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东:为生命教育绘制“思维导图”

《内蒙古教育》赵胜亮

<h3> <font color="#010101"><b>宋建东</b>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实验一小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font><br></h3><div><br></div><div> <b><font color="#808080">成长之最</font></b></div><div><br></div><div> <font color="#808080">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 办学管理中最棘手的事:青年教师补充缓慢,人员不足,资金紧缺。</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创新: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生命高效课堂的创建。</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 学校改革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内外兼修。</font></div><div><br></div><div> 在内蒙古包钢实验一小,宋建东或许不是时间最长的陪伴者,但却是最有心的陪伴者。她总能和学校教师一起想出教育的各种奇思妙想,有效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人称赞她的睿智,她却说自己不过是多用些心思而已。尊重并呵护学校里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宋建东始终奉行的教育理念。她用她对教育的挚爱,对师生的真情,对事业的执著和科学先进的办学实践,诠释了“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命题。</div><div><br></div><div> <b> 文化浸润,夯实生命成长的沃土</b></div><div><br></div><div> 刚担任校长时,宋建东的办公室来了位家长,他气冲冲地反映自己的孩子被教师羞辱了。他说:“孩子知识没学会,今后还可以再学,但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了,性格扭曲了,这是一辈子也无法弥补的!”宋建东听完家长的话陷入了沉思: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并不是对立的,但当孩子们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时,教师又常常会有责骂的举动。如何让教师的言行更专业、更艺术、更有教育的意蕴,从而让孩子们幸福成长呢?宋建东认为,必须从教师管理层面开始,着力营造尊重和理解生命的文化氛围。</div><div><br></div><div> 她一方面从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确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开展专题研究实践开始,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学校;另一方面,从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入手,为教师以身示范,让教师幸福成长。宋建东认为,管理不仅是组织、控制,更是发现激励,促进成长。2001年,在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中,她引领学校干部们践行辨证听评课制度,以评带促,一改教师害怕校长、学校领导干部进课堂听课的局面,激发了广大教师课堂探索改革的热情。</div><div><br></div><div> 学校乐美楼的建设也是宋建东校园文化建设的产物。一次,她发现学校郭附表老师业余时间倾心创造出几百幅作品,就产生了建“工作室”成全教师、成就学生的想法。为此,她千方百计地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争取,全身心投入地建起了乐美楼。建设乐美楼的两年中,她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常常工作到深夜,但还是咬牙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坚持了下来。</div><div><br></div><div> 行走在充满艺术、书香和创造的乐美楼里,包钢实验一小的孩子们常常为来宾介绍着各个设施的细节与创意,一砖一瓦、一物一件都倾注了宋建东和学校教师的心血。宋建东说:“文化是内化于每个人心的价值追求,是外化于每个人行的自觉行动。这不仅是圆教师的艺术生活梦,也是圆我们的教育理想梦。郭附表老师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就是一个生命范本,就是一种无形的、无价的教育资源,无声、无痕地影响着学生们。”“尊重生命、激扬生命、成全生命”的文化,成为了包钢实验一小师生生命成长的沃土。</div><div><br></div><div> <b>课程建构,维护学生发展的根系</b></div><div><br></div><div> 宋建东基于生命教育理念,带领她的教师团队,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目标与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出了“一核心”(基于核心素养)、“两维度”(以何为生、为何而生)、“三层次”(珍惜生命、滋养生命、成全生命)的学校课程构想,实施三级校本课程。</div><div><br></div><div> 珍惜生命课程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包钢实验一小主要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法制与安全课程;滋养生命课程是生命成长的营养,主要有语言与阅读、艺术与欣赏、科学与创造、数学与思维课程和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两层课程主要以落实国家课程为主,适时渗透地方、学校课程,适度拓展内容。成全生命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自主选择的课程,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优势特长,引导助力学生成为独特的自己。在宋建东的引领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全面多元自主选择”的课程文化,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拓展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了课程的效益。</div><div><br></div><div> 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宋建东在学校课程构建中的重要探索之一。它综合多个学科,以“主题—探索—表达”为呈现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研究探索、合作交流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完整人格、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iv><div><br></div><div> 以四年级下学期为例,学校教师把语文、品德与社会、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融为一体,开展了主题为“大地母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四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走近田园—自主阅读、深入田园—学习种植、感悟田园—表达创造三个阶段的学习,最后进入“亲近大地、感悟生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div><div><br></div><div> 在这个实践活动课中,孩子们将学习的课文《乡下人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儿,把学习的田园古诗绘制成古诗配画,把搜集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编成古诗新唱。