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赛珍珠(PearIS.Buck)生于1892年6月26号,于1973年3月6号去世,是一个美国女作家。</h3><h3>赛珍珠童年时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中国的镇江、庐山等地生活了近40年,后来她在南京大学教英文,南大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一幢三层的西式小洋楼就是赛珍珠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十年代她在这里用英文写出了一本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这篇巨著"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这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她作品的高度评价。</h3><h3>她虽然是个美国人,信奉基督教,但她对中国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深深地眷恋这一方土地,她热爱这里受苦受难的人民,她把中文当作了"第一语言",又把镇江当成了"中国故乡",甚至她去世后留在墓碑上的名字也是中文"赛珍珠"几个字。</h3><h3>如果一个作家能够在国际的大奖中获得名次,这与他(她)不分民族种类、不分种族歧视的和平大爱主义情怀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她也是个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在女性的独立和女性权利争取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h3><h3>我们可以从她另一篇作品《仇敌》中找到她的这种思想,《仇敌》描写的是一对日本的夫妇救助一个美国大兵的故事。定男和太太花是有两个孩子的夫妻,他们一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当一个受重伤的美国年青大兵生命要受到威协的时候,当佣人们怕了连累而不近前辞职走人的时候,当他们的行动一旦被人告密可能要面临牢役之灾的时候,他们没有逃避,花的态度是这样的:"她心里充满了一种优越感,竟然弯下腰去,解开裹在自人身上的褴褛衣衫。"她没有歧视他,也没有嫌弃他,而是不袆忌地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护士的角色,亲自为他擦洗身子,替毛巾,而定男呢?"这时他感到镊子尖碰到了一个硬的东西,离肾脏很近,这是很危险的地方。一切杂念都立即烟消云散,他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他用手指灵敏地向深处探查……接着,伤口被干净利落而又精确地切开了,子弹被取了出来。"他这是真正地在履行一个外科医生的职责,这是在积极拯救一个年青的生命,战争是残酷的,而军人只不过是充当国家的炮灰而已,是无辜的。</h3><h3>名誉、尊严这时候在生命面前都显得暗然失色,生命之重犹为可贵。由此可见作者赛珍珠是以一种怎样大爱的情怀和对生命的厚重诠释来创作她的作品的。</h3><h3>赛珍珠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文学地位虽不是很高,虽没有鲁迅这样把民族的劣根性看待那么透彻,作为一个美国人,她有她的局限性,但致少她把占中国大多数的农民的形象推向了世界,她为世界人民来了解中国人民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就这一点来说,还是值得我们欣赏的。</h3><h3><br></h3> <h3>赛珍珠是非常敬重鲁迅先生的,他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堪称泰斗的,她深受其影响,说不定《仇敌》中的定男有鲁迅的影子,鲁迅在日本留过学,进修过解剖学。虽然鲁迅对她存在偏见,认为她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祖国,讽刺她只不过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女传教士而已,在鲁迅后来给友人的信中却表示对赛珍珠的评价不能不妥,因为赛珍珠是站在国际友人的立场上来讲话的,同鲁迅先生的立场有区别而已,在她的生命中有鲁迅的形象,可是先生还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是中国文坛的一大遗憾。</h3> <h3>徐志摩早在英国为林徽因写的《再别康桥》而引发了一大批少女对他的追捧,而赛珍珠是对他的才华十分的欣赏,但并不等于她的婚姻不是很美满她就爱上了他,或者他会爱上她,或者他们之间就会有一段什么风流史,况且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徐退出,徐志摩后来也有了陆小曼,徐志摩是风流倜傥的浪漫诗人,他与赛珍珠的交结只不过是相互欣赏而已。有人拿徐志摩跟赛珍珠说事,我觉得这都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杜撰,搏人眼球罢了。</h3> <h3>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曾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又转德国专攻语言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林语堂才华横溢,懂多国语言,赛珍珠在美国对他的帮助还是蛮大的,虽然他们后来由于一些版权的问题断绝了关系,但她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时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京华烟云》的:"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林语堂后来被誉为是一座活的民族纪念碑,赛珍珠起到了伯乐的作用,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也是不常有的,可惜林博士这匹千里马在1976年也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京华烟云》确实成为了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并改编成了电视剧隆重上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