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吊酒

南风又起

<h3>酒香不怕巷子深</h3><div>——记闾河乡吴太平民间古法手工吊酒</div><div>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原酒文化源远流长。闾河乡民间古法纯手工酿造“太平盛世”系列酒,当地百姓家喻户晓,无不交口称绝。</div><div> 话说当年,八仙之一张果老倒骑毛驴云游到淮河北岸,忽闻一缕醇香,顿感口渴难耐。于是收缰下驴,遁香而去。正巧一户农家正在烘炉蒸酒,酒香甘冽,正想讨一碗解渴。中原民风淳厚,农夫便施与他一碗刚下来的新酒。他抿须长饮,顿感浑身通透,暖意洋洋,飘飘欲仙,醉态可掬,随依树小憩。大梦初醒,睁开惺忪双目,浑身是劲,却发现驴不见了。他搕搕鞋中尘土,便成了一座小土山(也就是迄今还存在的望驴台)。他登高望远,发现驴子一路撒欢向东绝尘而去。孽畜,还不快快回来,张果老卯足劲追驴而去。后来栓驴的木桩拉出的痕迹便成了一条弯曲的河流,搕鞋的土堆便成了现在的望驴台。这条河当时就叫做“驴河”,后来就演变为闾河,也就是现在正阳县境内的闾河乡所在地。</div><div> 传说已无从考证,但闾河民间酿酒历史悠久。相传,以前农民秋收红薯时,不小心遗落了几个在地里,冬天留在土层里的红薯被冻住,当来年春天农民深耕春种时发现了被冻透的红薯,此时气温回升,红薯解冻,由于化学反应,红薯渗出的汁液里就带有浓浓的酒味。因为过去农民条件差,买不起酒喝,这个带有酒味的红薯汁就成了好东西,既节约粮食还有酒喝,慢慢地,红薯白干酒就这么流传了下来。</div><div> 吴太平是土生土长的l闾河人,出生也算作“酿酒世家”。他爷爷吴振太在民国时期酿酒事业达到高峰, 抗战时期酿造的白干酒常常被采用为抗战军民疗伤,太平吊酒多种多样,味道不一:有蜀黍酿造的小吊,叫高粱酒,味清爽口,不上火,不晕头,无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皆可饮用。有红薯干酿造的小吊,叫白干酒,它醇厚肉口,喷香冲鼻,过口之后,余香长久,是招待贵客的理想用酒。有用青稞酿造的小吊,叫青稞酒,浓郁醇香,酽酽可口,是居家逢年过节品尝的喜庆酒。</div><div> 闾河太平吊酒浓度不一。有八十度以上的,叫头曲。头曲一般用作浸泡各种药物,治病疗伤。过去,还被用作手术麻醉剂。乡间年长者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将士在药品奇缺的情况下,都用太平吊酒头曲做麻醉剂,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他的父亲吴明举,子承父业,解放以后大跃进时期,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他家的老酒坊被割掉。吴太平幼年时期就耳濡目染父辈们的酿酒技术,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用筷子蘸酒让他品尝,也深得他们酿酒技术的真传。改革开放后,吴太平眼看着这么好的民间酿酒古法即将消失,感到十分可惜。于是,他拿出自家的祖传酿酒秘方重新学习领悟,苦心孤诣,二十年如一日,终成独特酿酒技艺。他不仅把红薯老白干酒的秘方重新继承了下来,还摸索掌握了高粱酒、稻谷酒、青稞酒等的酿酒方法。2000年,“太平盛世”系列酒横空出世,成了村民的美味佳酿,还成为逢年过节的馈赠亲朋的极品,分享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古有王勿桥古井醋,今有闾河太平古法吊酒,“太平盛世”系列酒已经成为正阳县继王勿桥醋之后的又一张名片。</div><div> “太平盛世”系列古法吊酒采用本地生产的薯干、高粱、稻谷、玉米、小麦等纯粮食,选用的粮食要干燥,谷质要好,不能有霉变,要洗干净。手工发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熟料发酵法,一种是生料发酵法。太平盛世”系列酒是采用生料发酵法,采用吕河上游天然泉水与优质谷物3:1混合入缸密封发酵,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发酵程度完全靠口尝鼻嗅和眼看手摸,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0—50摄氏度,低则冻死酒曲,高则酒质发酸,发酵时间一般3-6个月。他一般只用两样工具,一杆秤与一支酒精测量计。杆秤,用来称酒曲,这酒曲下的时间、温度、分量,都得精确,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酒精计,则用来测量酒精度数。酒的度数不同,价格也就不一样,甚至酒的用途,也是因度数而定的。</div><div> 吊酒,关键的一道程序是出酒。出酒时,除了灶上的木甑,还会放置一个蒸锅。在两者之间,会悬挂着一个漏斗,漏斗嘴对着上边锅底。待木甑中的酒料被蒸得直往上冒热气后,这些饱含酒分子的热气,遇到上面凉凉的锅底,就会凝结成无数颗水珠,水珠大量往下淌,淌到陀螺尖处,像股泉水注入到漏斗里,这便是酒。漏斗有根管子,通到蒸锅外,再注入到下边早先准备好的腰鼓坛子里。吊酒也是门技术活,其粮食品质、谷物的纯净、温度的控制、发酵时间的长短把握,酒药子的选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出酒率,甚至无酒可接。</div><div> “太平盛世”系列酒酒精含量均为六十度以上,酒体清纯通透,酒香浓郁扑鼻。2009年获得国家质监部门认证,有些指标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其酒品别具一格,口味醇正甘润、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浓郁曲香与纯谷原味沁人心脾,适宜各种人群饮用,尤其老年人饮用可补虚气、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长期饮用其酿制的纯粮食酒,可中和人体内过多的酸,增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情趣和质量。</div><div>吴太平把酿酒技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遵从“天人合一”的思想,从酿酒中悟道,从酿酒中做人。古人的一句“酒品人性”,委实道出了酿酒真谛。说太平的手工粮食酒好,关键就好在他人品的敦厚善良、诚实守信。他吊酒是自制酒曲:春上,辣蓼花开的季节摘取辣蓼棵子上的花。那花,有粉红色的,有淡紫色的,成团,成串。 把花采回家后,晒干,研成粉末,和米粉拌匀,做成汤圆的形状,再晾干,用线穿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太平吊酒的甜曲就做成了。原料是来自淮河北岸史称“膏粱丰腴之地”的谷物、薯类块茎和纯净天然泉水。原先自用如此,现在作为商品依然如此,他也绝没有想过要多接点酒尾子或者兑点水、靠掺杂使假去挣那个昧心钱。他的酒不分酒头,客人不分贵贱,酒的品质统统清一色纯正。他们夫妻不雇人工,亲力躬为,一年出酒不超过万斤。人们争相抢购,一享口福。这正是“果老无意开吕河,太平有心酿佳醪”口述人:吴太平 撰写人:徐憬 史料整理:张文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太平吊酒传承人:吴太平</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作者:徐憬</b></h1>