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雨烟村里

春风

<h3>  春天的步姿款款而来,春风过去,吹得满阶芳草,茵茵萋萋,散发缕缕清香;远处杨柳依依,如雾如烟,绿杨烟外,百花吐芳,一片生机,春色是多么的美丽可人啊!</h3><h3> 春色里,最最醉人的要数杏花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管只是一枝,但也足够使人陶醉的了。而如果看到杏花成片呢,所谓"布谷叫残雨,杏花开半村",那么真的有繁花似锦的壮观了。<br /></h3><h3><br /></h3> <h3>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村落,每年都有这样的景致呢。<br /></h3><h3> 记忆中,家乡的杏花总是伴随着密密细雨而开放的。"杏花消息雨声中",每当春风拂面之际,春雨迷蒙之时,就可以听到杏花的消息了。南宋诗人陆游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所言的花事也在江南,可见,杏花、疏雨、江南,便成了春的诗眼。家乡的杏花固然不像牡丹那样,被称为国色天香,如果要"拟人化"的话,她虽不是大家闺秀,却胜似小家碧玉,她给人的印象总是淡雅靓丽、清新、脱俗。</h3> <h3>  每当春雨迷蒙起来,杏花随着春天悄然而开,先是一朵一朵,羞涩地悄然绽放笑脸,从不张扬,也不招摇。那是怎样一种绽放,又是怎样一种羞涩呢?从毛茸茸的花蕾,到湿漉漉的花朵,再到芳姿袭人的花态,怎不令人兴奋啊!杏花疏雨的烟村,好像情丝萌动的怀春少女,刹那间就春意朦胧了,娇美羞涩了,脸色晕红了……然而,在慢慢的酝酿春色中,似乎是忽然一夜间,她已缤纷满树,花开半村了!</h3> <h3>  这欣喜的春色来得是那么的突然,使你来不及喘息,就像美女那含情的目光,醉人的芬芳,浑身上下的春光,朝人袭发过来,令人心动了,晕眩了,迷乱了……</h3><h3> 家乡的杏花种植历史,不知有多长?小时我对着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的杏花,曾问过一位远房本家,他说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并引经据典,说什么杏花是古老的花木,春秋战国时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中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说一千年还是短的。他是村里颇有"学问"的人,但对他的话我也是将信将疑、甚至是完全怀疑的。因为据我的祖父说,我们村的建村历史也只能上溯到明朝,才几百年而已。不过,那时我想,杏花只要这样盛开下去,时间是永恒的,千年历史也会自动到来。</h3> <h3>  村民虽然无意创造千年历史,但"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雅趣却始终不减,有的人家在庭院中成列种植杏花,春日里红云朵朵,望之壮观动人。没有庭院的人家,就在墙角屋边零星种植,或与桃花并栽,或与杨柳混种,在桃红柳绿的春天,相互辉映,更显春色之美。我家有一棵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种植在屋前小河边的杨柳旁。每当丝丝缕缕的江南雨飘来、轻轻柔柔的江南风吹来,我总喜欢走到这棵杏花树下,去领受那杏花浸润过的香雨,去沐浴那柳叶筛滤过的馨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之感油然而生。总觉得河边的杏花在蒙蒙细雨里开得特别清丽,每当来到花下,欲湿未湿的衣衫,会染上杏花的清芬,闻着愉快极了;而雨过天晴之时,倘佯在那绿杨荫里,拂面的暖风也带着醉人的清香袭来,陶醉极了。</h3> <h3><br /></h3><h3> 除了家家户户庭院墙角种植外,村里也有杏林,是集体经济。这个杏林有一个很文化的雅名,叫"尚书林"。那时我并不知道其出典,原来其意在宋朝诗人宋祁身上。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宋祁,作过一首《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其句云:"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因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使全词有画龙点睛之妙,又加他官拜工部尚书,故同时代的词人张先称宋祁为"红杏尚书"。家乡的杏林借用这个典故,取名者倒是颇具匠心啊!</h3> <h3>  杏花具有美丽的观赏价值,而杏子却有实用的物质价值。据说"三年困难时期",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饿肚子,全托杏花的福,想那杏林经济在当时也许很可观的吧。</h3><h3>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现在家乡的杏花已经没有了,"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只好在梦中回到从前的家乡去诗意地浪漫一下啊!<br /></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