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陵十二钗中薛宝钗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褒贬不一。喜欢的人夸她端庄大气,典型贤妻良母。不喜欢的人说她圆滑世故,标准腹黑女。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 对于宝钗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说林黛玉是九天仙女下凡尘,那么薛宝钗就是土生土长的人间精灵。</h3><div><br></div><div> 初到贾府宝钗十三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表现出与之不相称的成熟。她冷静、稳重、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博得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一致好评。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div> 湘云要请客,宝钗知道她的境况,跟着叔叔婶婶过日子在家里作不得主,一个月只有几吊零花钱,还不够自己花的,于是资助她办了螃蟹宴。一举两得,既赢得了湘云的感激又讨好了贾母。<div><br><div> 袭人身体不舒服请湘云帮忙做鞋,宝钗好意提醒,湘云平素要承担家中的针线活,原来史府“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div><div><br></div><div> 寒意料峭的大观园宝钗看见邢岫烟衣衫单薄,问明缘由得知她为了维持开支典当了棉衣。宝钗随即帮她赎回衣服。</div><div><br></div><div> 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紧接着又是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都是《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古时被喻为“淫词艳曲”。闺阁中的千金小姐是禁止读的。宝钗不动声色在合适的时间和黛玉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并且每天风雨无阻给黛玉送燕窝,滋阴补气。两人冰释前嫌,成为真正闺蜜,连宝玉都奇怪“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div><div><br></div><div> 薛蟠外出苏杭进货,主动叫香菱搬进大观园一同居住,因为她知道香菱心心念念这园子很久了。薛蟠回来时带回许多江南土特产,宝钗分配妥当送给姐妹诸人,包括长期受众人鄙视欺压的赵姨娘也送了一份。</div><div><br></div><div> 宝钗的周全、体贴、面面俱到、善解人意在大观园姐妹中无人能及。有人觉得这是她施展恩惠,笼络人心,步步为营,巩固在贾府的地位。但是这一系列的事情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反而帮助了大家。这样利人利己的拉拢多点又何妨?</div><div><br></div><div> 宝钗遭人诟病主要有三件事。</div><div> 第一件事就是滴翠亭事件。宝钗在滴翠亭外,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急中生智用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方法,假装正在找黛玉,并说黛玉刚刚就在这里,让小红误认为林姑娘听到了她们的谈话。城府之深展露无遗。这是心机吗?非也。人之初性本善,她本身就是去找黛玉的,情急之下,脱口而出黛玉的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人们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别人,假如角色转换,我们也许会做出和宝钗一样的举动。与其说这是心机不如说是保护色,每个人生活在社会的大染缸中,都需要一层薄薄的保护色,在宝钗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div><div><br></div><div> 第二件事是金钏儿死亡事件。金钏儿“勾引”宝玉,被王夫人赶了出去,含恨跳井死亡。宝钗劝她说金钏儿是糊涂人,自己玩不小心掉下去的。</div><div><br></div><div> 第三件事是柳湘莲失踪事件。因为尤三姐的自刎造成柳湘莲失踪,薛蟠悲痛不已,薛姨妈哀伤叹息,宝钗并不在意“这是他们前生命定”。她提醒妈妈和哥哥应该商议慰劳伙计、酬谢同伴。</div><div><br></div><div> 这两件事是宝钗冷漠无情的罪证。确实如此吗?其实不然。斯人已逝,不能复生。这是无法改变的结果,唯一能做的是安抚愧疚的王夫人,尽最大能力补偿金钏家里,她还拿出自己的新衣服妆裹金钏。这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宝钗和妈妈哥哥一样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家里的生意谁来照管?假如非要给宝钗扣上一项罪名,只能是她太冷静太理智太早熟。这能怪她吗?是环境改变了她。</div></div> <h3> 宝钗生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是采办杂料的皇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妈妈治家无方,软弱无能,对哥哥骄纵宠溺,造成他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致使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这种情况迫使年幼的宝钗,还没来得及脱去童年的稚气便迅速成长起来,并承担起管家的重任。</h3><h3><br></h3><div> 薛蟠被柳湘莲痛打,薛姨妈遣人去捉拿,宝钗一语指出这是溺爱的后果,妈妈不应仗势欺人。薛蟠欲外出做生意,薛姨妈犹豫不决,宝钗一番话合情合理,安慰了妈妈不安的心。宝钗的主见、稳重可见一斑。</div><div><br></div><div>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无懈可击的人是不存在的,宝钗的缺点在于过份追求完美,反而隐藏了真实的面貌。</div><div><br></div><div> 她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春意盎然的大观园,宝钗忘情的扑蝶,这是唯一一次少女心初露,画面如此美好,可惜昙花一现,很快被冰冷的“冷香丸”压抑下去,她努力克制自己的喜好、情感。像洋葱一样用封建礼教的外衣一层一层紧紧的包裹自己。</div><div><br></div><div> 淡极始知花更艳,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衣着素净简朴,不爱花粉,连居住的蘅芜苑都像雪洞一般。</div><div><br></div><div>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精通。柳絮词、螃蟹咏诗社夺魁;惜春画画,颜色配比、整体布局娓娓道来,令众人自叹不如;黛玉生病,建议吃燕窝,对病情的分析有理有据。</div> <h3> 最终,宝钗如愿以偿嫁给了宝玉。她得到了名分,得到了婚姻,唯独没有爱。宝玉追求的是率性自由;宝钗需要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房。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那黄澄澄、沉甸甸、刻着八个字的金锁,依旧带在宝钗脖子上,可是说好的金玉良缘呢?</h3><h3> </h3><h3> 当你在为黛玉的离开扼腕叹息、泪流满面时,请掬一捧清泪留给宝钗,理解她的不易,懂得她的隐忍。心疼她的坚强,她不是不哭,只是她的苦难被无情的大雪掩盖了痕迹……</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