亮起了节日彩灯,一场阵雨后地面上长长的灯光倒影渲染了画面的气氛。拍摄后自觉效果不错,当年还拷贝制作了一张幻灯正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历史上的同孚大楼,此照片来自网络,摄于1944年前后,同孚路(现石门一路)与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路口转角同孚大楼下。黄包车夫正在喝着路边小贩的大碗茶水,边上几辆三轮车在等候生意,路上走来一对洋人,远处王家沙的招牌在路口挂着,当年南京西路北侧的大墙内不知是什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入石门一路后,不远处是一条东西向的吴江路,印象中这里原是一条安静的小街,九十年代起成了休闲美食一条街,还有在上海曾名噪一时的“小杨生煎”也挤身此处。 下图吴江路“天乐坊”是我的一位同学从小生活过的地方。现随着地铁站的建设拆迁,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眼前的石门一路已彻底改变了印象中的面貌,宽阔的六车道在向南伸展。原先这里的商舖都已失去了踪影,不知日后是否还会回来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途中回望石门一路,宽阔的马路和两侧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威海路上一群工人正在马路上施放电缆,记得那年代此路曾称威海卫路。威海路马路两旁弄堂纵横,房子大都带有早期上海石库门风格和特点,一条条“海上旧里”不时的夹在一片片新楼宇中间,让人的思绪跳来跳去,浮想不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威海路上原有一所六十一中学,是静安区属重点中学,后来才知此处原是建于1903年的民立中学校园,文革后学校又恢复了民立原名。在城市改造中,这座历史建筑整体向东南方向搬移,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马路中央观望石门一路,马路显得宽敞空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过威海路后,发现石门一路路西这一排建筑仍保持着五十年前上学时的老模样,这是建于1925年的景庭坊旧式里弄。一路走来这样的建筑已不多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继续往南,走上延安中路人行天桥,穿越延安路高架。静安区与当年的卢湾区(现黄浦区)在这里分界。</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延安中路人行天桥上往北望去,发现刚才在丁字路口还走过了一条大沽路,这是一条並不起眼的小马路。可以看到大沽路以南的石门一路从原先的六车道缩减为四车道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延安中路北侧的石库门建筑整修一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下延安中路天桥就是瑞金一路,学校也不远了。上海马路的编号在此显得有点混乱,石门路自北向南相继为二路、一路,而进入瑞金路后自北向南却先为一路、后为二路了,两条马路一路与二路的命名顺序颠倒不一致,让人费解。</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再往南穿过原卢湾区的巨鹿路和长乐路,这一区域的名人名居历史建筑更多。有人把这两条马路划入上海高大上的小街,因这里既有时尚商铺,还有吃喝的好去处,更有小资情调。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老百姓的旧宅里弄仍与时代共存,但却已越来越稀少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长乐路上的店家商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地铁13号线淮海中路站现已抵达学校门口,淮海中路地铁站深达地下六层,是目前上海地铁线路中最深的一个站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瑞金一路 151号,这才是学校原先的大门,可以看到校内的逸夫楼,学校操场下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在寸土寸金的淮海路商业街区,规划设计者们都千方百计地向地下拓展生存空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终点到了,母校总是让人留恋,毕业五十载,弹指一挥间,今年学校将迎来114年诞辰。 在黄浦、卢湾两区合并后,新黄浦区内的向明、格致、大同三所市属重点中学,在“新黄浦三强”的争霸战中,2013年的榜单是“格、大、向”,2014年为“向、大、格”,2015年则是“向、格、大”,相关数据会否撬动今年的黄浦中考分数线格局,值得关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向明中学“震旦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淮海路上风光好。当年读书时课余饭后总会走出校门去淮海路逛逛,淮海路与南京路一样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如果说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的象征,那么淮海路则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品位、一种风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高中在校近四年,真正读书仅一年,三年被闹了革命。那年代有书读时在淮海路上逛街,主要目标是书店、文具店,后来没书读了便开始热衷于摄影和各种DIY。 右上香港三联书店原先是淮海中路旧书店;右下为淮海中路雁荡路口优秀历史建筑,1933年竣工的永业大楼;左上为海影摄影图片社原址;右下国泰电影院。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左上“淮国旧”;左下淮海路渔阳里1920年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右瑞金一路淮海路口原爱司公寓(现称瑞金公寓)1920年建造,捷克建筑设计邬达克的作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思南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淮海路周边还有许多幽静的小马路,犹如藏匿在繁华街道的后花园。课余时我喜欢独自悠然漫步在思南路上,参天的梧桐使整条马路沉浸在静谧、恬淡的气氛中,路旁形状各异的小洋楼像是在慢慢地叙述着过去的历史和悠悠岁月里的点滴故事,让人淡定从容,远离这个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慢慢去品味人生⋯⋯</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color: rgb(237, 35, 8);">🐮 W-111《上学路上》 2016.4.5 杭州</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