他们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学习种植和动手体验的过程,写下了走进田园学习种植的收获。在成果汇报时,他们创作的田园诗情画意作品赢得了在座教师和家长的掌声。</div><div><br></div><div> 宋建东认为,课程构架就像生命成长的根系,深触到学校生活的沃土中,这些根系越发达、越丰富,就越能源源不断地为生命成长提供丰富、充足的营养。丰富自主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为包钢实验一小的校园生活注入了生命的活力。</div><div><br></div><div> <b>课堂激活,打造师生互动的乐园</b></div><div><br></div><div>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形态,也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宋建东如是说。她希望,学校的课堂生活能成为师生们流连忘返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div><div><br></div><div> 担任校长后,宋建东明显感觉到,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让她离课堂远了。但她始终坚持深入课堂、研究课堂、引领课堂,与教师一起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在林林总总的课堂改革面前,她和她的团队并不盲目追风,始终坚持纳百家之长,追教育之本,走自己之路。早在2001年课程改革中,她就提出了“创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改革目标,提出了高效生命课堂的五个特征:一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协调实现;三是,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是,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实践;五是,师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发展。</div><div><br></div><div> 宋建东坚持用文化引领课堂,用制度管理课堂,用课例研究推动课堂改革。2014年,在总结前期课堂改革的基础上,她提出深化课程改革再创生命高效课堂的新目标。但包钢实验一小始终都没有提出任何模式,这是因为宋建东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能用模式套住教师的创造力,这就是课堂的生命力之所在。包钢实验一小的课堂改革是有作战图的,它从知识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从单一学习方式走向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遵循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改教三原则;通过自主性策略、激励性策略、创造性策略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最终检测反馈、总结提升。走进包钢实验一小的课堂生活,你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研的主人。</div><div><br></div><div> 在学校一堂《长方体的整理与复习》的数学课上,可以看到宋建东倡导的高效生命课堂的缩影。包钢实验一小数学老师孙玲带着学生们走进了ipad云课堂。学生在课前完成了前置作业:运用ipad制作出清晰的思维导图,独立梳理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相关内容,将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知识链,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交流互动,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组内选择一位同学的导图,集体修改后,在班级交流,进一步发现、解决问题。最后,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逻辑性极强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后续制作导图提供范本,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技能。</div><div><br></div><div> 教师的课堂观察活动是课堂交流的重点。针对这节数学课,根据学校生命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生状态三个维度制定了9个观察点,在教学策略中重点观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高效生命课堂中,由学生的学决定课堂的取舍。</div><div><br></div><div> <b>望闻问切,唤醒帮扶校发展内驱力</b></div><div><br></div><div> 作为名校长领航班的成员,宋建东始终将支教帮扶与辐射引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但她对支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说:“一个人只能唤醒另一个人沉睡的生命,却不能代替另一个人的生命。”因此,在她曾经支教帮扶的学校中,或是组织安排的,或是自主联系的,无论哪种情况,她都会首先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校长的成长阶段,从支教学校自身实际和需要,寻找支教的着力点,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div><div><br></div><div> 石拐区蒙古族小学是宋建东的支教学校之一。支教之初,她多次深入石拐地区,听取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汇报,单独调研区长、教育局长,实地访民情、察民意,全面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规划和期望。她还与石拐区蒙古族小学校长郭丽推心置腹,唤醒沉睡在校长生命深处对教育的思考、期待与困惑,努力激发起她对办好学校的热情和愿望。在此基础上,她带领着包钢实验一小的优秀团队和蒙小一道为学校发展出规划、出战略、同管理、同教研、同课题、同活动、同检测,两校共同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蒙古族小学师生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走到各项活动的台前,表现精彩,让蒙小教师们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潜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善于激发”。由此,学校走上了“自主发展、超越自我”的良性发展之路。</div><div><br></div><div> 除了“一对一”“面对面”“一校一案”的支教帮扶外,宋建东还开展“联盟学校区域联动教研”活动、“基于学校实际的主题教研”活动、宋建东校长工作室系列活动、项目示范、课题引领等活动。她深入现场,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与支教学校、联盟学校的校长、教师一起研教论教,引领教师追问教育本质,回归教育本质,追本创新。宋建东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让包钢实验一小变身为教育发展人才的孵化器,而她自己则坚定地走在“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之路上。</div><div><br></div><div> <font color="#808080">(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提供)</font></div> <h3>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h3><h3>微信编辑 ‖ 赵胜亮</h3><div>《内蒙古教育》宣传合作 15690912312</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描二维码关注</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