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 石肩</h3><h3></h3><h3><br></h3><h3>人生漫漫,一年年走过来,每一年都会经历一场风花一场春。人是有情怀的,年龄不同对每一个春天的感受也都是不一样的。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用春天总结来说,人生大致也有这五个境界。</h3><h3><br></h3> <h3></h3><h3>童年之时的春天,那是贪生只爱眼前珍,不觉春光度岁频;</h3><h3><br></h3> <h3>少年之时的春天,那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h3> <h3>青年之时的春天,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h3> <h3>中年之时的春天,那是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h3> <h3>老年之时的春天,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h3> <h3>这五个境界度完了,人也就走到了残年,但愿还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h3> <h3>年龄的不同,境界也就不同了。越到年岁大了,对春天的到来越觉麻木,仿佛忘记了季节更迭,不知不觉中,对那些次第花开早已没有了敏感和欣喜,没有了“怀春”的力气。也许只有佛,百年之后看到同一朵花开的时候,还会激动万分。</h3> <h3>想起《红楼梦》十二钗中有四个带春字的人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那是用春天比喻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总的看来也只不过是个“原应叹息”(元迎探惜)。</h3> <h3>一季有三春,一个春天的季节里有三段呢。这三春是一月之孟春、二月之仲春、三月之季春,正好对应了元春、迎春和探春的排序,且她们也都分别出生在一月、二月、三月。惜春作为四姑娘,也只有“惜”春了。</h3> <h3>惜春之时,也缺少了风花雪月的激情,再不会痴狂地拎着相机跑进公园和田野,风里雨里拍个没完。对春天的感觉早已被其他的心情冲淡了,关心的只是“喂马劈柴,粮食和蔬菜”:</h3> <h3>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病弱的父亲窝了一冬了,可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了;春天来了,叮嘱妻子的衣服不能穿的太少,春捂秋冻还是真理。春天来了,想起异国他乡的儿子,那里也有春分谷雨吗?学业如缰,也不要勒得太紧,赶个假日也去踏踏外国的青吧。</h3> <h3>那天看到朋友圈里的人们,变着花样的晒贴子纪念“春分”,我赶紧上网搜索一番——“春分吃什么”?如果是吃饺子,那是最好不过,赶紧让老婆给包点,也好趁机喝口小酒儿。结果,没什么可吃的,只好翻出以前拍的这些花草,聊慰对春的情思吧。</h3> <h3>人生的旅途已经走到了秋季,早已错过了那些春天。春不再来,但是,尘埃落定,敏感递减,又何曾不意味着走向淡定和成熟了呢?</h3> <h3>感谢观看。图片均拍自葫芦岛市龙湾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